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3 毫秒
1.
唐宋诗之争,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直聚讼不已的公案。1917年,发生在南社内部的唐宋诗之争,不仅结束了这场公案,而且凸现出同光体与南社之间深层次的分歧。在诗学风格上,同光体诗人多关注诗歌的终极性关怀,而南社注重诗歌的当下性意义。在诗学理论思想上,同光体诗人则多倾向于以儒学经典为其诗学根柢,因而多尊孔,而南社内部宗唐诗人许多倾向于墨家思想。因而,在1917年,在新文化运动与张勋复辟等事件的影响下,南社内部的唐宋诗之争,由最初的诗学论争,逐渐演化为一场带有政治色彩的事件。  相似文献   

2.
论南社与同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南社唐宋之争的起因、过程,指出其领导人柳亚子由于主观独断而造成南社分裂的错误,对南社解体负有责任。并试图将南社与同光体在诗歌思想与艺术方面的不同特征作一比较,指出各自的得失。  相似文献   

3.
南社与“诗界革命派”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社在注重发挥诗歌社会功用的文学观念上与“诗界革命派”取得了共识 ;创作上 ,南社依然保留着“扯新名词以自表异”的痕迹。但二者对诗学传统与诗歌的具体功能的体认上却有很深的差异。“诗界革命派”否定固有的诗歌传统和文化学术传统 ,企图通过建立新的学术根基 ,创作出输入西学的新诗。南社则选择了复社几社复兴古学的文化精神 ,诗宗唐音、词尚五代的审美趣味 ,以及用诗歌反清排满的社会功能 ,它们互为表里 ,显示出南社与“诗界革命派”的同中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的中国诗坛,同光体诗派与南社诗人团体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双峰并峙。这不仅是诗学思想自身衍变的结果,而且也是具有文化意味的社会现象。文学史的书写常以"革命的、比较进步的"南社和"保守的,比较落后的"同光体相比较,仍然局限于南社式的"误读",同光体与南社的文化本质仍处于遮蔽的状态。透过南社兴衰原因的考证,发现"同光体"在这场斗争中只是一个被"革命"有意"误读"的传统。这种"误读"更多出于"现代性"艰难抉择的结果,而并非是纯粹的诗学论争。其深层的原因是文化保守主义与民族激进主义的对立,进而表现为士的精英文学与民的布衣文学的对立,以及内凝涵养与外向冲动的对立。  相似文献   

5.
林庚白是南社的重要作家之一,研究近代文学的学人往往简单地视林庚白为宋诗派成员,但事实上宋诗不能涵盖林氏一生诗歌的情感内容和艺术风貌。从早年对同光体的追慕到后来对宋诗派的反叛和超越,林庚白对同光体宋诗派理论的内省与改造体现在藉诗写史的自觉性,情绪与情感的现代性以及以社会主义者之身世与怀抱而为诗三个方面,为传统诗词创作注入了新的精神  气质和思想内涵。其五四以后的诗作也显示了旧体形式的诗歌在主动顺应历史潮流,渗入时代精神的条件下的内在生命力和创作实绩,不应为近现代文学研究所忽视。  相似文献   

6.
陈三立诗文皆工.为"同光体"诗学领袖之一.近百年来,陈三立诗歌的研究从未中断,曲折前行,而且逐步成为学术的热点.梳理各期研究成果,总结各期的学术研究特色,指明得失,这对于进一步研究陈三立诗歌意义显著.对陈三立诗歌的研究,目的在于挖掘和研讨出一个新的诗学思想传统,从而构建起传统诗学与新文学之间的联系,改变诗学史对陈三立与"同光体"的误认,说明陈三立诗歌由近代向现代文化过渡的转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说晚清诗     
晚清诗由龚自珍首开风气 ,之后出现了一批具有爱国精神的诗人 ,成为晚清诗坛的革新派。革新派之外另有一个宋诗派 ,但成就不大。戊戌变法前后适应时代的需要 ,产生了诗界革命。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和丘逢甲是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 ,梁启超则是诗界革命的理论家。同光时代另有湖湘派、唐宋派和阵容甚大的“同光体”派。到清朝的结束 ,秋瑾和南社诗人 ,以他们的革命诗歌成为清诗的奠后。  相似文献   

8.
林庚白早年与同光体诗人交往颇多,受同光体影响较大,后期虽对同光体反戈一击,但其诗歌与诗论仍与同光体渊源颇深。同时,他的诗论和创作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激烈的社会矛盾,又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
南社在注重发挥诗歌社会功用的文学观念上与“诗界革命”取得了共识,但二者对诗学传统与诗歌的具体功能的体认上却有很深的差异,无论是对诗歌功能的体认还是对诗歌形式的变革,南社诗人与“诗界革命”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南社诗歌是“诗界革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同光体诗派的领军人物陈三立,青年时代在长沙受湖湘诗派影响,但后来诗风大变,师法对象由六朝诗转向唐宋诗,并逐渐转向宗法韩昌黎、黄山谷诗。进入民国后,湖湘诗派之后学反而受同光体特别是陈三立的影响。同光体诗派后来居上,居诗坛正宗。  相似文献   

11.
“同光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合论述了迄今为止“同光体”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同光体”得名的由来,内部之派别,兴起背景,诗学思想以及作家、作品的特色,并试图为深化该领域的研究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2.
成舍我因编辑关系卷入1917年中国诗坛发生的"朱柳论诗"公案,这一公案成为南社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宣告了南社的解体.表面的论诗纷争,实质上是20世纪初中国文化领域内流派纷争、新旧论辩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3.
南社是清末民初一个重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团体,成员众多,诗学观也很复杂,以柳亚子为代表的一派严厉批判以陈三立和郑孝胥为代表的同光派,引起了高旭、姚锡钧等人的强烈不满,进而导致了南社的分裂.本文首先从史的角度勾勒了南社内部由于对同光派的不同态度而导致矛盾的积累与爆发的全过程,进而探讨政治正确与文学成就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政治保守而否认他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4.
湘籍南社诗人以醴陵人为主,宁调元、傅熊湘以及醴陵三刘对南社的发展作有一定的贡献。他们的诗学与诗创作也取得较大成就。成立于上世纪20年代的南社湘集为保持传统诗文的地位,与新南社针锋相对,对过激的文学主张未尝不是一味清凉剂。  相似文献   

15.
金天羽是“诗界革命”的殿军,“南社”的“无冕之王”。其天性好游,游览祖国山水十之八九,创作出才气踔厉、纵横恣肆的山水佳作。其山水诗诸体兼备,古体成就尤为突出;与魏源的山水诗前后呼应,在近代山水诗别创风貌。  相似文献   

16.
菽庄吟社是日据台湾时期以内渡大陆的台湾流寓文士为主导、以"抗日复台"为根本宗旨和奋斗志业的台湾爱国流亡文学社团。该社不但与"同光体"闽派有着共同的诗学传统,而且接受了"同光体"闽派有关"宗宋"、"以诗存史"、"以学为诗"等文学观念;不仅如此,该社还把"同光体"闽派代表人物陈衍尊奉为精神领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据时期台湾文学仍然自觉接受祖国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17.
南社诸子游侠诗的写作与唐代的游侠诗相互辉映 ,对照之下 ,笔者发现二者颇多相似之处 ,在不同的时代显示出相异的游侠诗风貌 ,站在唐代游侠诗的研究基础及目前研究旨趣的南社之间 ,本文试图找出二者相载相承及其各自发挥的天空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日益迫切的家国救亡、文化危机感受,使诗歌载道、弘道的价值指向重新得以强调.宋诗派和同光体诗人通过对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诗言志"说进行不同层面的考察,试图复活已被中西文化、新旧文化话语冲淡了的诗道精神.诗歌"写忧言志"功能的重新开掘,既是对传统诗歌诗道精神的发扬,又饱含着与世运相连的苦心与文化危机意识,指引着近代诗学精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前后诗坛形成革命诗潮,南社诗人的成就,是其重要标志。革命诗潮是诗界革命的新阶段,沿续了"新意境"、"新语句"与"古风格"三长具备的诗界革命纲领。在冲决旧诗境域、开拓新诗意境方面,表现出更不受传统诗教规范拘缚的精神,近代民主意识、民族精神、反清革命成为时代主题,在语言和格调上也有所变革发展。但国粹主义文化观阻碍了诗体变革的突破。从诗界革命到革命诗潮构成中国诗歌近代化转型的重要阶段,也形成了至今仍影响面很广的第三种诗歌类型"旧体新诗"。  相似文献   

20.
南社成员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哺育下成长的 ,他们既能够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又能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点 ,在提倡文学革新、诗界革命和推动中西文化交融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