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口问题,从本质上看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然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只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按照美的规律和原则来生产人,才能促使人口与自然、社会经济的和谐与可持续性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研究往往绕过历史这一基本概念,或许因为缺乏对人与历史关系的进一步思考而对其诉诸以"人类实践活动史"或"研究对象史"与"研究方法史"的统一的阐释,这种研究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唯物史观研究的发展。本文认为,研究唯物史观历史概念,一是要从历史观嬗变的角度弄清近代历史哲学中的历史概念及其对唯物史观所产生的影响,二是要深入到马克思哲学思维中探讨唯物史观历史概念的理论根基及其深层意蕴,惟其如此,才能揭示唯物史观历史概念的本真意蕴。通过对上述两个方面的考察,本文提出唯物史观中的历史概念指征的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消除人的自由本质异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颠覆社会主义制度,消灭社会主义思想,是西方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一项既定的始终没有改变的战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重心,是在接班人的争夺上。一人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首要前提。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一代代人的延续而来的,每一代人都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占据着他特有的地位。在阶级社会中,人又是归属于不同阶级的,他们有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思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思想,不同阶级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阶级斗争,人类社会就在这种不同斗争中不断地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推动着历史不断地前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资本主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使人更加成为人的历史。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入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若对人作历史性的考察,则一定时代的人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生成的产物;换言之,没有抽象意义上的人,只有不同社会形态与文化形态中的人。不同的社会形态与文化形态表现为一定的社会制度。任何人的生长、发展都离不开制度的制约。人性仿佛可以独立于制度之外,但事实上制度对于人性的规范力量巨大无比。人类社会行进的轨迹似乎应该是制度适应人性而不是人性迁就于制度,然人性有其杂的一面,当人性“彻底自由”的时…  相似文献   

5.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旅游已成为一项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诸多正负影响的综合性活动,旅游的价值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本文在梳理和探讨旅游的定义与本质后,基于哲学视角,界定了旅游的价值,并区分了旅游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从旅游的直接价值来说,旅游既具有正向价值,如旅游可以康健身心、习得正向信息、塑造健全人格,也具有负向价值,如身心受损、人性堕落、价值观发生负向转变等;从旅游的间接价值来说,旅游具有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环境生态价值。旅游的各项价值之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旅游价值的实现要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处理好平衡、协调关系,使旅游活动向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指存在差别的不同成分相互协调地配合在一起的一种状态。中医的"整体观念"可谓中医"和谐"观的高度概括,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本身内部脏器之间保持"和谐",这才是健康状态。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强调了人体内部各脏器相互为用、相互制约,从而处于一种协调和谐的状态,如打破这种"和谐",则百病乃生。中医的治疗大法如调和阴阳、协调脏腑、调和气血就是以恢复人体"和谐"为目的。可见,中医理论中无不渗透着"和谐"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尊重人性发展的规律。中西方对人性观探讨的目的就是以人性观为价值基础去认识和调控社会,从而达到社会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通过对中西方人性善恶观差异分析,为我们在和谐社会构建中遇到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如何协调,社会调控方式如何有效发挥作用等问题的解决提供可操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什认为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包含劳动、社会性、意识、自由等方面,是“四位一体”。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人的本质”概念为历史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现实性,预设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性;在特定历史时期,人的本质得以彰显。同时,历史进步趋势与个体本质之间存在着背离现象。人的本质的承担者是整体人类社会,只有通过超越异化,变革社会体制,才能实现社会历史进步与个体本质的统一。他的这些见解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及其与历史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作为学术界经久不衰的话题,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对 于二者的关系,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必须放到人类社会及人自身的发 展史中去考察才可能全面而深刻,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和冲突不是它们关系的本质,而只是人 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能力发展不完善的表现而已,科学与宗教的协调共处是必然的 .  相似文献   

10.
共同利益是普遍存在的,表现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它存在于人的社会本性之中,是人的社会性的必然体现。共同利益是和人同时生成的,人的社会本质不变,共同利益就始终存在。人与人之间利益上的矛盾和差异反映了在人们利益上的相互排斥、相互限定、相互否定的一面,但人们在利益上又有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一面,其基础就是共同利益。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是人的利益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二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人类历史与法律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的法律行为,是概括遗嘱、交换、选举等单方、双方、共同的无数设权性意思表示行为的实体而形成的抽象概念。其具体实体,不仅存在于国家社会,亦存在于无国家社会。因此不能将其概括称只有国家社会才能存在的法律行为,应将其更名为人类任何社会都能存在的设权行为。  相似文献   

12.
田中禾是一位有着自己明确文学观念的自觉求索者.对人生和人性问题的深层思考,对民族历史的殷殷叩问,以及对小说诗性品格的追求,使其创作成为理解新时期文学流变的一个很好的个案.  相似文献   

13.
“世界历史”的形成是人的现代化的必要前提。狭隘地域性的乡土中国走向“世界历史”,必然伴随着传统中国人格转型为现代人格。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中国,重新审视和探讨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历史价值归宿问题,仍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的个体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又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归宿。一切重物轻人、重社会共同体而贬抑个体的理论偏颇,均应引起人们的警惕,并自觉予以拒斥。  相似文献   

15.
从1949年到2009年,一些重要年份记录了中国人权建设的伟大成就,站在这些历史节点上,可以看到中国从争主权、国权,到维护人民整体生存权、发展权,再到"以人为本"、保护每个人的自由与尊严的发展历程。中国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特色人权之路,并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主动地把握人权话语权,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权状况的同时,已把人权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于是,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就应当与人类的科学认识相一致。我们在深入分析复杂的社会系统时,也发现了"人的生存、人的自然、人的思维和社会结构"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四大前提。这样,人类历史科学的基本构架就是由马克思提到的四条公理再加上开放性这一外部条件而构成的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的逻辑演绎将借助科学进化理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阐述其运动形态和演化规律,最后的实践检验环节将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实践来予以证明。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实践观的确立 ,使马克思哲学同一切传统哲学从本质上区别开来。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质特征的集中体现 ,从而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变革。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也就是共产主义者来说 ,全部的问题就在于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 ,并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这个世界。而改变现实世界的实践问题 ,从始至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哲史上人学路向的演绎,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的划时代意义。传统对它的误读迫使我们不得不“回到马克思”,真正把握住“现实的人的活动”这一实践定义的精髓,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实践的积极与消极功能来展示。这两种功能如若真正得到张显,扰足以证明人性既没有先验的预设,也没有最终的完成,而始终处于生成中,从而要求现实的人沉入生存,承受起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一承载使人认识到并从实践中接受“人永远是在途中”的宿命。  相似文献   

19.
20.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的功能正在于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而人类社会要得以维持,必须要确保其成员有充分的食物保障,而且食物的来源主要得仰仗于植物。这将意味着人类社会一旦形成,就会与植物结下不解之缘。以人类社会的演化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科学,如果无视植物与文化的制衡互动关系,那么社会演进的动力及作用机制就无从得到合理的解释。遗憾的是,保存至今的文本史料主要关注人类的活动,特别是精英阶层的活动,既不关注建构相关社会所依托的文化,更不会特意记载与相关文化结下不解之缘的植物。这正是对文本史料的解读难以深入和切中要害的关键所在,但如果借助年鉴学派所倡导的社会要素的演进具有非等速性这一原则,确认与特定社会和文化密切关联的植物,其物种的延续具有无可比拟的长时段性,那么只需从文本史料中提取与相关植物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即令传承至今的文本史料没有正面提及植物与文化,其社会演化的动因和机制也可以得到复原,历史科学的研究也可以因此而做到另辟蹊径,取得意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