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企业慈善捐赠是我国慈善基金的主要来源之一.企业慈善捐赠的动力要素主要包括:目的理性下的企业自身战略发展动力,合法性下的外部生存环境动力,价值理性下的社会责任动力.这三个动力要素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应该遵循公益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利益兼容原则.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进行动力机制的构建:培育企业慈善文化、完善制度环境和舆论环境、促进企业与慈善组织合作,以促进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社会网络与慈善筹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个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观察慈善团体的筹资行为,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为个案说明社会网络是如何推动慈善筹资的。文章从慈善团体与政府的关系、与企业的关系、与个人的关系三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社会网络是一种不同于经济资本的社会资本,慈善团体应有自己的“拥护群”,并将之“资本化”以推动慈善筹资。  相似文献   

3.
慈善认定制度的目的是由特定机关对某一组织体的慈善性给予确认并赋予其一定法律地位的制度。慈善认定制度是慈善法的核心组成部分,该制度有助于区分慈善组织与企业和一般的非营利组织、促进公益慈善行业的形成并对其实行统一管理、扩大慈善免税资格和公募资格的范围、推动慈善信托的实施。慈善认定制度对慈善法的制定以及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宗教界公益慈善的组织化进程中,统一战线发挥了政治合法性考量与枢纽性协调引导、服务和监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宗教界发扬服务社会、行善济世的优良传统,在扶贫济困、帮学助残、救难赈灾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且公益慈善呈现出组织化的发展趋势。在对宗教界多个慈善组织的调研基础上,指出由于宗教界的公益慈善尚处于组织化发展的初期,还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从而提出完善统战体制的顶层制度设计、设立宗教界公益服务促进会和公益信息平台、协调和规范宗教界公益宣传、建立健全宗教界公益服务的统战服务监督机制等对策,引导宗教界参与社会慈善公益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比较视野下的中西方慈善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载体,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事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一些显现的、潜在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慈善组织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的发挥.中西方慈善组织在发展上的差距与它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根基、运作模式和机制、政府与组织之间的地位关系等有关.解决社会慈善核心价值观缺失问题,克服因缺乏制度支持而导致运作随意性消极性的缺陷,调整政府与组织之间的不协调性关系是目前我国慈善组织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以"扬弃"之态和"包容"之心汲取发达国家的慈善理念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我国慈善组织的效率提高和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慈善组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家瑶 《东方论坛》2009,(3):102-106,118
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载体,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事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一些显现的、潜在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慈善组织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的发挥。中西方慈善组织在发展上的差距与它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根基、运作模式和机制、政府与组织之间的地位关系等有关。解决社会慈善核心价值观缺失问题,克服因缺乏制度支持而导致运作随意性消极性的缺陷,调整政府与组织之间的不协调性关系是目前我国慈善组织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以“扬弃”之态和“包容”之心汲取发达国家的慈善理念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我国慈善组织的效率提高和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7.
构建人人慈善的慈善文化既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基和沃土,也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学校开展慈善文化的教育,目的是树立起学生的慈善理念,培养学生的慈善品德,引导学生的慈善行为,其内涵属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范畴。在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通过合理设置教育载体、培养学生的慈善行为、加强慈善实践平台建设等方式,突出慈善教育的内容,建立慈善教育的长效机制,促成学生初步的慈善参与行为,从而使他们走上社会后经常性地践行慈善行为,影响和带动他人,逐步推动并形成人人慈善的慈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8.
我国慈善组织的外部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慈善组织的公共性是外部监督的正当性基础.外部监督包括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利益相关者监督及独立机构的监督.政府监督主要通过主管机关和税务机关来实现,贯穿于慈善组织设立、运行等各个环节;社会监督的关键在于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则依托于法律赋予监督主体诉权;独立机构的监督则在于提高独立机构的独立性和公信力来实现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9.
税收优惠政策、完备的捐助机制以及完善的慈善助医措施,促进了国外慈善助医的发展与普及。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促进我国慈善助医发展的相关启示:完善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减少慈善助医事业对政府的依附性;加强慈善助医组织建设,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及社会公信度;改进慈善助医的具体措施,如实行医疗费用减免,建立"需方补偿"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主导者,而管理能力是影响慈善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情心、社会志愿捐助、公信力分别构成了慈善组织管理的道德要素、物质要素和文化要素。我国慈善组织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慈善资源的募集与使用、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等方面的现实不足构成了其管理能力提升的桎梏。因此,应从合理化慈善组织的治理结构,拓展慈善资源的运营方式,形成慈善组织的社会资本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1.
在慈善活动中,政府的定位应当是慈善事业的适度推动者和慈善活动的有效监督者。从慈善事业的适度推动者出发,我国现行慈善捐赠体制应建立突发公共事件慈善调控平台,弱化政府募捐主体资格,完善政府购买慈善服务制度。从慈善活动的有效监督者出发,政府应联合多部门进行全方位监督,与社会第三方监督机构合作,建立慈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2.
如何把握中国当代慈善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是当前慈善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从1993—2019年中国知网收录的慈善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可以总结出我国慈善事业和慈善研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2007年),研究重点在于慈善事业的恢复和发展问题;第二阶段(2008—2015年),研究议题扩展到组织公信力与制度建设等焦点问题上;而在现阶段(2016年以来),慈善研究侧重于慈善法、互联网公益和社会治理等新的议题。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不断演化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影响,也展示了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下一阶段慈善研究的焦点在于个人捐助行为和网络慈善。  相似文献   

13.
企业慈善行为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慈善行为是企业与社会的双赢选择。企业慈善行为可以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达到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系统中表达一种“关爱与和谐”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企业慈善行为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形象,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增进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中国企业应大力参与慈善事业,开创和谐社会下企业与社会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4.
企业慈善——新时期我国企业与社会的双赢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慈善是企业与社会的双赢选择。企业慈善可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达到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在更为广阔的社会系统中表达一种“关爱与和谐”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企业慈善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形象,增进企业内部凝聚力,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当前我国企业慈善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我国企业应该大力参与慈善事业,开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企业与社会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5.
政府在慈善事业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如何扮演,是社会政策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有益补充,已成为政府管理职能的一部分。目前,政府部门通过把社会慈善资源集中到自己手中,在社会领域对慈善组织实行"万能"的计划性行政管理模式,不符合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转型的要求,是导致目前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国政府必须改变与慈善组织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退出慈善事业的具体事务,归还慈善组织自主权,逐步实现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晚清义赈的兴起源于从1876年开始持续四年之久的“丁戊奇荒”,在这次灾荒救助中逐渐形成了一套颇具规模的灾荒救助组织体系和比较科学的灾荒救助运作模式,对于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向近代化转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慈善机构出现了新的转机,进而产生了近代意义上的社会慈善事业,主要表现在具有近代色彩的慈善理念的酝酿萌生和具有公益性质的慈善事业的初步扩展。但维新时期的慈善公益事业犹如昙花一现,没能获得持续的发展,直到清末地方自治运动蓬勃兴起后,曾受顿挫的慈善事业才得以复苏,从而为旧式善堂、善会向近代新型慈善团体的转换提供了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7.
公益创投是利用社会资本发展公益事业的一种新模式,近年来我国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之间构建多种合作平台,以公益资金筹放与管理为基础,以培育社会组织与公益人才为目标,以公益项目设计与运作为主线,以资金、技术、政策支持为路径,探索公益服务、组织、人才创新发展模式。随着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进程加快,公益创投已然成为培育社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发展社会服务不可或缺的新手段,有效地促进了公益慈善、社会福利、民生服务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慈善超市在中国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存在范畴狭窄、过分依赖政府和模式固化等问题。为促进慈善超市的转型升级及慈善事业的发展,以“善意经济”这一重要概念为基础构建善意经济分析框架,根据商品形态和交易形态两个维度可归纳出社群互益、惠民公益、平台联益和网商返益四种不同的善意经济类型。运用可持续性与可复制性这两个关键指标对四种善意经济类型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性进行预见,有助于促进善意经济从个案到集群的转变,形成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9.
公企业是西方国有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政府在公企业设立、资源获取、资产管理、人事安排、财务管理及重大决策中的权利义务均由公企业的单独立法加以规定。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遵循了公司化改革路径,国有企业被置于公司法基本框架下,政府与国有企业形成股东与公司的基本关系。但在这种法律关系框架下,国有企业特定公共目标的实现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并可能引发国家权力与法治原则之间的潜在冲突。本文认为,我国应根据国有经济所处的不同领域采取分类改革思路,在特定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中适当借鉴西方公企业形式。  相似文献   

20.
社会企业游走于公益与营利之间,采用市场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公益目标,成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要素,是节能型社会建设的制度创新。在节能减排领域,发达国家社会企业有着成功经验,而我国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还是空白领域。社会企业是北京市节能型社会建设的创新机制,实现节能型社会建设主体结构创新、资源动员形式的创新,以及节能与发展目标的创新性结合。北京市发展社会企业有着必要性和可行性,需要制定相应促进策略,使北京市节能型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