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文化体现为一种“软实力”,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是保障国家凝聚力的必备要件;第二,文化的调控导向功能是永葆国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第三,文化的教育塑造功能是国家创新力的重要保证;第四,文化的传播辐射功能强化和延伸了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文明冲突论"与美国的"文化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文明冲突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者们寻找的解释后冷战世界的“新理论”。它实质上是美国霸权思想的反映 ,旨在为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提供理论依据。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 ,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美国“文化霸权”提供了现实基础。美国“文化霸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表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 ,抵制“文化霸权” ,坚持多元文化的互补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文化格局中,最令人瞩目、影响最广泛的当属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如果把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看作世界文化的"两极",具有数千年传统、深厚的根基及强大生命力的中国文化,可以称为"第三极文化"."第三极文化"植根于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传统,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品格.它以倡导文化多元化为前提,尊重文化的多元与差异,反对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第三极文化"不仅是一个学术命题,更是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文化目标.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传播、资源整合是通往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提升国家"软实力"进程中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通过对企业文化与“软实力“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指出了企业文化建设在提升国家“软实力“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欧洲的一些主权国家为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自愿建立起来的超国家经济组织,它不是用暴力联系起来的政治共同体,而是由经济利益关系结成的共同体。欧洲国家由彼此对抗走向经济上的联合,除开生产力作用以外,欧洲特殊的文化传统和国家之间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是促成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在不具备欧洲这种特殊历史文化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决不可能出现类似于欧盟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相似文献   

6.
漫谈期刊文化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和建设成果,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期刊文化力是文化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它既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期刊文化的现实水平,同时也包括对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文化形态等方面的作用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期刊文化力是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升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原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7.
"后喻文化"是对信息化社会人类代际传播机制与文化传播特征的一种描述,它构成技术经济在文化传递中造成新的重要影响的传播语境.本文立足这一新的语境的成因以及针对传媒转型,回应了这一现实问题的能动性对策,即提出了强化传播内容的现代性、整合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延伸传媒产业的互动化、引领社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四项大众传媒的攻略.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国家利益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家政治利益、国家经济利益、国家安全利益和国家文化利益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是我国制定对内对外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地方高等院校开展民间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具有保护和发展民间美术资源,促进和推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内涵建设的作用,还具有培养青年学子爱国精神和弘扬民族文化等多种功能,为维护和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在全球化浪潮下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庸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但它也是古希腊传统思想.中庸思想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都有它存在的生命力.中庸思想无论在中国哲学,抑或在古希腊哲学中都有其重要地位.中庸思想在现代西方文化中,则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上的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制等等,由此可见"中庸之道"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创造出优良、丰富的文化.其中,以孔、孟思想为宗,而揭橥人本、强调伦理、倡导道德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来成为中华民族学术思想与生活文化的主流核心.依凭着以儒家精神为核心底蕴的优良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数度撑过了几乎亡国的大灾难.近年来,炎黄子孙虽由睡梦中觉醒了,却又面临着科技及工商急遽发展而来的狂风巨浪.当此之际,如何重拾民族自信心,进而巩固永续发展之鸿基,诚乃吾辈责无旁贷之要务.唯有加强弘扬儒家精神,才是巩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鸿基.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就是因为有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和历韧弥坚的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的重大,人类共同利益、民族共同利益的需要,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显得特别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3.
试论文化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人类学是对世界各民族和文化及其社会进行比较研究的学问 ,它的基本特点在于方法论 (即实地调查 )。探讨文化人类学最需要阐明的是民族、人种、文化、社会这几个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4.
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和集中体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就要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时代价值,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通过文化创新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弘扬中华民族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5.
媒介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无论是从媒介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来看,还是从我国传媒的竞争格局来看,民族文化都面临重大的挑战,与异域文化之间的受众争夺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我们的民族文化除了关注本土受众之外,还要争取海外的华人受众、在中国的外国受众和跨越国界的受众。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形成的,本身就是跨文化传播的结果。跨文化传播在促进多元文化相互适应与融合、推动文化整合的同时,也给民族文化带来了不利影响,造成人的异化、文化的同质化,导致民族文化的消解。为此,我们应该坚持文化开放,吸取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同时,还应该加强文化建设,始终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弘扬民族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黄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研究黄帝文化,传承黄帝文化,弘扬黄帝精神,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研究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对黄帝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内涵等进行研究,认为黄帝文化指的是黄帝族创造的并经后世传承、阐释和重构的文化,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相生相伴,双向互动。中华民族经常处于多核凝聚的状态,以黄帝文化为基础、包容了各民族文化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导性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而黄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精神滥觞于黄帝时代,发端于黄帝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黄帝精神,符合时代需要,是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源、中华民族之根,欲复兴中华民族,必先复兴中华优秀文化;欲复兴中华优秀文化,必先传承黄帝文化、弘扬黄帝精神。  相似文献   

18.
“帕措”认同是大坝村“权力文化网络”的重要内容,是大坝村权威存在和展开的基础。在现代中国西藏乡村发展过程中,国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背景和影响因素。在乡政府的主导下,国家通过对村民的经济资助和村支书选举的控制,深刻地影响了村委会的权力布局。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化可分为几大体系,任何一种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不能只靠创造这种文化的民族本身来完成.国家及国家意识的产生远远晚于文化.日本作为汉文化圈中的一员,其文化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但日本民族并没有视其为外国文化,而是作为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即使在两国关系极端恶化的时期也不例外.今天,人类文化在相互碰撞中重新组合,作为文化工作者和传播者,应以继承和发展人类共有的文化为己任,不为国家关系的亲疏所左右,携手创建新的文化使人类文明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文化外交不仅是争取良好国际舆论,树立国家积极形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自觉地把握文化建设的精神力量和开展文化外交已成为时代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不仅集中反映在对文化建设的内容、目标和文化外交战略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理论认识方面,更是体现在多元化、全方位的文化外交的实践活动中。灵活、多样的文化外交为优化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