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园林的发展离不开佛、道、儒三家文化的长足浸润,但其中尤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长期居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并促成了中国园林体系的形成。而儒家的"比德"观,因为直接将园林里的山水、草木、鱼虫等构成要素与人格对应,对于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比德"思想还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形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比德思想的内涵、起源及在传统园林里的表现等角度,探讨"比德"思想与中国园林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2.
江南古典园林中,大到浩淼无边的江河湖海,小到涓滴细流,都是造园匠师们不肯放过的水景塑造对象。没有水的园林几乎不存在,有了园林的构筑,自然界各种形态的水,也被纳入到园林的景色之中加以利用,这称之为理水。理水是中国园林的命脉,因为水是园林景象构成的重要因素。水在江南古典园林中的运用,尤其体现了园林是人化的自然这一意境美,以景寓情、以景怡情、以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理水有景有情。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山水画美学意境进行分析和阐述 ,主要从造园史、园林的主持设计者以及所遵循的透视原理、体现出的色彩风格、主要塑造对象、营造的意境等角度 ,阐述江南古典园林所具有的那种参差自然、藏漏互补、恬静淡雅、虚实相生、诗情画意的山水画美学意境  相似文献   

4.
衢州传统园林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起源、转折、兴盛和成熟4个阶段探究其发展历程。衢州传统园林在独特的自然山水环境、政治经济背景及地域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以"融于山水""巧借山水""刻画山水"为核心的地域园林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唐末诗人方干的隐居生活与其创作具有密切的关系。他的诗作超然于现实社会之外,多与隐逸生活和江南的地理、节候、风物相关,好咏寺观亭阁、园林别业。同时也形成了他的淡远闲适、清迥幽雅和苦吟冥搜、具体细腻的诗歌意境和风格。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的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美学与审美文化基本理论,着眼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意境”,从形、色、声、香、味等艺术符号入手,探究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构成,解构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意境文化意识流,同时结合实例,阐释意境在传统园林中的五种体现,进而深入探讨园林意境对游赏者心理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江南古典园林的生态意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自然观为指导的江南古典园林,在浓缩自然、模山范水的过程中,实际上也营造了符合一定生态规律并且能满足当时特定环境容量要求的人工生态环境。它构成了园林诗情画意的基础,同时也构成了人与自然良好交互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六朝时期的江南园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朝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崛起与寺观园林的出现,打破了皇家园林一枝独秀的局面。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系统的形成,推动了园林艺术风格的发展。六朝时期,人们在艺术审美上崇尚自然,趋向自然。园林艺术逐步向模拟自然山水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园林创作手法,推动了"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人工山水园的修建。  相似文献   

9.
江南园林景观设计分析——以杭州郭庄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景观的经典。江南园林因其区域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的特色性,成为中国园林中别具一格的重要流派。它起于魏晋南北朝帝王之家,宋元时期达到顶峰,明清延续发展,之后走向衰弱;新中国成立后有所复苏并服务于大众。江南园林的景观设计在历史变化中不断挖掘江南风情特点,在平面布局、空间组织、意境创造方面形成完整的设计体系;其忠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融合自然美、建筑美、人文美,深度把握时空的细微变化,风格细腻而又不乏抽象。这一理念至今仍有值得效法之处。而杭州郭庄私家园林是江南园林景观设计的代表之作,其布局充分体现了江南景观设计的要义。  相似文献   

10.
江南地区明净秀丽的水之气息和声色形态赋予其地区园林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境,使其在文学发生、创作以及文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园林景色不仅激发文人的创作灵感,更成为了文人寄情言志的载体。作为文化典型的文人士大夫们亦喜爱造园、说园。以园林为场域发生的文学作品数量丰富,文人聚集与此而创作的文学作品数量亦相当可观。反之,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也在一定意义上赋予了园林自身所不具备的文学意境。本文对文人在园林中文学创作、园林对士人心态的陶冶等问题进行探究,力图在重现这一时期私家园林和文学互动图景的同时,展示文人笔下的江南私家园林真实风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独特哲学思想上的一门艺术性很高的建筑门类,有着丰富的艺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和追求意境,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同时中国古典园林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辞赋的影响,力图创造出诗情画意的人造自然景观。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所特别追求的,是自然环境的内化,中国古典园林也与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相互辉映,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所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为主,将建筑、山、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设出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本文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六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浅析中国近代租界花园—以津、沪两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租界花园是中国近代园林史上一个特殊时期与地域范围内的产物,该文以租界花园最为集中的津、沪两地的十余座花园为例,就其规划布局、园林植物的应用、园林建筑小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国近代租界花园的艺术风格与设计手法,并对租界花园的存在意义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4.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叠石文化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叠石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精髓。思想派“士人”在叠石意境层面,通过著作、绘画创作来注重文人画意、文人画理和文人画境;技术派“匠人”在叠石实践层面取法山水画,不断提高自身叠石技巧。思想派“士人”与技术派“匠人”有机结合,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江南私家园林叠石文化。“士匠结合”不断发展,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类似现代设计团队的职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目前我国园林艺术生产状况进行剖析 ,认为园林艺术生产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生产 ,只有遵循艺术生产过程的一般规律 ,园林艺术创作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文人园林代表了古代文人对诗意生活、人生境遇和艺术情怀的物质话语和构想。文章试图从文人园林的界定、文人园林的本质、文人园林的构建和文人园林的艺术情怀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审慎反思中探析其本质、审美文化、价值取向和艺术精神,以期为当下造园艺术服务。  相似文献   

17.
尺幅窗无心画--浅谈苏州古典园林墙窗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品,其造园手法丰富,园林意境深邃,堪称中华文化瑰宝。其中园林墙窗艺术尤为点睛一笔,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艺术作用。文章从苏州古典园林墙窗的艺术形式及其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窗为园之眼,景为境中情。  相似文献   

18.
论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园林为我国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其重要的一个美学特征便是意境美。苏州园林意境美的产生有三种方式:一是富有浓厚的文化意味的匾额对联;二是园中植物的人格象征意义;三是空间布局的收放、虚实。这三种方法相互结合,共同创造了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古典园林一直以来就追求一种崇高的美学境界。通过对崇尚自然、谋篇布局、意境深化等方面的引申,探究中国古典园林从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借鉴到的这种崇高的美学境界,指出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自然、自由、意境的美,并给后世的造园艺术以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