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构建人人慈善的慈善文化既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基和沃土,也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学校开展慈善文化的教育,目的是树立起学生的慈善理念,培养学生的慈善品德,引导学生的慈善行为,其内涵属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范畴。在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通过合理设置教育载体、培养学生的慈善行为、加强慈善实践平台建设等方式,突出慈善教育的内容,建立慈善教育的长效机制,促成学生初步的慈善参与行为,从而使他们走上社会后经常性地践行慈善行为,影响和带动他人,逐步推动并形成人人慈善的慈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2.
从1931年起,冯玉祥开始以个人身份从事慈善活动。中国传统慈善思想、基督教博爱思想的有益成分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冯玉祥慈善活动的思想基础。冯玉祥慈善活动包括慈善救济、慈善教育和社会公益三大项。冯玉祥从事慈善活动的动机既有同情心、责任心的表达,又有改造国家、改造社会的愿望,已远远超出慈善活动本身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俄国女性慈善事业在近代特别是19世纪开始大规模发展。女性开展的慈善活动包括早期的个人捐助,慈善组织的建立和旨在提高妇女地位的慈善活动等。俄国女性广泛参与慈善活动除受东正教传统观念影响外,也与俄国独特的法律规定、教育传统以及家庭生活模式有密切关系。慈善成为俄国女性参与最广泛的公共活动。女性参与慈善活动对于构建俄国公民社会及推动社会变革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我国慈善捐助理念、慈善组织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慈善事业相关法规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教育,更新慈善理念;发展创新,健全慈善捐助运行机制;妥善管理,开发募捐款物价值;加快立法,完善社会捐助法律体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公益慈善参与社会养老是一条重要途径,应加强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认为应该从慈善本义、历史和现实角度、多元养老主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充分认识公益慈善参与社会养老的重要作用;结合泉州公益慈善养老情况,认为应鼓励发展合作型、社会服务型和互助型等公益慈善养老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慈善教育事业经历了发轫、初步发展、兴盛和衰落等四个阶段,不同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内容特点与时代表征.纵观其发展进程,它不仅是一个中国慈善事业由传统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中西慈幼文化融合的过程.近代中国慈善教育事业在继承传统做法的同时又注重借鉴西方慈善良法,救助了众多孤苦孩童,并结合时代需要,重视教养兼施,传授适当技能,使其自食其力,自立于社会,这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我国现行教育缺乏对于慈善的关注。以教育促发展,推进慈善事业的进步是必然选择。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在教育,科研是慈善教育和慈善事业发展的先导。慈善教育科研需要机制的保证,应建立多元投入与研究机制,慈善教育科研是为慈善教育活动提供理论先导和决策参考的更高层次的教育救助方式,支持教育科研是慈善对教育的深层呵护。  相似文献   

8.
慈善伦理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财富观、人生观以及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境界。同时,慈善伦理教育是促进德育创新的有效途经,通过慈善伦理教育,既能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主导者,而管理能力是影响慈善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情心、社会志愿捐助、公信力分别构成了慈善组织管理的道德要素、物质要素和文化要素。我国慈善组织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慈善资源的募集与使用、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等方面的现实不足构成了其管理能力提升的桎梏。因此,应从合理化慈善组织的治理结构,拓展慈善资源的运营方式,形成慈善组织的社会资本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0.
随着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企业在社会慈善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慈善行为主要基于经济利益、社会责任和政治目的三个方面的动机,但当前我国企业慈善意识不足,企业慈善行为的组织体系及相关法律制度、激励制度不健全,需要企业、政府、公益机构多方协作,通过转变企业自身观念、强化企业慈善战略管理,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大力发展民间慈善组织,利用媒体资源引导社会舆论,培育慈善文化等措施鼓励引导企业慈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