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辑刊》主编邓飞来在《北京青年报》主办的“社会科学规范化、本土化”研讨会上提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在规范化、本土化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二: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而确立其学科性地位。然而随着发展,社会科学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失序”。所谓“失序”,就是指社会科学研究的常规性传统的缺失,或者说当下的现状不宜建构起社会科学的学术增长传统,社会科学已然混淆于常识、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社会学及社会科学学术史上,研究本土化是一个不断提起的议题,在多个学术领域均有学者提出过"本土化"或"中国化"的论述。本研究认为,有关社会科学本土化的主张大致可以划分为五种主要类型,分别是学科引入/应用论、理论验证/修正论、问题意识本土论、理论解释特殊论和文化/学术自主论。不同类型的主张基于不同的知识论、方法论预设,涉及到本土化论题的不同层面,对本土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语境下重新审视中国百余年来的文化发展路向,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以学术为先导重新建构自主性的文化与社会.社会科学的本土化或本土化的社会科学,必须形成兼具广度和深度的认知典范,建立自己的话语系统与解释系统,并产生独特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学术文化的现代性发展.也可以说,既要国际化(普世性)又要本土化(特殊化),乃是中国学术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由于中国历史经验与文化传承的复杂多样,还有必要多方面地开展各种地区学研究,以充实或丰富本土知识体系的具体内涵.只有透过更广大多元的生活与知识的自主性场域,我们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开展不同历史一地缘或文化一地缘的交流与对话活动.  相似文献   

4.
要明确情绪智力的定义和范畴 ,首先要明确情绪智力与传统智力之间的关系。对情绪智力的研究 ,在注重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 ,不应该忽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情绪智力的本土化是我国本土化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因为其起步较晚且意义重大 ,更主要是它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推进中国比较政治研究的本土化与世界化,对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比较政治研究存在主体意识觉醒的“自发”“自省”两个阶段,未来将走向“自新”的发展阶段。本土化的关键功能在于重塑理论,世界化的关键功能在于参与世界知识体系再生产,二者不可偏废。欧美自由民主模式及其知识体系无法满足中国及广大后发国家发展需求,中国比较政治研究必须要立足于本土化,融本土于世界,推进世界比较政治学研究的知识迭代。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史来看,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讨论有着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社会科学模仿式形成阶段的结束,因而这场讨论可能对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转折性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建构要消除规范化、科学化与本土化、中国化之间的二元对立,中国社会科学应该是一种“地方全球化”知识,它来自于“普遍主义的特殊化和特殊主义的普遍化”的双向推动。而且,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必须是一种全球意义上的自主性,这牵涉到全球不同地域之间和国内不同场域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最近,历史系举行了三次“中国古代史系列讨论会”。讨论的主题是历史研究中的社会科学方法“中国化”问题。第一次讨论会由汤明檖教授主持。明清经济研究室刘志伟主讲《宗族研究与社会科学方法的本土化》。主讲人回顾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宗族问题理论,注意到对宗族问题的研究在英、美、日,中各国学者中早已展开,其中有几种不同的学术传统:早期中国学者的研究、日本学者的研究、英美人类学研究传统、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英美社会史学家的研究、国内学者解放后的研究等等。西方人类学家最早把中国宗族作为专门课题进行研究,运用功能主义理论,努力研究宗族的定义、血缘组织的分  相似文献   

8.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策科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策科学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与中国的改革进程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继续改革开放的道路上 ,面临机遇和挑战的中国政府必将更多地依靠社会科学的发展来帮助她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然而 ,我国政策科学尚存在着学科发育不全以及理论和方法贫乏的问题。中国政策科学只有在学术借鉴和本土化研究的双重努力下追求自身的完善 ,才能摆脱学科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身体"是当下社会科学的一个关键性概念。传统上身体被当作生物的、自然的客体,而进入现代时期,人们对于身体的看法越发具体,越发将身体与周遭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联系在一起讨论。近年来在研究中国社会问题时,学者们也开始引入了身体的视角,已有研究成果的身体论述广泛集中在权力与象征两个议题上,并对已有的理论进行了本土化的推进。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研究虽已成为中国内地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一个熟点,但其研究未被置于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之中,近年来中国内地学者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有所反思,并相继引入社会网络研究中"关系"和"嵌入性"等概念.其作为新的探讨视角对当今中国内地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学自恢复重建以来,社会学中国化的命题就掀起了阵阵研究热潮。孙本文作为中国社会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在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体系、促进社会学的学科化和组织化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旨在从历史和现实角度概括和总结孙本文对第一次社会学中国化所做出的努力,并结合现今社会学发展情况,对当今社会学中国化研究进行讨论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开放共享社会科学数据资源对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再现和验证研究过程与结果,提升研究成果质量;可以启发研究者提出新的研究问题,推动研究全面创新;可以加速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发挥其现实应用价值;可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加快学科体系的构建;可以推进学科深度协作交叉融合,开创社科研究新局面。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跨界合作,可以促使数据资源更好地互联互通、开放共享与业务协同,从而有力地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社会转型,使中国社会陷入空前的高风险期,也危及到公共安全函数的平稳区间。环绕社会风险及其诱发的社会问题,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在内的多学科已然展开了共同的学术对话与探讨。历时性地对中国社会风险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回顾历程、检视论域、探讨趋向,无论是对中国社会风险研究的延展,还是对学术生长点的挖掘都是大有裨益的。不容置疑,社会风险研究的深入将会对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转产生积极效用。  相似文献   

14.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选择,中国新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信息化管理问题研究及其结构功能构建,关系到农村信息化建设及其科学规划,有助于强农惠农制度体系的规范和驱动资源要素向农村优化配置,体现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对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和全局把握。本文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跟踪先进复杂科学管理前沿的总体思辨,反思我国新农村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提出及其科学问题的系统化研究途径,试图从信息科学、协同科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支撑方面探索新农村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5.
目前STS研究中存在的无向化、无心化、边缘化、神秘化等问题,为此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STS研究范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STS研究范式内涵是: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通过形成科技生产力、构建与当代科技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形式等同社会发生作用。要充分发挥中国马克思主义STS范式的解释功能,研究科学技术如何通过转化形成生产力;研究科学技术如何通过形成生产关系对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作用;研究如何通过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政治形态作用;明确通过“中国梦”的实现条件,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通过这些努力,解决STS研究的“边缘化”“无心化”“无向化”和“神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本文主要从社会企业的概念界定与组织属性、类型特征与目标选择、生存要件与政策机制三个方面梳理国内外社会企业的研究进展,以期利于中国社会企业本土化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人"为基点,"实践"为关键,"审美活动"为中心,"为什么把一个人或事物看成是美的"为问题线索,"哲学化研究和科学化证明的辩证综合"为方法论原则,"实施美育,促进人生的审美化"为研究鹄的总体研究理路。要在新的自然科学条件、社会历史语境、人文社会科学成就基础上深入推进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历史性发展进程,就要对其中的一系列"不自觉"的理论前提和思想问题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辨析,进而深化学理理解,实现当代美学研究的自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相关学术文献的计量和信息可视化分析,探测了中国社会工程学研究的演进、研究主题与前沿;指出有关就业、社会公益、城镇化、三农、城市管理、分配公平、老龄化、医疗改革、文化工程等问题是社会工程学研究的热点主题;其中文化工程、养老、医改与健康工程问题、中国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问题成为该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并基于计量分析结果对中国未来社会工程学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意义、体系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基本意义,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四层结构,包括学科发展评价、学科研究评价、学科教育评价和学科社会影响评价,其中学科研究评价是重点,研究成果评价是核心.然后根据"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评价"实践,总结了开展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评价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前现存的科技哲学更多地只是其中的一个门类———自然科技哲学,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全面科技哲学”取代“自然科技哲学”的理论基础。全面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实质、门类构成和研究内容等方面,与传统的自然科技哲学均有较大的区别。根据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科技观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横向活动中的自然科技、人文科技、社会科技“三者同时存在”与同时变化;纵向过程中的“全面科学、技术、技术创新、生产生活、社会变革和人的发展”由“人通过人的劳动”形成一个反馈圆环,以及科学整体发展的“动—静—动”的无限序列,也由此而提出“全面科技哲学纵横向发展平台”。自然科技哲学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而“全面科技哲学”是新世纪、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全面科技哲学”取代自然科技哲学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的科技哲学亦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