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起步甚晚且以不可阻挡之势跃入台湾文坛前列的女性文学,一举打破台湾文坛长期以来男性独家鼎立的局面,而使当代台湾文坛迈进多元化创作发展的大道.从对中国传统女性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到新生代女性文学的突起,均显示了台湾女性文学发展的实力.台湾女性文学创作主题的重心是以塑造众多性格迥异的女性人物形象来透视出其畸形社会.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亦可谓百花竞放,争奇斗艳.作为我国当代文学不可缺少的台湾女性文学,是与大陆女性文学互呈异彩、交相辉映的.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女性文学概念的界定,女性文学的兴起、发展,女性解放运动对女性文学的影响,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依附地位等方面入手,分析比较了中英女性文学在女性解放运动意义上的差异,以及在女性相同的文化历史地位上中英女性文学内容上的趋同.  相似文献   

3.
池莉、方方之后,湖北文坛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女性作家,呈现出年龄梯队齐整、体裁风格各异的状貌.湖北的女性作家重视日常生活经验、关注本土女性群体、展现底层女性的生存境遇、建构两性间的和谐对话,于"女性"之外增添了"母性"和"神性"两个关键词.为中国的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切实的本土经验和地域经验.拓宽了女性文学的表现内容和主题,在女性文学的形式、审美、思想等方面也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写作特点是集中性与多元性并存。女性作家多是写城市与乡村中的女性生活遭遇,从中可以看出女作家写作时对女性自身性别境遇、生活境遇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处境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与审视,建构了区别于男性文学的话语方式和写作方式,从而推动了中国现代两性文学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历史上 ,女性经历女神时代———女奴时代———女人时代———人的时代。在文学领域中 ,女性形象经历被歌颂———被书写———自我表现。中国女性文学经历寻找迷失了的自我———觉醒女性生命意识———醒女性主体意识。到了人的时代 ,会发现女性和文学都在拯救人类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宋代女性文学以女作家前所未有的女性意识觉醒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文学遗产.从作家人数上看,宋代女性作家中仅有作品流传的就有诗人200余、词人近90;从作品的体裁上看,宋代女性作家的创作扩展到了诗、词、散文、赋、评论等各种类型;从作品的题材上看,宋代女性作家冲破了女性文学爱情题材相思愁怨的单一的传统模式,或抒情写景、或送别思亲、或咏史怀古、或边塞军旅、或爱国忧情,无所不包;从诗词作品的质量看,宋代女性文学达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战后日本的民主进程,日本女性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当代女性文学的空前繁荣是其在文坛上的集中体现。研究日本当代女性文学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发展阶段及发展特点,能为我们考察日本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提供丰富而极具价值的研究素材,同时也为我国的女性文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有关“女性文学”的研究,目前国内虽已初步形成一定的视野和格局,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站在客观、全面、本质的角度上分析研究“女性文学”。“女性文学”研究应突破主体,突破文本,观照“女性主义”阅读反应。“女性文学”与女性典型形象密不可分,“女性文学”只有自觉地开掘两性公共话语资源,走向文学人类学的历史性研究,注意受众的接受情况、作品的效应状态,才可谈“女性文学”的指称意义、范式用语的理论意义以及“女性文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实现“女性文学”人类学的价值取向,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觉醒离不开西方进步思潮的推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催发。它在“人的自觉”与“女性的自觉”相碰撞、相融会的态势下生成和成长,直接而富于创造性地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精神的熔铸和锤炼。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战争硝烟与民族危亡的重负,促使了女性自我意识与时代主流话语的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10.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是当代西方文学与批评领域的新思潮。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集批判种族、阶级与性别歧视于一身,建构了独特不可融合的文学特色。黑人女性小说家和女性主义批评家则用自身的实践经验书写并丰富了西方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女性文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表现在目前的研究格局不仅仅局限于当代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创作评论上,还在纵向上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回溯,横向上向海外华文女性文学推移;同时女性文学理论水平日益提升。  相似文献   

12.
区域女性文学史的写作实绩来源于区域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和文学史批评的不断增长。区域女性文学史写作是对传统的文学史理念和写作模式的突破,也是对女性文学史批评的细化。区域女性文学史是女性文学批评、文学地理学批评、文化生态研究等多种批评融合视阈的产物。区域女性文学史,是在区域的地理和文化版图上绘制“女性文学地图”,探寻女作家的“地理籍贯”,开掘女性文学的“地理基因”,阐释其具有“区域地标”意义的地理意象,探寻女性文学的地理叙事特点,发现女性文学区域性文化和审美差异,从而建构中国女性文学生态化格局。  相似文献   

13.
"十七年"女性文学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试图从女性社会角色、家庭角色、两性关系、"母爱"情结四个方面探讨"十七年"女性文学伦理道德观念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解构,旨在从伦理道德表象入手,挖掘"十七年"女性文学有别于五四时期和新时期女性文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陕西的女性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20世纪以来,陕西女性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延安时期以丁玲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的创作是陕西女性文学的辉煌。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陕西的女性作家曾出不穷,在文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突出的创作成就,这其中,更有60、70年代出生的一批青年女作家创作势头强劲,展现出不凡的艺术功力。但是,陕西女性文学的声音还比较微弱,陕西女性作家无论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还是所形成的文学影响力与陕西男性作家还存在较大差距。陕西女性文学要获得更大成就,就要强化女性意识,更新创作观念,在题材上扬长避短,在艺术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与舒婷是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地位的作家,她们从女性特有的视角、心理、体验出发,以自觉的爱情理念、浓厚的爱国情怀、强烈的女性精神和独特的女性视角,突破并超越了男子本位的文化传统和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模式,凸显出鲜明的女性意识,并进而展现了女性文学的发展和流变,成为女性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在传统女性文学的基础上发生嬗变,在中国文坛上引起巨大的震撼。试图从女性生存的环境和女性性别意识诠释女性文学发生流变的真实状态。探讨女性文学在变革时期所走过的不寻常的路。剥离出对现在文学有启迪的、有价值的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17.
萧红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与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作家相比,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没有局限于知识女性的狭窄视野,避免陷入女性文学的精英主义误区,自觉为中国最广大下层女性代言,执著关注中国下层妇女的生存状态和人生悲剧;第二,始终如一地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生命体验来描绘普通女性生存真相并对她们寄寓着深切悲悯,体现出独立、清醒、深刻的现代女性意识;第三,拓展、丰富、深化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表现内涵,提高了其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8.
战后的美国女性文学是以女性悲剧为特征的。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个孤独、怨恨、疯狂、自杀或死亡的悲剧女性。女性悲剧是对美国战后妇女“回家去”运动的有力抨击 ,是对女性的呼唤 ,对社会的呼唤  相似文献   

19.
唐宋女性文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唐宋女性文学是黄金时代。唐宋女性文学的繁荣与唐宋女性教育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20.
将中国女性文学纳入启蒙叙事传统中,通过启蒙思潮与女性文学的内在一致性、启蒙话语下女性文学的文本特征、启蒙对女性创作的启示三个方面,阐述女性文学的诞生与启蒙思潮的不解渊源、女性解放的主题与启蒙主题目标的高度一致、女性文学的两大高峰与启蒙的两大高峰相互应和、启蒙的先天不足造成女性创作的后天失调等现象和原因,指出在当下"启蒙死了"的哀悼声中,作为个人自由的启蒙精神将永存。启蒙思潮促生了现代意义的中国女性文学,而女性文学走向个性化又进一步深化了启蒙文化的意义,为启蒙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