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山水诗萌芽于《诗经》与《论语》的某些章句,功能是为了诗的起兴。汉武帝的《秋风辞》,曹操的《观沧海》等已得山水诗的雏形,到六朝已形成玄言诗与山水诗的固定形式,并流传有序,历代继承下来。晋有陶渊明;南朝宋有谢灵运,齐有谢;唐代李白的豪放、王维的禅悦是中国山水诗的顶峰;宋代苏拭的清雄,陆游的苍凉;至元已觉局面狭窄,引起山水画家诗的勃兴;明清的山水诗境界狭小,部分折射唐宋,满足其感情世界,明代李攀龙、清代吴梅村和王世正各有建树。因山水而造就了的历代诗人,又引起对山水诗的咏叹,本文并探讨了这些山水诗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先秦两汉是中国山水诗的孕育期。《诗经》中已经出现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楚辞》中山水景物的句子大大增多;渐趋于具体;景与情进一步契合交融;借景物以象征自我心志和人物、事件。汉代赋体的景物铺叙更加细致,更加具象化。魏晋则是山水诗的催生期。曹公父子感怀、宴游、游仙诸诗标志着山水诗阵痛的到来。文章认为魏晋时期中国山水诗有三大催生因素:江南明媚秀丽的山水景物诱发了诗人的灵感;隐逸、隐居山林之风盛行;五言诗的日臻成熟。而山水诗最终完成于谢灵运的永嘉山水诗,其特点是将山水作为自觉的、直接的、特定的审美对象,将山水情化诗化,而又极貌写形、刻画入微。  相似文献   

3.
对陆游的山水诗,历来研究不够。本文从返朴归真、达观超脱的宁静心理,登山临水、回归故园的炽热情感,仁民爱物、闲适恬淡的鲜活人性等三个方面,对陆游的山水诗予以探索。陆游的山水诗,在宁静的心理下,感情内敛后,唤起了精神的解放与自由。而从山水意识(思想意蕴)到炽热情怀(情感态势)再到清新之音(语言形式),更是他个人情感由深层至中层再到表层的真诚流露。平等对待乡里乡亲,挚爱故园风俗人情,又使其山水诗具有了鲜活的人性  相似文献   

4.
谢灵运的山水诗第一次将自然山水当作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对象加以关照,并通过精微的体察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山水之美。由于当时从理论到实践都还未能对山水诗形成更高的艺术规范,因此谢灵运的山水诗也还未能创造出情景理完美结合的深邃意境。  相似文献   

5.
山水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个特色,一宗丰富的遗产。翻开古代诗人的集子大多可以看到有一定数量的山水诗,大诗人李白、杜甫、苏轼、陆游都留下脍炙人口的山水名篇,诗歌史上有过山水诗派。刘宋谢灵运;南齐谢胱;盛唐孟浩然、王维;南宋杨万里、范成大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山水诗产生于魏晋。魏晋前诗赋中已有对山水的描写,但不作为独立的题材。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魏时期,曹操父子,王粲等已有描写山水的诗篇。两晋描  相似文献   

6.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以理灭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景与理,在抚慰他的忧虑苦闷上获得一致,并进而统一在一起。景与理都是谢灵运用来消忧的工具,二者的地位是相等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与玄言诗中的景色描写有很大的不同,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多的还是学习当时的山水之作,而不是玄言诗中的山水描写。  相似文献   

7.
陆游山水诗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陆游山水诗的研究,历来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其山水诗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更不为人们重视。文章认为,陆游山水诗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主要特征是:第一,注重真与善的追求。陆游对故园山水真与善的挚恋,充满了热烈的人生之恋,常常通过极具童趣的诗文语境流泻而出。第二,注重体现人的价值。陆游根据自己心境的变化,给灵山秀水渲染上不同的情感色彩,常常在柔静冲淡的语境里,展示极其丰富的人生内涵,体现独立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8.
鲍照的山水诗近年来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仅限于论及晋宋之际玄理与山水的关系时间或涉及其山水诗 ,但对之缺乏深入全面的研究和评价。本文从其山水形象的主要特征、美感倾向以及鲍照对谢灵运山水诗的继承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山水诗的肇始山水诗与山水画都是自然美的艺术反映,它们的肇始、发展过程,正是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和文明演变的过程.中国的山水诗和山水画早在汉代已见端倪.例如四川汉画象砖中的一幅“庭园”金雀山帛画上部的“仙山琼阁”图,就是对自然风景的描绘.东汉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的《观沧海》通过山水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吞吐宇宙”的情怀.这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最完整的山水诗.有人说谢灵运“堪称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鼻祖者,创始之谓也.我认为山水诗的鼻祖不是刘宋初的谢灵运,而是东汉末的曹孟德.事实证明,我国山水诗、山水画是源于汉代的.宋米友仁说:“开辟以来,汉与六朝,作山水者,不复见于世.”元黄公望在《张之政画山水跋》中说:“山水之作,仿自汉唐.”  相似文献   

10.
谢灵运与王维山水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发韧,可以追溯到很久很远。但第一个以山水为寄托,把山水作为倾诉对象,放怀山水,大量创制山水诗的诗人,是刘宋时代的永嘉太守谢灵运。可以说,是以谢灵运为代表的一些诗人,写下了许多清丽自然的山水诗,这些山水诗独具特色,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山水诗派。 (一)我国东晋时期,士族地主享有种种特权,世代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他们的弟子凭借门第,小小年纪就轻易地袭任要职。南朝朝庭规定士族弟子二十岁即可做官,这是一种名和利的特权。士族优越的政治地位与他们优越的庄园经济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何逊、阴铿作为南朝梁陈时期重要的山水诗人,相比于谢灵运、谢眺、江淹等诗人,二人的山水诗中,景因情显得更加形象,情因景显得更加感人,情与景的关系更为和谐统一,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诗意象,从公宴聚会的华丽,到香草意象的寄托、寺庙山水的义理,到真正山水的清新描写,昭示着山水诗意象从美颂比兴到自然审美的发展。唐代寺庙道观成为山水诗的审美所在,梅竹和亭意象的固化,是宋代山水诗意象的代表。题山水画是唐宋山水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表现了诗画合一的审美。元明清时期有大量名家名品山水画题诗出现,进一步发展了梅、竹松、鹤等高洁意象,特别是诗人别号、文集体现的山水诗意象非常普遍。这一时期呈现出前代少有的边远、异域山水意象,表现出时人开放、广袤的情怀。  相似文献   

13.
论玄学与谢灵运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宋是玄学的鼎盛时期,随着宋文帝对“四馆”的设立,玄学一跃而成为了当时的“官学”。玄学助长了当时社会的归隐之风,使诸多文化精英将目光投向了山水田园。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问世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乃具有明显的“玄言特色”。而采用“三段式结构”进行创作,在诗中“言必称玄”,则是谢灵运山水诗受玄学影响所呈现出来的最为明显的特点。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之“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的说法,并不符合山水诗发展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陶诗中虽然没有真正能够称得上山水诗的作品,陶渊明本人也没有像谢灵运那样去优游山水,但他并不是没有写景之作,他对山水景物的敏感程度也不比谢灵运差;而且,就陶诗对情景关系的处理这一点的影响而言,陶渊明对山水诗的影响之大,并不在谢灵运之下。如果说谢灵运以他大量的山水之作开辟了诗歌的“性情渐隐,声色大开”时代,那么,陶诗的浑融境界及其高度写意的景物刻画,则昭示了唐以后诗歌创作情景交融的必然趋势。陶渊明的诗歌,注重传达自然山水的种种意趣,并且塑造了一系列象征性人格化意象,开创了以写意为中心的淡墨写意之路。这种风格和作法,已被视为“正格”而为诗论家们所正式接受,并对后代山水诗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们一致公认谢灵运为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第一个著名的山水诗人,然而,对其山水诗的艺术评价却并不一致,甚至分歧很大。究其原因,当是甚为复杂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由于对谢灵运山水诗结构的认识不同,所以导致对谢灵运山水诗做出迥然有别的艺术评价。评论和研究谢灵运诗歌的诗话和论文,古往今来并不少见,可是,迄今尚无一篇研究谢灵运山水诗结构的专文。本文拟就此做粗略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正> 谢灵运乃我国山水诗歌的开山祖师。谢灵运以前的山水诗人,诸如曹操、庾阐、谢混等人多为学术界所瞩目,而与谢混同时的慧远,却很少被人提起。事实上,慧远自觉吟咏自然山水,形成了他的山水诗歌的独特风貌,给谢灵运山水诗歌的创作以直接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在慧远周围,形成了一个创作山水诗歌的作家群体,活跃在当时的诗坛上。慧远实乃山水诗史上一位不容忽视的诗人。但是长期以来,慧远对山水诗歌的贡献并没有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本文拟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望方家与同好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7.
山水诗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 ,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它是这一“人的自觉”时期人对自然审美情感觉醒和对文学自然规律认识的反映。魏晋时期是山水诗的酝酿阶段。“巧构形似之言”的山水描写受到了玄学思潮的阻遏 ,但是由于玄言诗人需要以自然山水作为“悟道”的触发媒介 ,使得山水描写得以蓄积力量。山水诗的形成在晋末 (刘 )宋初。谢灵运是第一个以大量自然山水描写奠定了山水诗形成基础的诗人 ,但是他的诗作还没有脱出“用形象说玄论道”的范畴。使山水诗完善并趋向成熟的有影响的诗人是谢月兆 ,他在题材范围及情景关系方面有所创新 ,使山水诗得以正常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的嬗变过程 ,反映了自然审美的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之间的密切联系 ,也反映了文学沿着独立化进程趋向自身完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宋代山水诗呈现出世俗化的意象审美倾向。亭意象的大量出现,表现了宋人对山水诗的世俗化享受,非唐人寺庙道观的高雅。梅竹意象引入日常山水,不再是单纯的高洁之物。宋代山水诗意象的总体基调是清趣,俗中见雅。陶渊明在本时期接受高潮促进了上述意象的生成,田园情趣被纳入山水诗,拉近了山水之雅和人世之俗的距离。这既有理学的影响,也是市民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刘宋谢灵运与中唐柳宗元都创作了大量山水诗,谢灵运是山水诗鼻祖,山水诗自此历经隋朝、初唐到柳宗元生活的时代,自然产生新变。直至金元之际,诗评大家元遗山认为各朝各代诸多诗人中只有柳宗元最似谢灵运,其实二人同中有异,谢柳在寂寞心态上有着表面上的相似之处,实则在对待山水态度上以及此种心态在诗中呈现出来的风格上有着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20.
怀新道转迥 寻异景不延──试论谢灵运山水诗的开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灵运是晋宋之际崇尚自然、吟咏山水的峰巅人物,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山水自然作为主要审美对象、全力投入创作而留下大量佳构名篇的著名诗人。大谢登山;临水、探幽抉微的诗歌,把人们的审美视野扩大到自然山水,推动了山水诗的勃兴,使山水之作从片段描写、渲染衬托的文学“附庸”一跃而蔚成“大国”。他以其杰出的艺术才能,“发现自然”并表现自然之美,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开一代风气的山水诗人。本文拟从自然审美的拓展及山水艺术的开掘入手,探寻谢灵运山水诗的开创性。一、遗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晋宋士人对山水的留连及其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