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与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尺度。目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受到生产力总体水平偏低、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公民政治参与机制不健全,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意识缺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不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强化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公民政治参与机制,无疑是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机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推进协商民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促进政治参与。协商民主有助于保障政治参与权利、提升政治参与质量、拓展政治参与空间、增强政治参与效果。二是培育公民社会。协商民主要求承认公民社会的相对独立性,增强公民社会的理性化和自主性品格,确立公民社会的普遍性法律规则,增强政治国家自身的能力和权威。三是维护政治稳定。协商民主在政府与公民之间搭建桥梁,有效化解政府行为与公民意愿的矛盾,积累社会信任、避免社会动荡。四是监督公共权力。协商民主有助于拓展社会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构建“社会制约权力”的监督机制。五是提升政治权威。协商民主有助于政治系统构建认同机制,获取政治合法性、提升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3.
现代政治文明视域下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为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扣谐;有助于实现民主法制化的进程。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表现为加强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正确引导,创建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程序化;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直接民主领域,真正体现民主的真实内容。  相似文献   

4.
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在推进我国当前的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减少制定政策的失误和实施政策的阻力。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以及社会心理条件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建设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经济和文化建设,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建设。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基于人民政协的公民有序参与形式多样,特点鲜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界别特色优势,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覆盖面;其次,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运作机制;再次,切实推进人民政协“三化”建设,强化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最后,积极培育民主协商文化氛围,增加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深层养料。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视阈下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治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普遍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持续凸显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以及参与制度不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公平问题凸显,政府主导下公民自动参与的不足及公民政治素质偏低,传统依附性文化以及新时期公民的政治冷漠等导致了越级上访、请愿、行贿、抗拒和暴力对抗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的持续凸显。在客观分析其表现与原因的基础上以治理的视角,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转型和阶层分化中,培养理性的政治参与主体;培育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是促进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资源。目前,我国社会资本发育还很不成熟,主要表现为:社会信任的匮乏导致公民政治参与行为出现集体行动困境;社会系统内部的信任缺失进一步加剧公民政治参与的无序化趋势;规范互惠社会资本的亏空导致公民政治参与过程出现制度短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壮大社会资本,加强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意识的培育,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完善有利于政治参与的法律制度,大力发展公民社会,为公民有序参政提供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8.
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尺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提高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政治参与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政治现象,其发展状况对该国的政治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即理性而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促进政治体系的稳定,盲目而无序的政治参与会造成政治体系的动荡。因此,推动我国政治参与的发展,维护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政治安定局面,需要做到:一、加强我国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二、提高我国公民的民主政治素质;三、实现政治参与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四、塑造公民良好的政治参与心理。  相似文献   

10.
塞缪尔·P·亨廷顿在对发展中国家观察和估价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政治稳定的一系列变量并指出了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他认为政治秩序、政治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关键性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的因素主要有:现代化、政治参与和城乡差距。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影响政治稳定的危险因素。亨延顿的政治稳定理论中阐述的政党政治、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比例协调、改革促进政治发展、市场经济、公民社会是政治发展的基础条件等观点对于当前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理论启示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的深层心理因素,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参与的传统和现状,可以看出我国正从传统"顺从型"政治文化向当代的参与型政治文化转变.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与成熟,要培育与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2.
论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特点,使它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统一战线应通过扩大统战工作的对象而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发挥自身优势为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提供制度平台,通过化解矛盾,疏导民意,以避免无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3.
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民主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问题,分析了当前阻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进一步发展的三种制约因素,并从公民个人素质培养、政治文化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求能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扩大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问题。政党是现代社会中政治运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政党参与政治是公民参政的重要形式 ,它对政治体系的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政党沟通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 ,为公民参政提供了制度化渠道 ;政党充当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过滤层”,把公民参政限制在政治体系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政党的政治社会化作用。在我国现阶段通过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 ,发挥政党的参政功能 ,是扩大政治参与和保持政治稳定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有序的政治参与不仅是实现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途径,同时也是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文章通过对结社和政治参与之间互动关系的阐述,力图证明要推动和实现公民有序、有效的政治参与,需要保障公民结社自由,并要求进一步完善包括社团登记制度在内的社团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改革深化,少数民族地区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日益增多,表现为包括民族分裂活动在内的多种形式,并呈现出诸多特点,破坏了民族团结,危及民族地区现行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表现形式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方面探讨了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受历史传统和现实状况的制约,目前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政治参与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既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那么,公民有序参与人大工作才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方式。有必要通过扩大公民参与人大的立法工作,健全和完善旁听、听证制度,审议重大问题、作出重要决定和人事任免实行事前公告、公示制度等,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基本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论政治秩序与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 ,中国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同时 ,中国社会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如何正确面对当前的形势 ,认真分析总结 ,找出一条解决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方法 ,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社会稳定需要政治稳定作保障 ,因此如何建立及建立什么样的政治秩序就成了一切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建立公正的合理的政治秩序 ,推进我国的社会稳定 ,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 ,我国全面建设的宏伟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