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黑龙江流域满族历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流域是满族及其先民的发源地.从文献记载来看,满族先民是黑龙江流域最早的开发者,为黑龙江流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祖国东北边疆的巩固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在历史上.满族及其先民先后建立了渤海、金朝和清朝三个政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博大公、季永海、赵志忠、白立元选辑的《满族民歌集》已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这本民歌集是满族历史上第一本全面反映满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歌样式的民歌集子。全书共收录各类满族民歌183首。征集地区遍及全国各地,其中主要在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广东、福建等省市。 满族民歌同整个满族文化一样,长期以来一直不被人所重视。1986年底编辑者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满族民歌时,满族民歌还少得可怜,更别说出一本集子了。正是出于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编辑者们面对现实,勇敢地肩负起了抢救满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任,决  相似文献   

3.
石姓满族是吉林省九台市的世居满族,据家谱记载,其家族在此居住已有300余年历史。他们与当地的汉族、朝鲜族长期共处,其语言、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这个家族一直保留着颇具民族特色的习俗文化,延伸着满族及其先民的传统信仰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以石姓满族2012龙年新春节庆中的系列活动为背景,探讨该家族对满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4.
满族风情     
1 黑龙江省满族人口九十一万三千四百九十六人。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双城、五常、阿城、宁安、瑷珲、绥化等地,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满族人民大多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满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发源于古老的黑龙江流域。布庠里雍顺就是满洲人的始祖。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论述了黑龙江流域满族先民对黑龙江流域农业文明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任何民族语言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本民族的文化。满语名号是满族统治者赐予有功之臣的一种美称,是洞察满族文化倾向的一个窗口,从满语名号用字的借用和语义的变化可以发现,满族入关前倾向于蒙古族文化,入关后倾向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作家,民族意识必然地存在于他自觉与不自觉的意识活动之中,并在其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来。本文从满族作家的角度对老舍的创作作一些探索。老舍是具有丰富深厚的满民族情感的满族伟大作家,他出身满族,自幼深受满族文化的滋养,逐渐养成满民族文化心理素质。在老舍的创作过程中始终或隐或显地体现着满族的文化心理素质及审美特征,文学语言具有满语性特征,表现在吸纳了满文词儿的"京腔"的幽默上,含有满族审美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今日满族的哈拉(姓氏)、穆昆(家族)多源于女真社会,它既是血缘关系,又是地缘关系的区别和代号。满族“姓”是最早产生的血缘关系产物,而“氏”却属于“姓”内部的派生范畴,故沿有同姓异宗,或同宗异姓之说。 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皇朝通志·氏族略》等记载,满族总计有姓氏679个左右,其中有225个产生于今黑龙江地方,余下者则产生于辽宁、吉林两省境内。由此看来,黑龙江地方是产生满族姓氏的故乡之一。  相似文献   

9.
满族     
满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二百四十余万,主要居住在我国东北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约占满族总人口的83%;其余星散杂居在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北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满族移民旗屯建置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是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之一,长期劳动繁衍在这块富饶美丽的黑土地上,为开发、建设和保卫黑龙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黑龙江省满族的来源大体可分为土著居民、驻防戍边的官兵和屯垦的移民。而屯垦移民的后裔则成为今天黑龙江省满族的主体部分。本文试图就满族移民旗屯建置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顺治元年(1644),八旗兵丁挥戈进关,入主中原,随后大批满族民众入关,进驻京畿及全国各地城镇。只留下很少的驻防旗兵来守护“祖宗肇迹兴王之所”。致使黑龙江更显得零落凋敝,人烟稀少,大片土地荒芜。而拱卫京畿的满族人(亦称八旗子弟)随着清王朝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考古和文献资料,对黑龙江流域满族先民的居室发展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满族说部是满族及其先民以口述形式承传的一种族群记忆,其内容的建构与播衍蕴含着丰富的族群历史与文化变迁的细节与因素,不仅是满族及其先民对其所直观感知的族群历史以及生活世界的一种构形,也是满族根性文化的重要遗存,体现着雄阔道劲的"史书"、"史笔"风格与蛮荒古朴的叙事特色.满族说部在传承与播衍方面具有封闭与单一的特点,但也与其他类口头文学一样,受社会发展变化及传承人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三月六日,由辽宁省民委主持召开的首次锡伯族文史资料、文化古籍编辑整理工作讨论会在沈阳举行。应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六个省、市、自治区研究锡伯族的专家、学者及锡伯族各界代表60余人。文化部民族文化司司长关鹤童(满族)、北京民族出版社社长德林(锡伯族)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这次黑龙江京旗文化五常高峰论坛,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它全面拉开了京旗文化研究挖掘保护和开发的序幕,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京旗文化的性质和作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五常市是黑龙江省的南部重镇,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五常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资源丰富,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一个鱼米之乡。五常市北部拉林地区满族村屯构成一幅独特的民俗风景画。  相似文献   

15.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三声、四声音阶的满族民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音乐是吉林地方音乐的代表,满族民歌是满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对满族民歌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使我们从音乐风格方面对满族文化进行了解,并且其研究成果也能够为音乐创作而服务。在对满族民歌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禁发现,满族民歌的旋律基本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但其具体作品中也存在着三声、四声等多样的音阶构成现象。那么,以三声、四声音阶构成的满族民歌究竟有什么样的特征?其音乐语言在如此简单的音阶下如何发挥作用?以上两个问题是文章中要具体阐述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满族民间信仰包括万物有灵、灵魂不灭、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祖先崇拜等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7.
拉林开发史,也是满族的发展史,拉林为满族源流地之属境。在满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拉林也逐步得到开发和建设。 一、拉林地理与地名的由来 拉林,俗名拉林仓,位于拉滨线拉林火车站西四华里处,历为吉林、黑龙江、阿勒楚喀(阿城)、双城、五常隶属之地,现为黑龙江省五常县拉林镇。  相似文献   

18.
八旗制度对满族的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旗制度对满族的形成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的整合,对女真向满族的转化以及满族形成后逐渐巩固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相当巨大.使原本处于无序状态的女真文化改变了原来的面目,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区别于女真文化的满族文化,从而使满族成为具有统一文化的民族,八旗制度不仅促使这个民族完成了女真向满族的过渡,也使这个民族完成了由自在向自觉的过渡.  相似文献   

19.
全国第三届珍珠球赛,于9月1日至5日,在辽宁省丹东市举行。珍珠球是满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深受满族群众的喜爱。这次参赛的有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北京等五省一市的19个队。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男  相似文献   

20.
满族族源神话与"满洲"族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泛流传于满族中的“三仙女”神话故事,不仅保留了当时母系氏族社会的部分原生态素材,更重要的是说明了“三仙女”沐浴湖泊的具体方位在黑龙江下游的博朗湖,它为我们今天准确地认识满族的形成和族称的来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