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申芗,字少骧(原名黄绍香,字圣养),一八八三年出生于湖北大冶县换绦桥堡黄若芬村的一个贫寒的乡村教师家庭。黄申芗是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地区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战士。武昌首义前,他在湖北新军中发起组织“种族研究会”、“湖北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等革命团体。“共进会”汉口总部成立后,他最早加入,并担任主要领导人。在收编会党、发展革命势力和筹划湖北新军武装起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对革命运动最有力者”。  相似文献   

2.
光复会由浙籍知识分子组建,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兴中会和华兴会齐名的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成立后,光复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同盟会,但光复会仍保持独立的组织,并以自己的名义在长江中下游以及日本和南洋开展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     
199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八十周年纪念。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发动反清武装斗争。1905年中国革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同盟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虽都失败,但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川、鄂、湘、粤等省发动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发动武装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群众自发斗争席卷全  相似文献   

4.
一九○六年十二月三日,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地区爆发了一次由同盟会会员策动的大起义。这是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尽管起义群众仍以旧式会党为基础,可是它已迥然不同于单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会党起义,而是赋予了新的内容与任务,完全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次武装斗争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起义性质的辨析关于萍浏醴起义的性质问题,解放后有关辛亥革命的论著一般多把它列为同盟会领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与留日学生及同盟会的成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盟会是以中国留日学生为主体,以孙中山革命思想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于清末留学运动的高峰时期和留日学生汇萃的东京,并长期设总部于此。同盟会的骨干也大都为留日学生中的精英,他们在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与中国留日学生的关系作一探讨,以具体地分析同盟会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6.
论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辛亥革命进行了多方面准备,而对武昌起义却缺乏直接领导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同盟会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或者说是同盟会进行多方面准备的结果。为适应统一领导全国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的需要,孙中山于1905年8月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合了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组建了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秘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随后又将这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闻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  相似文献   

7.
冯晓蔚 《中华魂》2017,(2):50-53
武昌首义任参谋长 1904年春,李书城东渡日本,成为日本士官学校第5期的一名士官生。1905年7月,孙中山来到东京,经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介绍,孙中山到黄兴寓所拜访,恰逢李书城也在场,遂相约前往凤乐亭作初次面谈,商议组织革命大同盟之事。经过磋商,于同年8月20日成立了同盟会。  相似文献   

8.
四川保路运动中羌藏人民的反清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保路运动中,居住在川西北高原上的羌、藏族人民也在同盟会的领导和影响下,积极参加了这一斗争。早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革命活动。一九○七年王群烈士曾“奉同盟会本部命,往干厓联络土司。”①彭家珍烈士也曾于“清光绪末”②赴汶川住了数月,进行宣传、组织活动,播下革命火种,从思想上为以后反清武装斗争作了准备。保路运动爆发后,一九一一年八月四日,同盟会员王天杰、龙鸣剑等召集四川各路哥老会首领在资  相似文献   

9.
早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提出了以攻占北京为上策的"中央革命"战略思想,革命党人前往京津地区积极活动,建立革命组织、运动新军,1911年10月,第二十镇新军统制张绍曾利用清政府举行"永平秋操"之机在滦州发动兵谏。失败后,中下层官兵又在滦州发动武装起义,滦州兵谏和起义合称滦州革命。滦州革命与武昌起义相呼应,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同盟会中部总会,是1911年7月31日(润6月初6日)在上海成立的。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它的评价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有人认为,它的成立是一种分裂活动。所持的理由主要有三点:第一,这个组织“是在宋教仁、谭人凤的创议下,黄兴、赵声的赞助下,纠合一部分不满意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会员,组织成的政治团体”;第二,在发布的宣言中称:“奉东京本会为主体,认南部分会为友邦”,是和同盟会分离的“独立”  相似文献   

11.
由于澳门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同盟会将其作为反清宣传的主阵地之一。同盟会将乐群书室、渡轮作为宣传的主阵地,通过戏曲及教育普及革命思想。由于晚清时期澳门华人读书识字者不多,所以革命者就利用戏剧为媒介来吸引观众,向平民大众宣传革命,传播社会改革的启蒙思想。同盟会革命者成立了"釆南歌"剧社,以改良粤剧、编制各种爱国剧本宣传革命,开始了以戏曲对民间启蒙的创举。早期澳门同盟会是香港分会的支部,不少会员经常往来于港澳两地进行革命活动,同盟会的反清革命宣传也逐步在船上开展,来往港澳两地的旅客便是他们宣传的对象,他们宣传民主革命、反对保皇思想、提倡男女平权等进步思想,使渡轮成为革命和保皇两种政治思想角力与争取民心的场所。以演剧宣扬革命可以有效地与来自不同阶层的群众接触,是启蒙群众最直接的方法。澳门的同盟会员利用戏剧演出及维新志士现身说法的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广东地区的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一南社成立于一九○九年十一月。它是辛亥革命前夕被认为“应和同盟会而起的文字研究机关”,甚至竟有称之为同盟会的“宣传部”者。参加南社的成员多是倾向革命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许多是同盟会会员,他们既是诗人、作家,也是革命家。南社的宗旨是利用文学鼓吹革命,使文学直接为革命服务,它的革命目的是驱除鞑虏,推翻清朝统治者,恢复“汉官威仪”,提倡民族气节,所谓“振唐音而不忘本”,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13.
在辛亥革命运动中,光复会与同盟会两个革命組織都曾經对革命事业作出重大的貢献,领导着革命运动完成了推翻清朝政府的任务。但是两个组織的革命目标不尽相同。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革命目标不仅仅是推翻清廷而已,“驅逐韃虜,恢复中华”只是革命要求的一部分,而且是最低纲领,它还有“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重要目的。这簡短的十六个字鲜明地标示出同盟会所担負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成立85周年。南社是由同盟会的著名会员陈去病、高天梅和柳亚子发起,于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诞生。南社的成员以同盟会员为骨干,绝大多数是支持革命的进步知识分子,社员遍及全国。它的宗旨是反清革命,社员最多时达到1200多人。南社社员藉诗文鼓吹革命“诗坛请自今日始,大树革命之旗。”(宁调无文)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和近代文学史上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南社在历史上曾获同盟会宣传部的盛誉和“文有南社、武有黄埔”的美称。“它的光荣不仅辉煌于中国的文坛,而且也远照着世界文坛”(柳无忌语)。  相似文献   

15.
吴玉章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玉章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在留学日本期间积极组织革命活动,筹办共进会,促成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并积极宣传革命理论,创办具有较强革命性质、具有进步意义的刊物《四川》;参与策划了辛亥革命时期一系列针对清朝权贵的暗杀活动,并参与了广州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作为四川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之一,策动了荣县独立和内江起义,为辛亥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以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为标志的的辛亥革命至今已整整100年了。辛亥革命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族民主革命,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它不仅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也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进步的闸门和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与中国近代化之路,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是20世纪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早期的革命政党,一九○五年八月成立,一九一二年演化为国民党。在这短短七年里,它经历了一个由联合而分化,由分化而解体的历史过程。本文通过对同盟会上述历史过程的初步分析,阐明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独立而坚强的阶级政党,因而不具备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并从辛亥革命的领导力量方面说明这次革命必然失败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05年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这是历史的必然。同盟会的成立以及成立以后的革命活动都得到许多日本人士的关切与支持,这是中日友好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部同盟会的成立和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同盟会成立已经七十多年了。如何看待中部同盟会的成立和历史地位,长期以来史学界在这个问题上看法并不一致。有一种观点,认为中部同盟会的成立,是自立门户,是一种分裂活动,它使同盟会的组织更加涣散,基本上是不利于革命的,从而贬低它的历史地位。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今天,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加以讨论,予以澄清。 中部同盟会从开始酝酿到正式成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①1910年2月广州新军起义失败至同年夏天,可为酝酿阶段;②1910年冬至1911年4月广州起义之前,可为筹建阶段;③1911年4月广州起义失败至同年7月,可为正式成立阶段。这三个阶段紧密相连,并且是随着当时革命形势和同盟会状况的演变而逐步发展的。下面就其三个阶段,略论中部同盟会的成立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 光复会在辛亥时期,是一个有特殊地位的革命团体,更因其长期与同盟会闹畛域之见而著称于世。它的历史可分三期:蔡元培创建于上海为早期;徐锡麟、秋瑾领导时期为中期;徐、秋牺牲后,陶成章等重建于南洋,包括后来李燮和的光复军是后期。三个时期,各有自己的始末,与同盟会闹矛盾,并非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