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压缩空气和变压器油为工质,对内混式介质雾化喷嘴的流量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内混式介质雾化喷嘴油、气流量系数与运行及结构参数的实验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内混式喷嘴或同一喷嘴在不同运行参数下的流量系数值变化很大,与通常设计计算时的推荐值偏差最大达100%以上.油压大于等于气压工况下的实验关系式与油压小于等于气压工况下的实验关系式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水力喷射压裂工艺是集水力射孔和压裂一体的新型油田增产技术。在室内实验基础上, 运用流体力学计算方法, 对水力喷射压裂孔道内压力场进行计算, 得到了井下水力射流在地层孔道内的压力及速度分布, 揭示了喷嘴空间位置、 喷嘴数量、 孔道形状、 喷嘴压降和喷嘴直径对孔道压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速射流之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喷嘴空间位置和喷嘴数量不会影响孔道内压力; 水力射流在不同形状孔道内产生的压力相同; 孔道压力随喷嘴压降和喷嘴直径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气动雾化喷嘴的雾化质量,课题组基于FLUENT软件,对气动喷嘴喷雾的形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气动雾化喷嘴的空气与水的流动模型,通过气液耦合分析,探究辅助雾化孔角度的改变对雾化特性的影响,包括流场扩展程度变化规律、检测平面受到喷涂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液滴索特平均粒径(SMD)的变化3个方面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对于本课题的模型而言,辅助雾化孔角度取40°时雾化效果较好;在满足雾化液滴粒径要求的前提下,气动雾化喷嘴应尽量选用较小的辅助雾化孔角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结果讨论、文献数据分析及实验关联式同实验数据的比较,证实了在水平管内流动沸腾中存在热进口效应.研究表明:水平管内流动沸腾的热进口效应随q、X、G的变化而改变,并且热进口段长度要比单相液体在管内流动换热时长.最后,推荐Dembi.关系式作为目前计算水平管内流动沸腾热进口段平均换热系数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射流切割实验系统,在80-240MPa压力范围内对完全淹没状态下磨料水射流切割岩石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及数据分析得出了磨料粒径、质量流量、射流压力、靶距及切割横移速度等参数对射流切割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给出的工况条件下,磨料流量存在最佳值,在一定范围内切割深度随磨料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磨料流量达到一定值后,切割深度随流量的增加反而下降;切割深度与射流压力基本呈线性增长关系;随着靶距的增大,切割深度逐渐减小;切割深度随切割速度的增加呈指数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现有的普通物理实验教材中,一般采用电位差计测量霍尔元件输出端在螺线管内轴线上不同位置的电压u ̄H值。通过测得一系列的(X,u ̄H)值,描点作图而得到螺线管内B—X曲线.这种方法,由于取点的离散性,有限性,直接影响测量精确度,且实验操作繁琐.本文介绍的是用函数记录仪直接描绘出螺线管内轴向磁场分布曲线(B-X).实验方法简便,直观,而且利用函数图象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都很方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压力对乙基纤维素空白微粒粒径,以及阿莫西林-乙基纤维素-卡波谱缓释、黏附微粒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乙基纤维素空白微粒和药物缓释、黏附微粒的粒径均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但药物微粒的载药量和释放度曲线随压力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非共沸混合制冷剂HFCΑ32/HFCΑ134a和纯制冷剂HCFCΑ22在水平管内的强制对流沸腾换热实验.HFCΑ32的质量分数为0.10、0.25和0.40,热流密度为6、12、18、24、36、48和60kW/m2,质量流量为10、15、22、30和46g/s,实验段进口压力保持为0.4MPa.实验结果表明在质量流量大于22g/s时,HFCΑ32/HFCΑ134a的换热系数与HCFCΑ22相当.实验对混合制冷剂的强制对流蒸发换热退化、核态沸腾抑制和环状流周向壁温分布等现象进行了分析.采用Jung关系式的预测值与本文实验结果比较,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假设薄膜和基体界面处于理想结合状态下,且不考虑薄膜中缺陷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8.0)分析了(5~30)μm厚氧化铝薄膜/铝合金基体系统中的热屈曲变形.结果表明:矩形薄板热屈曲后的拱高值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弦长和曲率值则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对应于(5~30)μm厚度区间,拱高变化量分布在(0.0681~0.2876)mm范围内,弦长变化量分布在(0.05817~0.05536)mm范围内.氧化铝薄膜/铝合金基体系统翘曲变形的曲率值分布在(1091~4610)mm的范围内,且曲率随薄膜厚度变化的非线性特征显著.矩形薄板z方向位移Ux和z方向位移Uz均是关于y轴对称的.另外,根据Uz的变形特点可知拱顶位于x=0处,该处弯曲程度最为严重,易造成氧化铝薄膜开裂而失效.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确定东河砂岩水淹后储层的含油饱和度,进而判断油藏的水淹程度,以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系统 分析了油驱水与水驱油过程中岩电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东河砂岩水淹后a、m 不变化,只与岩石自身特性 有关;水淹后岩性系数(b)也基本不变,但饱和度指数(n)发生了变化,物性差时n 变小,物性好时n 变大。根据岩电 参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变岩电参数计算模型,提高了物性较差储层的饱和度计算精度。利用不同矿化度下水驱油岩 电实验,分析了储层水淹后电性特征的变化规律,污水水淹后储层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降低,淡水中低水淹 时储层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降低,淡水高水淹或强水洗后储层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考虑汽液两相间的传热、传质与动量交换后,汽液两相喷嘴中临界质量流速的简化数学模型,并根据他人试验结果所作的近似假设,提供了喷嘴中汽液两相流的临界压比计算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同CO2 驱油方式下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仍不完全清楚等问题,利用与地层孔隙结构相似的高压可视化微模型进行了水驱、CO2 非混相驱、CO2 近混相驱和CO2 混相驱四组驱替实验,并采用微观驱油动态彩色图像分析和二值化处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驱替方式中驱替前缘形状、油气界面、油气分布特征、含油面积大小和模拟油颜色变化。结果表明:水驱油时,水大部分以非活塞形式驱油、油水界面呈凹凸弧线形;CO2 非混相驱中,CO2 与原油存在明显的两相流,界面形状比较锐利,窜流和混流比较严重,气体突破较早;CO2 近混相驱替过程中,油气界面模糊、两相区不明显、没有形成明显的混相带;而混相驱过程中形成了清晰可见的混相带,油气界面明显圆滑和模糊,在相同条件下混相驱持续的时间最长,采收率最高。该研究对CO2 有效驱油和驱油机理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50mm管道内,分垂直上升和垂直下降两个方向,试验研究了气液两相混合物的流动方向对三角形柱体两相涡街的影响,分析了气液两相混合物流过两种尺寸的三角形柱体时的旋涡脱落规律,初步研究了气泡尺寸对气液两相涡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引纬质量,课题组设计了一种环形槽型喷孔辅助喷嘴,并通过数值模拟探究辅助喷嘴结构对喷射性能的影响。课题组依据喷射出口面积等效原则,设计了3种环槽型辅助喷嘴,并分别建立了环形槽结合中心式辅助喷嘴的流场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建立的流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供气压力0.3 MPa时不同喷孔锥度的各环槽型辅助喷嘴对称面上速度云图、出口流速中心线上速度分布曲线图、气耗量,以及距喷嘴出口20,50,70 mm处截面速度分布图。结果表明:对同种环槽型辅助喷嘴,随着喷孔锥度增大,辅助喷嘴的喷射性能明显增强;喷孔锥度大于0°时,喷孔锥度增大各喷嘴出口处射流速度也随之增大。环槽型辅助喷嘴为喷气织机引纬提供了一种效率更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均速管流量计在气(汽)液两相流测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两相流速分布规律重新确定总压孔开孔位置的改进方法。针对垂直上升圆管中气液两相流的速度分布式,具体给出了开孔位置的计算方法及结果,由此得到的均速管如被用于两相流测量,在测量精度、测量范围上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分析的角度讨论了恒速喷嘴的工作原理,流量-压力间的依从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能很好吻合,为国内自行设计恒速喷嘴提供了一份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喷嘴形状和高聚物添加剂对高压水射流性能的影响,给出了一种分析喷嘴内流体流动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对七种曲线型喷嘴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质量较好的喷嘴线型。此外,还分析了高聚物添加剂对高压水射流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流体力学理论,对气固(或气液)两相流动分离器进行了设计。并计算了流道内的流动状态,对几种不同形式分离器的流动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A-t双参数曲线波形板分离叶片不仅分离效率高,而且流动损失小。  相似文献   

19.
承压反应釜在固液混合过程中往往伴随强烈的热传递效应,而密度较低的粉末状固相介质与液体混合的难度相 对较大,投料溶入效果不佳和物料结团漂浮等问题较常见。针对此类反应釜的搅拌不充分等问题,采用CFD技术指导 反应釜内搅拌器结构进行设计和改进,对反应釜内的固液搅拌混合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数值计算采用多重参考 系法( MRF),K-ε湍流模式以及Mixture多相流模型,模拟了反应釜中的流场形态,通过混合过程的两相流计算得到固相 体积分数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混合时间。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搅拌器效果明显增强,该混合过 程的CFD模拟可得到相对准确的流场分布及各项特性参数预测结果,可为该类反应釜搅拌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喷嘴激振力作功的原理出发,阐述了斜置喷嘴结构可以显著地降低叶片第一音调各类振型的动应力,并以国产某中压事故级组为例作了计算,可使切向弯曲B_0型等危险振型降低动应力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