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贫困儿童:问题现状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贫困问题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贫困儿童的发展现状更是值得关注。笔者对城市贫困与城市贫困儿童进行了界定,并对城市贫困儿童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探讨了解决城市贫困儿童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家庭投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城市居民的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经济状况作为影响儿童成长的环境因素之一,以家庭投入的形式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笔者回顾了家庭的低收入状况导致的贫困和社会经济不利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相关文献,重点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家庭投入现状以及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城市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投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十分突出的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贫困问题,逐步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乃至最终消除贫困。为此,第一,必须把完成脱贫目标作为政府政绩的衡量标准;第二,必须实现制度创新,消除社会歧视;第三,必须在政策措施上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现阶段城市贫困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贫困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具有动态性、相对性、社会性、客观性和综合性。我国目前城市贫困问题具有非常明显的突发性、困难性、结构性、交融性、多元性和分散性等特点。在我国现阶段,城市贫困加剧的原因主要是分配不公平、机会不均等、贫富差距拉大。解决现阶段的城市贫困问题,首先应当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搞清原因,对症下药;其次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三是做好失业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再就业水平;四是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控制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将贫富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市场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贫困问题越发严重。基于社会学家胡格伟尔特(A.Hoogvelt)的"过程—互动—行动"分析框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新特点及成因,指出贫困问题的加重,一是源于对社会群体福利最大化这一社会目标的偏离,民众,特别是弱势民众没有充分享受到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长处,"宏观上欣欣向荣、微观上民不聊生";二是民主制度的缺失致使弱势群体话语权缺失,没有一个可循的制度安排供城市贫民来表达权益;三是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政府失灵。对此,文章提出破解城市贫困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阶段农村贫困现状的分析,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村贫困总体上属于长期贫困。同时,本文对现阶段农村长期贫困的形成从农村遭受的政策性排斥予以了分析。分析表明,中国农村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公共产品供给福利及教育等方面遭受长期的政策性排斥是农村长期贫困形成的深刻根源。消除政策性排斥赋予农民这个群体、特别贫困农民应有的社会权利使他们得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保证公平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农村消除长期贫困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利用来自湖北省一个村庄的质性调查材料,探讨了农村老年贫困的类型与成因。农村老年贫困既有经济贫困,也有社会贫困和文化贫困,家庭结构性因素是导致老年人经济贫困的关键,村庄价值层面的因素导致老年人社会贫困和文化贫困的产生。三种类型的老年贫困之间是有层次的,处在不同阶段的老人贫困层次不同。老年贫困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既需要着眼长远的政策调整,也需要现阶段个人、家庭、社会以及政府的综合性协调努力。  相似文献   

8.
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所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和障碍 ,拟出一些对策方法。其中主要有关于城市化进程阶段性目标的制订 ,城市化道路的正确选择 ,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 ,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以及农村经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村贫困问题是困扰我国社会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农村贫困实质是缺少自由、缺少生存发展机会与能力的可行能力贫困。传统的反贫困政策以问题为导向的补缺型公共治理,其直接的目标指向于生存意义上的经济贫困,发展的内涵与意义凸显不足。发展型社会政策是一种与发展理念及目标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社会政策模式。对我国农村反贫困而言,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嵌入为我国农村扶贫开辟了社会政策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数量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城市贫困问题已经引起学者的高度重视。依据阿马蒂亚.森的自由发展思想,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成员的自由,应从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防护性保障五个方面衡量贫困,贫困的根源是缺乏能力与机会。因此,要想解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不仅要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受助者的能力,还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构建公平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西部城市新贫困问题的症结之一即在于,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各省区在赶超战略下建立起来的产业结构更加不符合其比较优势,赶超特征尤为突出。这导致在社会和经济转轨时期,西部地区大量的国有企业缺乏自生能力的问题由隐性转为显性,从而产生大量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以及在职和退休职工低收入。因此,解决西部城市新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以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为目标,根据西部地区资源和劳动力较为充裕的比较优势优化增量投资,对现有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数量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城市贫困问题已经引起学者的高度重视。依据阿马蒂亚·森的自由发展思想,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成员的自由,应从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防护性保障五个方面衡量贫困,贫困的根源是缺乏能力与机会。因此,要想解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不仅要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受助者的能力,还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构建公平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林珺琳 《国际公关》2023,(22):73-75
国家独立和战后经济的恢复促进了印尼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但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峻,改善非正式的甘榜居住区成为印尼政府城市贫困治理的重要手段。印尼政府采取了包括贫民窟清理与改造、公共住房开发等城市更新措施试图解决甘榜问题,这些措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1974年,世界银行开始在印尼进行以非正式居住区改善为主的贫困治理项目,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贫民窟改造计划,MHTKIP采取了就地升级和“自下而上”的多元化治理方式,加强对甘榜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援助,该项目或可对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贫困治理提供某种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随着城市贫困问题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城市贫困阶层的固定化,而城市贫困的固定化表现为贫困的代内滞留和代际传递。基于郑州市贫困人口的抽样调查,文章分析了城市贫困的代内滞留和代际传递的可能性,进而提出了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贫富差距以及重点长期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扶贫与政府社会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城市贫困越来越成为困扰各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怎样缓解以至最终消除城市贫困问题,成为各国政府都回避不了的责任。从政府的社会政策选择取向角度来探讨了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了当前反贫政策体系的弊端,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贫困是制约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要解决青海城镇贫困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就必须立足青海省情,把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并重,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的城市扶贫机制,提高贫困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积极开展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培训,充分发挥党委及政府在城镇反贫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农村贫困致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是阻碍和谐社会发展的瓶颈.贫困致因中有自然条件等客观的限制因素,也有社会政策方面的影响.现阶段,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完全改变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庞大、贫困代际恶性循环等局面.分析我国农村贫困的致因机理,除了自然、历史及经济因素外,在社会政策偏差、社会排斥、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缺失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使贫困者难以脱离困境...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松动使得中国现阶段贫困问题呈现出城乡二元性 的新特征,由此影响了我国反贫困工作的高效推进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学 的观点和方法,将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纳入统一的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同时,针对城乡二元 性贫困的现状,建议反贫困战略和对策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研究的对象是指在一定经济管理体制下,根据市场经济条件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分析和解决县域内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问题。全面实现县域范围内生态、文化、社会等方面综合效益最优化,实现经济发展综合效益最优化的目标。县域经济的发展要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的经济收入,解决农民贫困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加快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在全世界范围内,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成为城市发展的共同主题。在现阶段,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更是会在将来一段时间内要面对的突出挑战。以榆林地区为例,分析榆林地区在资源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来探讨对策。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是推进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探索和构建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