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柏格森的"艺术--时间"观是一个理论创举.他视艺术为时间的造物,认为它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时间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创作时间的延长或缩短,都会影响到作品的内容;第二,就艺术作品本身而言,不但它的材料是从时间中沉淀下来的,而且传达媒介也具有时间性;第三,艺术鉴赏也是具有时间性的,读者由艺术作品所引起的体验分为三个从低到高的等级:感觉、情感与观念.柏格森的"艺术--时间"观首开从时间、动态的角度研究艺术作品的先河,并由此启发了后来的存在主义美学与接受美学等流派,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对“质料”与“形式”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分析艺术创作过程的基本参照,他的观点具有普遍的文化学意义。实际上,艺术创作过程也就是质料的形式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质料本身的存在和意义被改变,其特征也不同程度地偏离了原有的状态。在艺术作品中,质料被主观化和符号化,而成了表现的媒介。质料和形式是一种互动或反比关系,它可以用来解释两种相反的艺术倾向。  相似文献   

3.
表现与再现之所以成为美学的基本概念 ,是有其深广的哲学背景的 ,这一背景就是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两元论立场 ,并提出消解与融合的策略。认为在艺术创作上 ,应注重发挥表现与再现的各自美学功能 ,注重两者的相互生发与相互渗透 ,从传统两元论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 ,走向整合视域中的艺术审美观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说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有两个重要方面:“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以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态度言。”(《文学小言》)这就说明了艺术创作是创作客体与创作主体相统一的过程。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但是“情”往往是通过“景”来表现的,这艺术之“情”并非抽象表达,总要借助于一定的“景”来体现。否则,也就不称其为艺术。从艺术创作的过程来看,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在特定的条件下,受到某一客  相似文献   

5.
两人的美学思想有同有异。他们都反对艺术再现现实,主张艺术表现情感;在如何表现情感上,一个提出形式,另一个提出想象;对于艺术欣赏,一个认为欣赏者应从艺术形式激发出审美情感,另一个认为应形成想象性经验,但都把欣赏者所获得的东西完全看成来自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技能、艺术素养以及丰富的情感传播给大众的基本形式,艺术技能的熟练可以准确地将艺术家的主观意图、真实感受表现给大众.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应注重对于基础技能的学习与传授,倡导吸收社会生活、文化知识各方面的养分,提高艺术家的艺术素养;悉心研究名师名家的艺术作品,真正掌握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摹仿审美真理观引领了古希腊以来欧洲两千多年的艺术创作,对西方艺术发展史的影响深远而巨大,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摹仿审美真理观试图在艺术中探寻一个原本存在的做法,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天真假设;艺术创作中的摹仿和再现实际上体现了艺术家对所摹仿和再现事物的一种认识和理解,一种再创造的转换和表现,这种创造性的摹仿不是对外在事物客观、机械、单纯的复制,而是创作主体主观、能动、多样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作为无产阶级艺术家,为什么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修养水平?我们知道,艺术创作活动,是一项精神生产活动;艺术创作过程,是“神与物游”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的是,在前一种生产的产品中,更多地沉积着生产主体的伦理意识和美学趣味。一个面包工人的伦理意识和美学趣味,对于面包的质量及其实际效用几乎没有什么意义。一个诗人之于他的诗作,就是另外一种情形了。上面所谈的,是我们理解艺术家思想修养问题的一个纲。  相似文献   

9.
“文艺心理学”作为一门课程可以以“艺术家是体验的阐释者,接受者是体验的二度阐释者”为纲,抓住“体验”这个核心概念,把文艺活动中艺术家、艺术作品、接受者、世界四个要素及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两个过程都联结了起来并体现出其特征与关系,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审美意识的本质是情感与认识的统一,体现在其物化形态中则是对主体的表现与对客体的再现的统一。这两个方面任何时候都并存于艺术作品之中,只是表现型艺术侧重于表现审美主体的内在情感,再现型艺术则以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及其本质为重。这两种艺术不同的发展过程‘往往鲜明地显示出不同文化系统中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我国古代表现型艺术发达而再现型艺术发展有限,与世界各大文化系统(特别是西方)的传统艺术审美特征相比,尤为明显。一个民族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的形成,有其复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有着自己的完善独到的美学理论。中国历代画家正是运用这些美学原理,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而他们的艺术思维、美学思想最终是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指导作用。经过历代美学家、艺术家的研究和认识,将哲学的“有无”有机的融入了中国画的“虚实”理念之中,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说明哲学观念是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思维的最高体现,艺术创作的表达一定要和哲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图像美学的商品化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像美学是后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表意方式.它是对于消费寓言与商品逻辑的形象表征.作为后现代社会的核心问题意识之一,图像美学所表达的实际上是一种商品化叙事与消费价值观.图像美学的商品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以象征符号的方式再现商品结构的内涵特征;充当消费逻辑的美学镜像;建构一种以图像为中介的物化主体形象.  相似文献   

13.
设计美学是消费社会的一种重要表意方式.它是对于消费寓言与商品逻辑的形象表征.作为消费社会的核心问题意识之一,设计美学所表达的乃是一种商品化叙事与消费价值观.设计美学的商品化特征表现了以象征性的形象符号再现商品内在结构的内涵特征,言说着消费社会中资本经济主宰一切的隐形逻辑.  相似文献   

14.
数字艺术与数字美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子艺术是基于原子技术和原子媒介并以原子符号形式呈现美学元素的艺术系统。原子美学是原子艺术的质的规定性,它在美的生成方式、美的表现方式和美的欣赏方式上具有单向度性、专制性、封闭性和惟一性等特征。数字艺术是一种新型的基于数字技术的情感创造、传播与交流的符号系统,它在技术根基上具有互动性、开放性、民主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在情感诉求上创造了一种自由情感,并表现出对审美趣味的自由追求;同时,数字艺术大大开拓了人类的审美经验。数字美学是数字艺术特有的新型美学范式。数字艺术创作和批评必须基于这种新的美学范式才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在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创造性是艺术作品的灵魂。近年来,艺术创作随着科技的进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依托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而显得充满生机,但要使作品富有生命,创造性融入其中显得尤为重要。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可划分为创作选材、艺术构思、艺术表现、艺术接受四个阶段。本文力求从艺术学、心理学、美学等多学科视角,对艺术作品创作中的创造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绪论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诸多表象作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即完成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美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审美则是艺术的核心本质。莱辛曾说: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凡是为造型艺术所能追求的其他东西,如果和美不相容,就必须让路给美;如果和美相容,也至少必须服从美。油画创作是一种美的艺术,不管作者诉诸的是什么内容、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总是以美的方式呈现在观者面前。“艺术”所涉及的概念广,包括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本文所探讨的内容仅限于绘画艺术中的油画创作问题。  相似文献   

17.
艺术真实,是多年来在文艺理论和美学领域中被搞得最为混乱的问题之一。建国以来曾发生过多次争论,可惜,全部讨论仅仅停留于哲学认识论范围,而未进入体现艺术特征的审美层次。因而,艺术真实的本体论特征并未得到充分的揭示。笔者认为,艺术真实不只是作品本身固有的客观属性,而是在由创作主体到作品本体、再到鉴赏主体这一动态实现过程中产生的审美效应①。作品本体的真实性的潜在要素是这一动态过程的中介环节。文艺作品的本体真实,是一个独立自足的“自参照”系统。这是由艺术本体的两个基本特征规定的。一个特征是主体性。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创造活动的结晶,即使是自觉地摹仿、再现生活的艺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产生艺术活动之初,艺术的表现和再现的问题就已经显现,由于人类在认识和表现技巧方面的不断进步,艺术在表现与再现方面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出现了很多艺术流派和艺术观念,这些艺术理论帮助我们认清艺术活动的本质,也认识到无论艺术再现还是表现,艺术创作活动都要从主体内心出发,要有感而发,要在艺术作品中去努力表达个人对作品主题的独特见解,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表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要在艺术创作之初,就要坚决摒弃一切功利性目的,以一种单纯的,淡泊的心态来投入创作。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在以"艺术"为起点辗转行至"真理"的路途中实际上勾划出三条不同的美学道路.第一条:存在→存在者→艺术作品→真理→艺术;第二条:人(艺术家)→艺术作品→作品的作品存在→真理→美;第三条:诗人→诗→语言→真理.这三条道路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相互纠缠和非线性逻辑的美学特征.这种美学特征既昭示着海德格尔由"艺术"行进至"真理"所使用的技术策略,也表征了他为身处于技术时代"无思"的我们所开的美学药方.  相似文献   

20.
论小说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作为诗歌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在诗歌理论研究中历来受到普遍的重视,但意象作为意与象、心与物、情与景、概念与表象、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实际上是具有其艺术的普遍性质的,是各个艺术门类的艺术形象所共同具有的审美特征。因为任何艺术创作都不可能完全是客观生活事象的原本照搬和如实再现,艺术家总需要在艺术形象中表现自己一定的情感,寄托自己对生活的一定情感、认识与见解,因而在艺术形象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包容着象与意这两个方面,并使之在不同程度上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