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宪政则是以宪法为根本准则的治国方式 ,宪政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而依法治国必须首先依宪治国。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前提、依据和保障。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严格行政执法和公正司法 ,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建设高素质的执法、司法队伍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唯有如此 ,我们才能完成由人治向法治的新跨越 ,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法制完备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最根本的是依宪执政。强化宪政思维,树立宪法权威,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宪法精神,有利于我们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社会经济生活及各项工作、各个方面进一步走上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为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并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四中全会的决定所构想的中国梦——法治梦,为我们学界拓宽了研讨法治理论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程序是制度化的基石,宪政程序亦是宪政的基础。实施宪政必须依从一定的程序而进行,宪政程序必须是公正、合理的,必须维护宪政的原则。程序在宪政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遵守程序是宪法合法性的前提;只有依照一定程序才能全面、正确地实施宪法原则和规范;只有设计和制订合理、公正的监督程序,宪法监督才能切实可行。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遵守宪政程序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并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四中全会的决定所构想的中国梦——法治梦,为我们学界拓宽了研讨法治理论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对"盛衰周期率"的宪政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跳出历史盛衰周期率的支配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执着追求、悉心探索的重大课题.从宪政的视角加以审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民主新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历史教训,提出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强调用制度监督与制约权力,并冲破"左"的人权观的束缚,开始注重人权建设;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与依法执政理念,全面发展民主,并突出强调党内民主与基层民主,坚持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深入地提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终于不仅提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思路,而且在宪政上实现了创新.  相似文献   

7.
张千帆 《21世纪》2013,(3):9-11
站在中共十八大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必然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道路。 2012年12月4日下午,中央组织召开了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他同时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前提就是依宪治国 ,实现社会主义宪政。宪政现代化既是法制现代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法制现代化的现实基础。中国作为后发型法制现代化国家 ,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宪政现代化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用国家———社会相互关系的分析工具研究宪政现代化的发生和发展 ,从而在阐明宪政现代化一般模式的基础上 ,透过对具体模式特征的解析和对中国宪政现代化历程的考察 ,揭示中国宪政现代化的模式及其独特品格则无疑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索黑格尔理性宪政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黑格尔宪政思想的基本框架,接着考查了黑格尔对理性国家的设置,对市民社会存在理由、基本缺陷和克服途径的论证,然后揭示了黑格尔宪政思想的实质,即个体自主自由与国家制度正义的和解;最后,本文对黑格尔宪政思想作出了重新评价,认为黑格尔理性宪政思想为我们依法治国尤其是依宪治国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启示,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忠告。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法治国,依宪法治国乃依法治国之精义。这是因为:"依法治国"中的"法"以宪法为龙头和核心,依法治国中的"国"立基于以宪法为前提与依据的宪政制度,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据宪法规范国家权力,宪法深深嵌入依法治国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第一个宪法日,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依法治国,包括各个领域,在意识形态领域也不能例外。意识形态领域也应该依法,首先依宪办事,不能违反法律,尤其不能违反宪法。然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是混乱的,违法、尤其  相似文献   

12.
周刚志 《南都学坛》2004,24(6):91-95
"依法执政"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与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提出和发展的一种新的执政理念。在奉行法治的国家,依法执政既是"依法治国"这一宪法规范的延伸与发展,也是法治国家的一种宪法惯例与宪法习惯。依法执政还是一项重要的宪政制度,它确立了一种新的宪法关系与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关键是依宪治国。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依宪治国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方式 ,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是完全统一的命题。要更好地树立宪法权威 ,充分有效地发挥宪法的作用 ,关键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同时 ,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 ,加大执法力度 ,健全监督机制 ,强化宪法意识 ,使宪法得到更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宪政和宪政体制建设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获得很大发展,其宪政化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已成为世界之大趋势.受其影响,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其已取得执政权的局部地区依法执政的宪政意识已经开始显露、孕育,并融入了党在新民主主义宪政的执政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5.
杨煌 《中华魂》2015,(3):19-21
站在2015年的门槛上,回顾过去一年的理论思潮,宪政无疑是一个热问和热点,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乱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抵制住了乱花迷眼的众多宪政谬论干扰,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破除了宪政的迷思,阻断了宪政的邪路,明确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正确道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在社会主义中国施行依宪执政的实践过程中,迫切需要创造性地解决执政权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参政权的关联问题。解决这五种权力的相互关联问题,涉及许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创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还没有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了依宪执政的法治国家,如果我国率先建成依宪执政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将从根本上保证自身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治久安,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将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发挥示范作用,做出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在其治国理政的理念和实践中,把依法治国界定为依宪治国,并切实付诸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这既深化了依法治国的理论,又创新了依法治国的实践。习近平履职以本,依宪治国已悄悄改变了中国,使中国进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依宪治国作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一种重要的治国方略;程序法治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具有保障人权、实现正义以及防止公权滥用的价值,两者统一于依法治国,联系密切,不可分割,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标志。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建设、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健全和落实宪法监督制度是完善依宪治国的具体措施,通过完善程序性立法、培养程序法治信仰则是实现程序法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法治民主"是在肯定民主原则的前提下,主张对民主要有所限制,强调民主与法制的统一,以弥补民主的不足,防止"多数人的暴政"。但是仅有民主与法制的结合还是不够的,当前需要在这一基础上思考如何制约国家的权力与保障公民的权利问题。为此需要提出"宪政民主"这一概念。"宪政民主"是对"法治民主"的深化。宪政民主在我国的提出是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的时代背景下,强调如何实现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之间的"平衡"。"宪政民主"在我国具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容。"宪政民主"需要在民主实践中予以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2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着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宪政是以宪法为依据治理国家的民主政治。宪政建设或宪政发展就是对宪法进行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生活的修正,修宪必须兼顾到宪法的至上性、稳定性和适应性。我国的宪政建设曾经走过了一段迂回曲折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1982年立宪和此后的三次修宪,我国的宪政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宪法中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科学地认定,并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式写入宪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