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为了便于理解限定摹状词真正的指称作用,唐奈兰根据限定摹状词在使用功能上的两重性,从而将限定摹状词归结为具有归属性用法与指称性用法的观点,来批驳罗素及斯特劳森关于限定摹状词方面的相关著述。基于这两种用法,唐奈兰就罗素关于限定摹状词这种用法常常带有某个东西适合那个摹状词这样一种预设或蕴涵的理论,指出如果限定摹状词确实具有指称作用的话,它就会发挥这种指称作用;但是否明确尚未界定清楚,因而,唐奈兰试图对限定摹状词是否具有指称作用进行区分,同时,明确指出罗素和斯特劳森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第一次从指称的角度将专名与摹状词区别开来。斯特劳森不仅是第一个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提出系统批评的人,而且也是第一个提出根据“语境”来确定摹状词的指称的人。唐奈兰的限定摹状词理论的根本特点在于他比斯特劳森更加彻底地贯彻了“语境”原则,认为语境从根本上决定着摹状词是起指称作用还是仅仅起归属作用。这意味着象罗素那样把某个语句从它的使用语境中孤立出来进行语义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时代的终结。  相似文献   

3.
罗素在《论指谓》中系统提出了关于限定摹状词的思想,后经逐步充实形成被称为"哲学范本"的摹状词理论。但克里普克却在纪念摹状词理论提出100周年之际提出,《论指谓》"好像基本没有被认真阅读过,或者从根本上就被错误地理解了",从而对其成就与问题重新进行了评估。本文试图就克里普克关于限定摹状词的思想进行系统评析,以期进一步准确把握摹状词理论的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指称理论历来受到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重视,对帮助我们理解许多语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斯特劳森批判、继承和发展了罗素的指称理论,尤其是关于限定摹状词指称的观点.斯氏区别了意义与指称以及语词本身与语词的使用,认为无论摹状词还是逻辑专名都应该在语境中赋予指称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格莱斯利用会话蕴含理论对限定摹状词及其所带的预设作出了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在句法和语义层面上都暗含着深刻的哲学动机。限定摹状词具有脱离语境的规约意义,但是它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有指称。与摹状词相关的谬误在于,它的规约意义不能决定它在具体使用中所带的预设。格莱斯引入会话双方的对话基础或共同立场来揭示预设的来源,并使用“\[…\]”标记预设的出现,同时给出了消除预设标记的句法改写规则。格莱斯最小限度地强化了罗素的分析模式,让限定摹状词(包含定冠词短语)的存在预设在罗素式的语义框架内得到表征。把这种分析模式推广到数量词短语的语义/语用分析中,可以为厘清数量词短语的规约意义提供思路,从而为语义/语用划界问题增加新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6.
解读和分析克里普克与唐奈兰有关限定摹状词用法之争涉及三个焦点问题,分别是:(1)克里普克与唐奈兰各自对限定摹状词用法的分析是否假设语义歧义?(2)克里普克对限定摹状词用法的分析是否可以涵盖唐奈兰的归属性、指称性用法?(3)限定摹状词的指称性用法是否类似专名?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不难看出,克里普克和唐奈兰虽然在限定摹状词用法上持不同观点,但其间并不真正存在对立或矛盾.  相似文献   

7.
涵义如何确定所指,一直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界和逻辑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摹状词论”认为,名称所指是由描写或反映其词汇涵义的摹状词确定的。“语境论”认为,语境是确定名称所指的决定因素。这两派理论都有其合理因素,也有其缺陷。就此问题,我们应当借鉴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论”把握三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罗素以现代逻辑工具分析限定摹状词,提出了摹状词理论。后从斯特劳森开始,经唐纳兰和克里普克,到20世纪80年代将情境语义学思想运用于分析限定摹状词,使得该项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在这中间,克里普克的研究独具特色:一,他是站在“语用学转向”的制高点上研究摹状词的;二,他虽然对名称的摹状词理论进行了批判,却捍卫和发展了摹状词理论。而在这些方面,国内学界还存在忽视或混淆。  相似文献   

9.
关于名称意义的因果理论引发了因果论与描述论的"战争"。一些描述论的辩护者主张专名与相对于模态算子取宽辖域的摹状词同义。克里普克的回应诉诸关于严格性的哲学直观,但过于简单。因果论辩护者索姆斯对此的驳论以对作为语义理论的描述论早期形态基本点的理解为基础,因而其"基本论证"是能够成立的;但该论证仅限于逻辑语义分析,未能充分展示宽辖域分析的哲学价值。从哲学角度看,宽辖域分析诉诸摹状词的从物使用,视之为用以确定相关联的名称指称的手段,这既与克里普克以对象为出发点构造可能世界的思路相合,也与克里普克明确区分摹状词"提供意义"和"确定指称"两种功能的观点本质相通。专名与摹状词在语义功能上存在严格与否的分别。  相似文献   

10.
摹状词略说     
摹状词分为限定性摹状词和非限定性幕状词两种类型。语境对摹状词起着非常重要的制约作用。专有名词与摹状词在外延上是一致的,但在内涵上却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语篇分析理论为指导,考察了限定性描述语在语篇中所发挥的种种功能。结果发现,限定性描述语通常用来指称语篇上文所提到的某个实体或重新引入某个实体,也可用于首次引入真实语境中的实体或可推知实体。在语篇中,限定性描述语常常与其他指称词语配合,共同完成指称功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观为理论依据、以图片(物质过程)的认知为例,在20名受试中进行了看图写句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受试的认知/句法受语境的制约,是不尽相同的,但总的来说,又具有倾向性的、可预知的范式。   相似文献   

13.
西方指示语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指示语、摹状词和专名都是具体指称手段 ,但却属于不同的语义类型。与摹状词及专名研究相比 ,指示语研究显得相对薄弱和滞后。通过对欧美国家指示语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思想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对指示语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及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指出对指示语进行深入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可及性理论和概念参照视点模式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有定描述语的指称功能,指出有定描述语在语篇中除了可作为低可及性标示语外,也可作为高可及性标示语,并从认知角度对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指示性名词短语和限定性名词短语在前指照应中虽然都用来前指上文中的先行词,但在使用中有各自的差异。文章就这两种前指的异同之处进行研究,对正确使用指示性描述和限定性描述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 ,克里普克的因果指称理论是不完全的。 ( 1)在确定专名指称时 ,如果不借助于摹状词 ,当面对“共用专名”的情形时 ,传递专名指称的因果链会出现混乱 ,从而混淆专名的指称。 ( 2 )不了解专名的涵义 ,不借助于摹状词 ,仅依靠指称的借进 ,并不表明能真正确定指称 ,知道一个专名与能正确的确定专名指称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分析了左移位结构的句法特征,然后以可及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这种结构中指称词语使用情况的分析,发现说话人常选择可及性相对较低的有定描述语、专有名称和重读代词作移位成分,并用可及性较高的人称代词填补其空位,共同指称语篇中的某一实体。  相似文献   

18.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不仅揭示了顿河哥萨克的历史命运,还通过大量的景物描写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马赛克镶嵌画,在小说中发挥着多重功能:在结构上作为开篇,具有提供活动背景、暗示故事发展方向的功能;在结尾处能与叙述相结合,传达出深刻的象征意味;过渡性的景物描写则具有转换生活场景和叙述焦点的功能。在人物塑造上,自然景物所承载的艺术语境以人物为核心,通过以景释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等方式强化人物情感和心理。在作者态度上,对顿河土地的热爱和哥萨克命运的反思凸显了人道主义关怀,这也是《静静的顿河》脱离了苏联时代的历史语境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重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