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时泛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成为其虚无的一个重点指向,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及其当代价值,对全党的思想统一、社会共识的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产生严重消极影响。面对“非毛化”错误思潮不断变换的形式和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思想定力,站稳政治立场,坚守历史底线,与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回击这股错误思潮的历史经验表明,清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空间,需要进一步从历史、理论和现实三个维度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股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在国内四处蔓延,成为当前对我国高校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之一。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情况,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冲击和影响,分析了高校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抬头的原因,探讨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并在动摇主流价值观养成的政治坚定性、弱化主流价值观养成的文化认同感以及干扰主流价值观养成的现实影响力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危害。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错误影响已经迫在眉睫。高校要旗帜鲜明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做到态度要明确、表达要准确、行动要正确,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是资产阶级文化观的一种主张,是“全盘西化论”的组成部分。本文将近年来有关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评论加以综合评述,对这股思潮产生的根源、表现、特征、理论误区、社会危害以及如何克服这种错误思潮等问题分别作了评析。文中强调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深入批判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把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克服民族文化虚无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努力提高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植根于唯心史观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其通过歪曲、解构、还原、恶搞历史等否定中国革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史,否定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而否定我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及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以达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当前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出现思想混乱,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认识不清,如何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辩证的看待历史虚无主义,已然成为当下社会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定革命、扭曲历史、蛊惑人心的错误思潮,其重新泛起显示出一系列全新的表征。十八大以来,广大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重新泛起的深刻根源及危害、本质与特点、主要表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以及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等作了多维度、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仍存在有待深入挖掘的空间。要树立整体思维,注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整体性研究; 要透析事物本质,加强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嬗变路径研究; 要总结实践经验,完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证测评研究。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9,(6):121-124
长期以来,我们都在深入持久地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批判。但历史虚无主义不时变换门庭,以"反思、重评"的方式虚无历史,以"解构"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方式虚无历史,以文艺"创新"的方式虚无历史,以"戏说、调侃"的方式虚无历史。其实质是通过所谓的"反思、重评""创新"虚无历史;通过"调侃、戏说"历史,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通过否定革命英雄、解构马克思主义经典,进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编辑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强大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抵御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恢宏工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马克思主义者“不应当割断历史”。文化建设更不应当割断历史。伴随着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鼓吹“全盘西化”、大搞民族虚无主义的批判,一股“传统文化热”正在华夏大地蓬勃兴起。这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尤其是教育对于我们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不屑一  相似文献   

9.
在刚刚逝去的上一世纪末和当下的文坛上 .文艺批评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竟成为某些人称颂的“亮点”和效仿的“时髦”。它主要表现在对中国 2 0世纪文艺发展的总结和反思上 ,更表现在对一些大师作家及文学成就的揶揄与贬损上。文章在对一个时期以来文艺批评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进行扫描和梳理之后 ,还对其进行了“学理”透析 ,认为 ,当前有些文艺批评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是以理想取消现实 ,是英雄史观的重新抬头 ,在某种程度上是极左的非此即彼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延续 ,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文艺领域内的典型反映 ,应彻底摒弃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非毛化”错误思潮时有泛起和发展,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人们思想认同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为进一步澄清认识迷惑,学术界对其展开的研究和批判也呈逐渐升温之势。由于对这股思潮进行系统研究的时间不长,现有研究在表现形式、研究内容、批驳方式等方面还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今后还需要加强对这股思潮发展过程、阶段特点、影响因素、抵制之策的整体审视和具体研究,以进一步肃清不良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11.
过去,我们曾一度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西方历史哲学对立起来,疏于对西方历史哲学经典著作的译介和研读,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创新。近十几年来,这一情况己经有所改观。韩震先生主持翻译的“历史哲学译丛”既是这一变化的一个可喜成果,也将进一步推动这一变化。该译丛涉及历史经验、历史解释、历史叙事、历史隐喻和历史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有关西方历史哲学发展最新动态的简化的全景图。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存在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哲学家。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之前,对历史存在问题进行阐述的不乏其人,但他们都只能给出唯心主义的历史哲学解释。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历史存在问题进行了哲学上的建构,科学地回答了历史存在的本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的存在在时间中的展开就是历史。人对自身历史的自我意识经历了“历史观--历史理论--历史哲学”的发展过程。历史哲学具有自己独立的学科基点,是介于哲学与史学之间的一门特殊的中介学科。历史哲学的两个分支--思辩历史哲学与批判历史哲学--在理论形态方面是前后相继的关系,在问题域方面则是作为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而互补的。唯物史观为历史哲学这两个分支的辩证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孟子继承了孔子开创的道德史观,并以理论建构的形式充实了道德史观的内容。孟子将历史的源头追溯到尧、舜、禹时代,尧、舜、禹时代的重大意义在于创立了尧舜之道。尧、舜、禹先王成为后世永远效法的典范,尧舜之道成为后世永远遵循的不变之道。人作为历史主体,更作为道德主体参与历史建构。历史的本质是道德的演进,历史的演进也是常道与变道的统一,道德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孟子重视民众在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作用,所形成的民本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孟子终极的社会理想是建立以道德维系和支配的道德理想国。  相似文献   

15.
拉布里奥拉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这集中体现在其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问题的理论阐述和分析方法的探究上。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历史小说以实验文本的形式走上当代文坛,繁荣一时,但至今为止还是一个含混的概念,从历史题材、历史视角、历史意识三个角度入手,尝试澄清它与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小说和传统历史小说的区别以及“新”之所在,为它的存在提供理由与合法性依据,并对简单地将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主义理论对应阐释的状况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与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传记的最高境界是审美境界。历史传记的审美化包括这样两个特点:第一 ,它对历史人物的态度是理解性的,而非褒贬性的;第二,它对历史人物的判断是欣赏性的,而非评论性的。历史认识的审美取向不是某一种特殊的或特定的视角,而是一种普遍的或超越的视角。它的基本原则是凡历史都是美的。审美判断是最具个性化的判断形式。而历史评价的审美判断就意味着它要求在评价历史时,必须尽最大可能地承认和肯定每一个人对历史所独有的评价原则和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柯林武德的史学观念发生了反实在论的转变,这种转变影响了他的历史叙事理论。他将历史叙事视为一种"先验的想象",蕴含了叙述者的视角和目的论,凸显为历史事实的组合功能。在真实性方面,他超越了用"事实世界"检验个别事实的真假,而代之以"想象构造的网",藉此融合"事实世界"与"思想世界"。另外,他反思了一种构造论的历史证据观,阐释了它的伦理内涵和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晚清,“小说界革命”的文学运动在引进新的文学观念与创作方法的同时也促使历史小说开始向现代嬗变。在这一过程中,吴趼人是第一个对传统历史演义进行历史小说转化的作家,曾朴则是第一个从事全景式历史小说创作的作家。他们为现代历史小说开创了最为基本的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20.
论《文心雕龙·史传》的史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评述文学理论的宏伟巨著.其中的《史传》篇雕镌史籍,探究史理,关于史体评论、史评准则、史才理论等对后世史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