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拜登总统入主白宫后,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主基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调整。拜登政府进一步巩固了中国“战略竞争对手”定位,在经贸、高科技、地缘战略领域对中国发起了新一轮战略竞争。中国对此进行了有力回击,中美双方力量相对持平,中美战略竞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过渡到战略相持阶段。拜登政府在经贸领域实行“选择性脱钩”策略,对中美经贸关系和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在高科技领域,美国升级对华打压制裁举措,以此维持其世界霸权地位,中美竞争加剧。在美国加紧全面推进“印太战略”的大背景下,中美两国围绕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的较量不断升级。在中美战略竞争新时期,中美战略相持将长期持续。同时,管控分歧避免双方关系继续下滑仍将是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2.
张学昆 《国际论坛》2015,(3):25-30,80
东南亚是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点区域,为此奥巴马政府一方面加强了对该地区的资源投入和战略注意力,一方面更深度地介入南海争端等地区热点问题,以期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加强在东南亚的存在和影响力,并积极塑造有利于己的地缘政治格局。致力于区域一体化建设的东盟国家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却有着不同的认知和反应,或热切,或谨慎,或摇摆。本文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引发了认知差异:中美在东南亚的战略竞争、南海岛礁的主权争端、大陆东南亚和海洋东南亚的地缘差异。东南亚国家对"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认知差异不但扩大了东盟内部在外交和安全问题上业已存在的分歧,而且还影响到它们各自与中美两国的关系以及地区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9·11”后中美反恐反扩散合作使中美关系明显改善。但是,由于“9·11”后美国实施“高调反恐反扩散和低调遏制潜在敌人”的对外战略,打着反恐反扩散的旗号谋求全球霸权,因此中美在人权问题与台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和在军控与地缘战略领域的深刻矛盾依旧,美国在反恐反扩散的同时继续强化“以台制华”战略,企图通过与中国的“强硬接触和有限合作”遏制中国崛起和把中国纳入其主导的世界秩序。所以,“9·11”后中美关系的改善基本上是小布什上台后中美关系急剧恶化之后的恢复性改善,并没有发展到30余年来的最好状态。  相似文献   

4.
“9·11”后中美反恐反扩散合作使中美关系明显改善。但是,由于“9·11”后美国实施“高调反恐反扩散和低调遏制潜在敌人”的对外战略,打着反恐反扩散的旗号谋求全球霸权,因此中美在人权问题与台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和在军控与地缘战略领域的深刻矛盾依旧,美国在反恐反扩散的同时继续强化“以台制华”战略,企图通过与中国的“强硬接触和有限合作”遏制中国崛起和把中国纳入其主导的世界秩序。所以,“9·11”后中美关系的改善基本上是小布什上台后中美关系急剧恶化之后的恢复性改善,并没有发展到30余年来的最好状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亚太及南海地区局势紧张使得南海成为印美进行战略互动的一个关键地区。印美南海战略互动基于双方共同制衡中国崛起的需要,源于彼此互相借重实现各自战略目标的意图,同时印美战略伙伴关系的正式化和机制化也为双方互动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在辛格政府时期,印美南海战略互动相对有限,而到了莫迪政府时期,互动频繁并不断深化。未来,印美南海战略互动将会进一步强化。然而,战略目标差异、双方缺乏足够互信、中美印三角关系互动等因素都将制约印美南海战略互动的限度。尽管如此,印美日益密切的战略互动令南海地区安全结构更为复杂,中国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南海的地缘位置与地缘环境决定了南海的价值。然而,南海问题的存在深刻地影响着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特别是对中国南部的地缘安全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南海问题使中国不能有效地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域安全,不能有力地保证中国的战略航道安全,并且阻碍中国南部地缘环境的持续改善。中国应采取必要的对策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南部地缘安全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中国南海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地缘能源双因素叠加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和能源重要运输通道,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基地。中国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必须正视南海能源地缘政治激烈博奕的严峻现实,化解和规避中国企业开发利用南海石油的困境与风险,积极推进“强而不霸”的中国石油安全南海战略,维护国家主权、能源安全和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8.
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地缘政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昆 《国际论坛》2013,(6):21-26,77
南海问题本是区域内声索国就南海部分岛礁主权归属和海域划分的争端,但美、日、印等区域外大国的持续介入使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国际化。美国是对南海问题介入最深、影响最大的区域外力量,它的介入改变了南海的地缘政治,使南海地区的地缘力量分布出现不利于中国的变化,加大了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在美国战略东移的背景下,美国加大介入南海问题的力度主要是出于其亚太地缘战略调整的需要,基本目标是扩大它在东南亚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并限制中国海洋战略空间的拓展和海权的发展,包含有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意图。本文将从地缘政治的视角出发,探析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现状、动因及趋势,并提出我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17日会见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克里是今年以来访华的美国最高级别官员.克里此行主要是谈习近平今年9月访美以及6月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但近日美国一些鹰派势力大肆炒作中国“南海填海”,渲染对抗. “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5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国务卿克里讲的这句话被多方转载.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报道此次会谈得出“习与克里缓和南海紧张”的结论.报道说,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总体稳定发展,习近平如此表示.南海争端已经引发对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担忧,习告诉克里中美应以不损害双边关系的方式处理争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市场石油天然气价格的日益攀升,中国作为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自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有关“中国能源威胁论”的论调不断泛起,美国政界和学界对中国的能源战略表示出极大的关注。但由于中美双方政治上缺乏互信,又对彼此的能源战略缺乏足够的了解,中美在能源问题上存在极大的疑虑和分歧。消除分歧,增进了解,加强合作,无论对中美关系还是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主要粮食价格及中国和全球地缘政治风险 指数,借助带有随机波动性的 TVPGVAR 模型,实证研究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粮食价格的 时变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粮食价格受地缘政治风险冲击较大.地缘政治风险对粮食价 格的冲击持续存在,大豆价格受地缘政治风险冲击最大,其次为玉米和小麦价格,粳稻价格 受冲击较小;不同粮食价格在不同时期对冲击的反应存在差异;地缘政治风险冲击在2005 年和2015年前后更多表现为正影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较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对粮食价格冲 击影响更为剧烈.②“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和中美贸易争端所处3个时期地缘政治风 险对粮食市场具有不同程度冲击.“9??11事件”和中美贸易争端2个时期中国地缘政治风 险对玉米价格产生较大负向冲击,伊拉克战争时期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对玉米和大豆价格具 有正影响;地缘政治风险冲击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1年之后才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印度在结合自身海上地缘优势及陆上地缘劣势的基础上,开始深入介入南海问题,成为当前南海问题域外大国因素的新推手。其南海政策主要表现在:深化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外交合作,强化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及与美日大国协同、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究其南海政策的地缘政治因素可以概括为:实现能源进口多样化,平衡中国的战略意图以及对大国崛起地缘政治空间拓展的需求。从长远看,印度介入南海问题的基本立场不会改变,协调和竞争成为中印在南海问题上互动的发展态势,为此,中国需积极应对、慎重处之。  相似文献   

13.
秩序(order)指“促进某些特定目标或价值的社会生活安排。”国际秩序(international order)是指在“维护国家社会(society of states)或国际社会(international society)基本或主要目标的活动模式(pattern)。”这个目标包括维持国际体系和国家社会本身的生存、维护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完整。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秩序权力结构正不断发生变化,中国崛起是催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亚太地区政治秩序总体上呈稳定发展趋势,但依然存在可能引发军事冲突的不定因素,如朝核问题、台湾问题、恐怖主义袭击活动等。中国崛起不可避免地冲击美国霸权主导下的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秩序,未来中美能否共同构建抑制地区冲突的有效机制决定亚太安全的可持续性。中关亚太战略可能会出现从维持现状到谈判对话、大国共治、再到权力转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缘政治环境的状况及其对中国崛起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地缘政治环境相对恶劣,周边安全危机重重;另一方面,中国又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中国有众多的接壤国和隔海相邻国,易于方便快捷地进行国际贸易,易于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给予有效的影响。综合来看,新世纪的中国地缘政治环境对中国崛起利大于弊,中国只要抓住历史机遇,必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作为全球战略性产业之一,对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建设发展有重要影响。中国作为亚洲新兴经济体崛起,打破了原有世界经济版块和势力分布,但国际话语权和地缘环境发展水平与中国现有的世界大国地位已经难以匹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格局与中国地缘环境地位也难以适应。本文从地缘环境视角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探讨如何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国内发展,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区域文化共同体,增强国家软实力,为中国崛起打造平稳、公平、开放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6.
美国全球霸权对中国全面崛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西方现实主义理论思考,美国全球霸权与中国全面崛起的战略框架基本上是矛盾和冲突的,中美战略集合的交集为空集;但从中美关系的具体发展实际看,中美战略的交集却有继续增大的可能。美国全球霸权战略对中国全面崛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中美两国的具体发展态势和发展战略,只要中国坚持和平与发展,美国就很难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影响中国崛起的直接表现是其对华政策。一般说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形成要受六个层次变量的制约,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较强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黄凤志  刘勃然 《国际论坛》2013,(2):28-34,80
美韩同盟缘起于朝鲜战争,维系在冷战环境中,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症结之一。21世纪初美国出于护持其东北亚地区主导地位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采取了同步强化美日、美韩同盟的政策。近年中国东南海疆困局与美国重返亚太的重合性令人疑虑美国正在推行新的遏制中国崛起政策。2010年3月以来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具有超越韩朝争端剑指中国的特点,令中国周边外交与安全开始步入困局。美韩同盟强化是美国在东亚为遏制中国崛起谋篇布局的组成部分,韩美日同盟发展的东北亚小北约走向对中国东亚地缘安全利益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应对美韩同盟强化所带来的东亚地缘安全挑战,护持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利益,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8.
美韩同盟缘起于朝鲜战争,维系在冷战环境中,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症结之一。21世纪初美国出于护持其东北亚地区主导地位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采取了同步强化美日、美韩同盟的政策。近年中国东南海疆困局与美国重返亚太的重合性令人疑虑美国正在推行新的遏制中国崛起政策。2010年3月以来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具有超越韩朝争端剑指中国的特点,令中国周边外交与安全开始步入困局。美韩同盟强化是美国在东亚为遏制中国崛起谋篇布局的组成部分,韩美日同盟发展的东北亚小北约走向对中国东亚地缘安全利益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应对美韩同盟强化所带来的东亚地缘安全挑战,护持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利益,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的快速发展,引起世界的瞩目.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出现了关于中国崛起的讨论.“中国崛起不可阻止”论已经成为西方战略界的一种主流看法.“中国崛起”这个概念是西方人士提出来的,我国学术界则大多采用“中国和平崛起”的概念.为了避免歧义和误解,中国政府一般不用“中国崛起”这个概念,大多采用“中国和平发展”的概念.本文主要介绍、分析英、法、德三国精英人士发表的关于中国崛起的观点,此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欧洲大国精英人士对中国崛起的看法,还有助于深刻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今后拓展公共外交途径、增强公共外交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从地缘政治经济和能源的对外依赖度的角度看,两国在世界范围内对油气资源的争夺必不可免并引发了新的摩擦和冲突,能源也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新的因素。在美国谋求世界霸权、遏制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中,能源在中美之间主要发挥桥梁作用的同时,仍将继续充当美国牵制中国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