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救济制度。针对我国高校现行申诉制度的一些不足之处,从申诉委员会的组成、委员会的权利、学生违纪处理及申诉的一般程序、受理学生申诉的范围等几个方面,以北京邮电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对比研究了中美高校的学生申诉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建议:①淡化申诉委员会的行政色彩;②适当扩大申诉委员会的权利;③在处分结论得出前要充分发挥听证会的作用;④严格执行回避制度;⑤进一步扩大受理学生申诉的范围,确保学生的各种合法权益都能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运行机制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作为高校内部的一种行政纠错机制,以学校对学生的特殊行政关系为基础,具有准行政复议的性质.现行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由于在机构设置、人员组成、程序效力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制度运行中出现价值偏离.统一申诉处理委员会的组织规则、规范处理程序、明确权限与效力,是完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3.
由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高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在人员组成和机构设置等方面的立法缺失,以及在权限设置方面的不合理安排,导致其应有独立地位的丧失,难免部分高校将其作为作秀的机构。该组织的改革首先需要分离其申诉工作管理与案件审理两项不同职能,增设申诉评议庭来承担案件审理职能,聘请高索质的申诉评议员,建立健全其独立公正办案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一种救济手段。由于学生申诉属内部监督手段,有着先天的局限性。因此学生在申诉后能否得到再次救济,关系到学生的受教育权受能否得到充分的救济问题。本文从分析申诉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关系入手,认为对涉及受教育权的申诉处理不能作为终局处理结果,而是应允许其他救济手段的介入。因此应做好申诉与其他救济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3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高校建立和实施学生申诉制度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但由于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公立高校中的学生申诉制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学生申诉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完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充分发挥其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作用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既是大学生权利之救济手段,也是高校自治之自律手段.从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的这一制度属性角度考察,该制度在申诉组织、申诉范围和申诉程序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为实现大学生权利与高校自治的双重保障,应当从建构更具独立性的申诉组织、确定更宽泛的申诉范围、设置更科学的申诉程序等方面完善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实现高校"法治"的重要制度。然而由于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性,实践中高校学生申诉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在申诉的受理范围、受理机关的组成及权限、处理原则与程序、监督与责任追究、申诉后的救济等具体方面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以增强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法律实践的推进下,我国逐渐建立了高校学生申诉制度,但从目前来看,申诉制度在人员机构安排、法律责任承担、案件处理程序等方面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必须按照独立、中立的原则组建学生申诉处理机构,进一步明确其法律责任,增强申诉机构的权利等措施,以促进我国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台湾学生申诉制度述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权益,给予受处分学生合法申诉的权利,目前我国正在筹备起草学生申诉办法.本文主要从法源根据、申诉要件、申诉组织、申诉制度的运作、实施情况几方面对台湾学生申诉制度作了简单介绍,并分析其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学生申诉制度的建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欧洲理事会的经济和社会权利的集体申诉制度是任择的,自1998年建立以来富有成效地运转着。在这一申诉机制中,欧洲社会权利委员会处于核心地位,其审查程序公平、公正。欧洲理事会部长委员会对欧洲社会权利委员的报告的审议是程序性的,因其最后决议或建议对被申诉缔约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导致效果的不均衡。申诉案件涉及的条款较为集中。这一制度是各缔约国经济和社会权利国内救济机制在国际法上的延伸,是国际人权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结果,并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国际救济机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