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包括农村基层民主在内的"草根民主"建设也在实践中遇到了各种困难。问题的症结在于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未能和支撑制度运作的社会资本等文化基础结合起来。文章在分析中国城乡民主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所赖以运作的社会文化基础,认为乡村民主建设必须与基于传统乡村社区互动文化网络在内的社会资本相结合,才能突破草根民主建设的困局。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村级民主主要是一种选举民主,但在相关制度建设未跟上的情况下,村级选举民主在实施过程中易出现贿选、家族势力参与等情况,从而使选举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引发乡村社会的分裂。应此,在发展中国基层民主过程中,法治民主应优先于选举民主,因为只有法治民主才能真正制约乡村公共权力,保障村民的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基层民主已经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民主选举的各个环节。公开竞选是选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民主进程中不断的规范化、程式化为乡村选举注入了活力,是乡村民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推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国家与社会间的关键接点,影响着国家政策执行和基层治理成效,并被赋予加强基层党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职责,但也常常面临着被乡土社会"悬置"、单向度为村庄链接资源等,而无法提升村庄治理能力的实践困境.探讨了第一书记在中国乡村治理中的实践模式,研究表明:第一书记应既能实现村社内外建设力量的有效整合,又能推动村社自主治理持续运转;应通过发挥党内民主、践行群众路线嵌入基层党组织和乡土社会,获得党员和群众认可支持;同时,乡村治理应借助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外来力量,以激活完善既有协商民主治理制度为重点,着重解决协商民主制度的组织支撑、实践平台、正反馈机制和社会基础等问题,运转村级民主治理.在此基础上,中国乡村治理才能进一步提升村内外资源良性互动和村级治理水平与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特别重视以乡级基层政权建设为核心的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开展各种民主活动把抗日和民主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民主政治植根于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最基层——乡村,使民众在基层政权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卓有成效的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为最终战胜国民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今天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谢觉哉抗日战争时期的乡村民主政治思想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民主政治的支柱在于广泛的乡村;各别群众都有自己的组织;民主就得有民意机关。谢觉哉乡村民主政治思想对当时共产党在边区的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对今天的村民民主自治建设也不无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谢觉哉抗日战争时期的乡村民主政治思想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民主政治的支柱在于广泛的乡村;各别群众都有自己的组织;民主就得有民意机关。谢觉哉乡村民主政治思想时当时共产党在边区的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对今天的村民民主自治建设也不无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层群众自治中的协商民主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实践,创新了我国乡村群众自治制度。它用于乡村治理中的动力来自于村民的民主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并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我国乡村治理中政府与村民互动机制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解决乡村治理中的民主困境。近年来,协商民主在基层民主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鲜明的实践特色,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乡村社会的经济压力导致对协商式治理方式的冷漠,相关制度的缺失,协商主体参与能力的差异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完善乡村治理中的协商民主,首先应该健全相关制度,其次要规范协商程序,最后需要培育村民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与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发展紧密相连。文章立足于基层民主的中国实践,简要阐述了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阶段,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基层群众自治和党内民主的实践历程,从群众自治和党内民主两方面阐明了基层民主在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形成助推效应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系统论证了基层民主实践与助推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明确了中国基层民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和有益贡献,为学界继续探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和优势”等重要命题提供了一些思路启发。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由封建专制向民主政治的转变.辛亥革命的爆发,为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民主政治成果,不仅对当时社会的政治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且也为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