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歌当啸》力图为二十世纪百年中国绘制出一幅群英谱,为百年中国的思想文化大家写真立照,表现出作者对二十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反思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傅斯年创办<新潮>时所谦称"妄自负荷"的历史责任,于思想革命之外,又包括推动学术进步的追求.对文献学研究来说,他有关认真"整理中国历史上的一切学问",积极倡导"朴学家的方法和精神",借鉴"西洋人的研究学问法"的主张,以及所提出的"要必以科学方法为之条理,近代精神为之宰要,批评手段为之术御"的学术原则,也有积极的意义.傅斯年<故书新评>中透露出的务求其"真"的科学思想,可以看作五四新文化洪潮中的一派清流,对于二十世纪的文献学研究,也是澄湛的泉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五四”期间,郭沫若一度倾心泛神论,他那以泛神论为思想内核的诗作<女神>,表现出浓烈的反叛传统的色彩,有力地配合了五四新文化运动.郭沫若的泛神论哲学一方面致力于正本清源,直探中国儒家文化的本质,赞赏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另一方面主张吸收西方科学文化,表现为融合中西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蒋坚松教授英译<菜根谭>,既充分尊重原作,又有适度的译者介入,而介入也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原作.<菜根谭>这部人生格言,集儒、释、道三家思想为一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化所强调的"虚心"的人生态度,而"虚心"也正是中国阐释学的根本.<菜根谭>的英译本不仅到位地表达了<菜根谭>的风貌,也体现了中国阐释学的精粹,同时也反映出西方客观阐释学与中国阐释学的契合.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在"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时代思潮的推动下,外国文化对鲁迅、郭沫若、茅盾的思想和创作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外国文化滋润了他们的反叛精神,为他们提供了犀利的思想武器,促使他们成了旧时代和旧文化的最有力的批判者.他们还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思想的蜕变和飞跃,并从外国文学中吸取"精粹",化作自己的血肉,创作了风格完全不同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辉煌巨著.  相似文献   

6.
在被视为"生命大书"的<无名书稿>中,无名氏企图于外来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外,为中国乃至整个地球的文化生命寻找一条拯救和改造之路.在创作方式上,无名氏凸显现代知识者的"情感"写实,称他的<无名书稿>要写一部"心灵的史诗"和"20世纪中国人心灵的革命史",即为人们展现和剖示以现代知识者印蒂的精神探索为旨归的心路历程.印蒂有着"见山甩山"的魔鬼般性格,为追求生命的"圆全",上下求索,历尽磨难,而最后终得正果,这显示出中国现代知识者精神探索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它获得了代表一个时期中国文学最高成就的茅盾文学奖,并被权威机构和权威评论家评为二十世纪百年百部优秀文学作品之一。本文从地域文化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寻找作品在关中文化的沃土中,体现出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品格,借此发现《白鹿原》的地域文化审美特征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它获得了代表一个时期中国文学最高成就的茅盾文学奖,并被权威机构和权威评论家评为二十世纪百年百部优秀文学作品之一。本文从地域文化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寻找作品在关中文化的沃土中体现出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品格,借此发现《白鹿原》的地域文化审美特征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汉代为了统一思想,加强封建统治,由皇帝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白虎会议",以讨论经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在讨论中,<诗经>的有关问题就成为主要内容.公元18世纪朝鲜李朝正祖时期,由正祖亲自主持进行了有关中国古代经学的"讲义",而<诗经>也就是主要内容.中朝古代<诗经>的研究存在可比性,其相同性反映了两国封建文化的相同之处,其相异之点,来源于两国文化的不同,也反映出古代朝鲜力图在文化上学习、借鉴和创新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自1826年魏源编纂的<皇朝经世文编>问世后,近代中国出现了一股赓续"经世文编"的热潮,这股文化热潮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经世致用思想实现现代转换的一种文化实践,是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与近代社会文化变迁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台湾老作家墨人大长篇<红尘>,在揭示中国近现代百年苦难根源的刻画中,用形象的描写,"以文学的形式反思文化",一方面,通过各种不同"文化寄植者"形象的塑造,另一方面借用小说人物之口的直接表述,对其观照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作出了形象鲜明的感性显现,鲜明地呈现出其文化观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轨迹──读乔默主编《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王岳川在新旧世纪的转折点上,回首二十世纪近百年的学术史,可以看到,一代代学者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反思着中国文化的困境和出路。无论是激进主义还是保守主义,无论是意识话语的“西化”派,还...  相似文献   

13.
在<论语>与<心经>的张力中,酝酿出中国文化史上的"儒家精神".因此,与其说中国文化是一种"儒道互补"的文化,毋宁说是一种"儒释互补"的文化更为符合事实."儒释"之间怎么能够"互补"呢?这就需要从<心经>的哲学解读开始.本文就是对此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形态在轴心期发生了第一次大转型由神学文化形态转变为世俗文化形态.这次转型确立了作为人文主义精华的心学传统,这是今天现代化的宝贵精神资源;但同时也逐渐失落了作为"第一实体"的个体精神,这是与现代性相悖逆的.这次转型经过三个阶段(西周、春秋、战国),而<周易>文本正是其经典表征<易经>观念是其发端,<左传>筮例是其发展,<易传>思想是其完成.唯其如此,<周易>后来成为中国群经之首、百行之源.  相似文献   

15.
沈壮海教授的新著&lt;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gt;(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以下简称&lt;文化视野&gt;),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再次带来了新的气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总与特定的文化积淀、文化发展相联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角深入到文化领域,是时代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的课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评述陈正祥所著<中国文化地理>一书,分析陈正祥在书中所表现出的文化分析的思维、观念和方法;并企图探讨中国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和文化史研究的范式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艺学百年>是一部从学理层面对20世纪的中国文艺学的发展历程作"全景"回顾与总体反思的力作.著者对中国百年文艺学的"两次转型"进行了大写意式的归纳和总结,为新世纪的文艺理论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8.
对家族题材的开掘,一直是历代文学家关注的焦点.<白鹿原>浓缩了关中地区的文化特征,真实地展示了中国家族文化的矛盾性.作者审视宗法伦理时,陷入了"二难"境地,表现出对"文化重建"的困惑与焦虑,这样给作品增添了厚实感.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反映了明代嘉、万年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以西门庆为代表的市侩封建主义,形成16世纪后期中国一股疯狂腐朽的破坏力量;商品经济的巨大浪潮,席卷起社会风俗的变异;贪图性欲享乐的纵欲之风,揭示出封建末世的时代特质;作者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心态和客观历史认知,促使<金瓶梅>成为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20.
严复在全面译介西方学术思想的同时,又从中国固有的文化资源中寻找与之相通的思想元素,由此他的<老子评点>提出了老子解释史上前所未有的新说,认为<老子>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与西方近代以来的政治、哲学思想相通.同时又据西方社会的现实指出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会走向其反面,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祸难,故他的思想中又出现从尊崇西方思想转而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这种融通中西的思路,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