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秦汉监察制度是君主绝对专制权力体制下的制衡制度,其所体现的基本思想和运行机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遵循.秦汉监察制度主要体现为上一层级权力对下一层级权力的约束与制衡.汉武帝改革监察制度,设立十三州部和刺史,并对刺史的监察权力进行规范,从而形成T既对州郡长吏实行有效监督,刺史本身权力又受到有效的限制的机制,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失为较为科学的设计.从现代法规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视角去审视秦汉监察制度,对正确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与权力制衡机制倪立保一权力与制衡中国封建监察制的主要内容是:“分察百僚,巡按郡县,审视刑狱,隶正朝仪”(《唐六典·御史台》)。为的是在中央防止大权旁落_;在地方杜绝封疆大使的藩镇割据或尾大不掉,防范和惩治整个官僚阶层的失职和腐败,以保...  相似文献   

3.
监察制度是对行政权力实行监督、制约的一种政治制度,是政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同民族国 家的监察制度有其共同点。但是,中西古代监察制度是在不同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两大不同体系的 监察制度。因此,这两类监察制度在产生的时间和结果,行使监察权的主体和客体,所依据的理论,实施程序和惩 处方式,以及制度的性质诸方面存在各自的特点。比较中西古代监察制度,对建设我国当代的政治文明具有深刻 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充实、逐步完备,研究分析古代监察制度对我国现代监察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从总结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历史出发,通过对古代监察制度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现代监察制度建设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总结了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历史经验 ,创立了监察独立的思想 ,使其成为五权宪法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的监察思想及实践对我们民主法治的建设仍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集权政治的愈益发展,对监察制度之依赖程度必然不断加深。有明一代,随着专制皇权统治向其巅峰状态发展,导致政府的运转对监察制度的依赖程度超过历代王朝,以各级官吏为对象的监察活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变得异乎寻常的重要。可以说,明代以分权制衡为基础的国家行政系统的有效运行,是以无所不监的双轨制监察体系的同步发展为条件的。监察制度为专制皇权服务的根本政治功能,更体现为皇权对监察权的严重制约,并随着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变得更加绝对。明代监察官向专制皇权之附庸的急剧蜕变已不可抑制。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监察思想是在借鉴传统监察制度优点、兼采西方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其核心内容包括监察权独立、权威以及监察权受监督。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之所以彰显新意,在于这一思想对传统的超越;将中国古代权力监督机制纳人宪政框架的构想,也不能不谓是对宪政的一种贡献和创举。  相似文献   

8.
明代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完善时期,它对御史的监察立法也日趋完备.从御史的选用限制、监察纪律、任职原则上对明代的监察立法加以阐述,并分析其积极意义,阐明其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性质朱莲华,邱永明监察制度的性质是指区别于国家其他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的根本属性。监察制度的性质央定了监察活动的对象和遵循的法则,以及由法则所规定的独特运作方式。因此研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性质,是把握封建监察制度运行规律的契机,它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 ,尤其是西周的监察制度为中国封建监察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监察立法的尝试、专职监察官员的设置、监察的措施与方式、监察官员的法律惩治功能等构成了西周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论古代监察制度的廉政功用龙大轩一监察制度是封建国家治吏、廉政的重要手段。整顿吏治、肃贪倡廉是古代为政的基本思想之一。在封建国家里,最高统治者──皇帝往往带头不守成法,以言代法,其下各级官吏也常常不顾法律约束,缺少“法治”观念成为封建政治的通病。但是,...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 ,始于孙中山“五权宪法”。其特点在监察院独立于其他权力机关之外、法规完备且有所创新、对监察官有严格限制、继承了中国古代的监察思想还吸收了欧美议会的一些方式 ,从体制上看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之沿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古代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历代统治者为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维护良好统治秩序的一项根本设施。它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颇具中国特点的机构、职能和监察法规,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同其他上层建筑一样,是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监察机构的设置,监察官员的配备,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证明,虽然古代监察制度是建立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基础上且服务于以皇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的督抚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监察作用,但督抚制度最终没能脱离"历史周期率",成为中国古代监察官向地方行政官嬗变的典型案例。文章基于对督抚制度嬗变过程的考察及对其内在发展逻辑的探析,为目前我国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的改革协同性、监察权独立性、监察程序规范性、对监察权的监督与制约等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建立,它虽有许多弊端,但也有许多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可以运用"古为今用"的原则,严格监察人员的选拔,注重他们素质的提高;改革现有的监察体制,加强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将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及事后处罚相合;严格对监察人员的考核,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今的监察制度,把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7.
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初创于秦,形成于汉。历史表明,汉代的监察制度对于以后的历代监察制度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对认识中国监察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可以对当前健全社会主义的监察制度,提供历史的借鉴和启迪。本文拟对汉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利弊得失作些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监察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化改革阶段。其中,职务犯罪监察调查工作法治化是关键问题。现行《监察法》《刑事诉讼法》规范下的监检关系呈现监察机关主导强势、法律监督缺省、侵权救济自监自纠等样态,与现行法治发展状态仍有差距。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思想、分权制衡的法治原理、诉权保障目的论是监检关系合理构建的法理根基。从宪法规范的监、检机关的法律定位与权力属性,从法规体系的统一与协调,以及对国家反腐政策的分析都表明职务犯罪监察调查与审查起诉、法律监督之间存在着追诉职能的一体与分离关系、诉讼业务上的指引与被指引关系、权力制约上的监察与监督关系,以及侵权救济上的制衡关系等逻辑范式。为此,需要从立法上进一步明晰监检逻辑关系,理顺党委与监委关系,依靠实践理性推进监检关系的合理生成。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在批判吸取了西方三权分立制的弹劾制和中国古代监察制的思想 ,并加以理论上的再创新 ,终于形成了其完整、独立的监察思想体系。从其监察思想的各种主张看 ,属于资产阶级民主监察范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弹劾制度是封建监察制度的核心内容,弹劾权是御史的最重要权力.其权力运行特点在皇帝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弹章直达御前,皇帝亲自裁决,威慑百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