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众所周知,我国民族众多,分布区域广泛,社会历史文化又各具特色,与之梠适应,各民族形成了与自己生存环境、经济文化和民族心理相吻合的绚丽多姿的传统服饰文化。其实不仅如此,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还具有鲜明的、跨民族、超时空的区域性共同特征。这种区域性特征,主要是由各民族所处的经济文化类型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早已为世人所公认,而少数民族女性也有自己的知识和文化,却很少被人所知晓.少数民族女性的知识,主要是通过本民族的传统手工艺,以服饰为载体再现,并通过一系列象征图案的符号展示和传承下来.但是,这些图案符号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怎样传承和发展,这就需要认真解读.各民族服饰的产生,蕴含了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知识的缘起,因为服饰是人类共有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民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基本属性是一场表演,是一场以民族为主题的表演.少数民族服饰作为最具表征性的民族文化符号之一,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被选择和改写,一方面是基于舞台服饰的特殊要求,另一方面,也通过服饰进行了民族叙事,实现了民族想象、建构仪式和融合民族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移民对内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习俗的影响。该文认为 ,少数民族移民迁入内地 ,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军事力量 ,并改变了某些地区的民族人口构成 ,促进了民族融合。少数民族移民对内地畜牧业、商业的发展 ,对内地汉族文化、饮食习俗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少数民族移民生产方式变农为牧 ,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如果我们必须用一个等式来表现中国当代文学的本质特征,那么,它不是1+55=56,而是56=1。虽然在漫长历史进程中汉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之间一直有一道无形的"万里长城"分割出相对隔绝的两个世界,但这改变不了多民族人民相互依存、多民族文化相互习染、多民族文学相互纠缠的历史事实。中国当代多民族文学共同体已经形成,中国文学的发展现实逼迫我们对多民族文学互动交融发展的事实作出及时反应,因此,学理构建和观点更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彝族是西南地区比较大的少数民族,它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在文化传承方面,彝族也像大多数少数民族一样面临着文化的流失,但是从大凉山的彝族人办的彝族服饰文化节,也看出了彝族人在努力地为自己的文化做宣传和发展。民族间的矛盾总会有,但是希望我们可以去除文化间的隔阂,与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起来维护他们的民族特色,也希望今后可以使世界都了解中国的56各民族。  相似文献   

7.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和东南地区的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与这一民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紧密联系,反映了这一民族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状况,体现了他们的美学原则。本文主要从苗族服饰的丰富多彩性出发,探讨了苗族服饰的渊源及其形式美,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民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少数民族鞋靴,作为文化和服饰的一部分,同样也记录了各时代、各地区的各民族社会风貌,凝聚着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希望和追求。因此,研究少数民族鞋靴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少数民族发展史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9.
广西苗族是一个特殊的少数民族 ,由于受民族传统教育、地域文化习俗的影响 ,其民族个性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从远古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到商、周、春秋时代的青铜器都与苗族服装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通过了解苗族服饰的原始内涵、内涵的转化与妇女在服饰美术的创作理念 ,了解这一民族群体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发展与这一群体个性倾向的关系 ,对现代教育的借鉴 ,对促进民族民间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互相沟通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谈海南岛黎族妇女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黎族妇女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服饰和面饰首妆文化、婚俗文化、纹身文化、传统礼节和娱乐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民俗,无不浸透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了黎族妇女的民族信仰、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有着十分深厚的民族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民族服饰考察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课程特点,介绍了云南、贵州、湖南三省的少数民族服饰特点,重点就云南、贵州、湖南三省民族服饰考察路线进行了优化,并就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新疆旱卡子滩闽玛生态村的一个汉族灾害移民群体的调查,探讨作为少数族群的汉族与当地哈萨克族在交往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通过文化符号的作用,加强不同群体之间在语言文化、民俗文化方面的相互了解和学习;同时当地政府也要扮演起文化促进者的角色,积极引导灾害移民适应当地的文化,进而在"求同存异"的状况下加强族群间的互动性,并最终探索出一条有利于族群交往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 :原始信仰与道教的融合 ,是瑶族宗教文化的独有特征。进而指出瑶族神职人员“师公”、“道公”做法时的特殊着装 ,涵盖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意义 ,是其他民族中少见的宗教礼服 ,除了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外 ,对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历史记忆是一个族群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并逐渐为本群体所共享的文化意识。居住在滇西鹤庆县六合乡境内的白依人是一个彝族支系。作为一个无文字族群,白依人族源神话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服饰、乐器、舞蹈、古歌、仪式等方面,这体现了祖先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延伸。社会生活是族群历史记忆在世代中展演的舞台。历史记忆在日常场景中通过器物、身体实践和仪式操演的象征性重构,表现出族群试图建立一种与祖先相互关联生活方式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契丹族在10世纪初建立了辽帝国,契丹族的舞蹈艺术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互融合、渗透的产物,有着与其他民族舞蹈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契丹族的舞蹈艺术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舞蹈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服饰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服饰变迁史,壮族服饰同样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历程。在壮族服饰习俗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自然环境、物质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怒族是云南特有的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人口较少的民族。怒族社会呈现出鲜明的多元文化共生特征,其中既有历史积淀的因素使然,也有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影响。怒族社会在交流与碰撞、融合与排斥、重构与再生的多元嬗变过程中,呈现族群性别的平等与尊重、圆融与发展,交织着传统与现代文明接轨的独特因素。多元文化中的怒族性别承载主要体现在怒族服饰、日常用品、居住、节庆、饮食等方面,分别其性别配置理念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形式、途径、手段和机制,探索怒族女性在民族文化传承、男性参与保护怒族传统森林文化,复兴本民族生态生存方式和生活经验,发展怒族社会区域经济,建构怒族两性合力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和谐生态系统,怒族人民才能在认识自然、继承祖先生态生存经验的总结中获得发展的良性启迪,并在不断了解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对其他民族文化占有、甄别、挑选、为我所用,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族群发展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论土家族服饰的当代变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家族服饰在当代已发生了深刻的变迁,迫切需要对它进行科学的调适,这兢要求既遵循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以及市场主导、专家指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又要选择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市场检验和政府规范等基本途径。深化土家族服饰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科学调适土家族服饰的当代变迁,促进土家族服饰逐步走向相对统一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题材工笔画是指以表现特定的少数民族人物及其所处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背景为画面主题,反映出画家所追寻的朴实、原始等审美情趣和艺术理念的工笔画作品.民族服饰是各民族之间产生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这一题材的绘画作品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工笔画在艺术语言上独有的精致细腻、严谨写实的造型手段,为表达绚丽而多彩的民族服饰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土壤.金银饰品是少数民族服饰中一个重要元素,在创作过程中工笔画家在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生活习性及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反复尝试,最终确定出具体的表现形式和绘画技法,从而为整体画面找到适合自身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适应地理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与汉族不完全相同的独特文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模式不同于汉族和西方国家。结合知识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状况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应寻求文化、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模式 ,应从文化、经济、生态整合的角度 ,走以质取胜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