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的政党政治,长期以来是由保卫共和联盟与法国民主联盟组成的右翼阵营和由社会党与共产党组成的左翼阵营之间的政治较量。近年来这种格局似乎出现了一种转向新型的极左、中左、中右和极右四极竞争的态势。政治格局的变化影响到法国的欧盟及欧洲一体化政策。法国对欧盟和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已经演变为首先是主流政党与新极右翼政党之间的政治较量,并导致法国公众于2005年全民公决否定了《欧洲联盟宪法条约》。2007年5~6月举行的法国总统选举,法国公众对萨科齐的选择,同时也是对锐意"改革求变"的法国未来和继续推进一体化的欧洲未来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宗教右翼一直是宗教在美国政坛上的主导力量,但近年来宗教阵营中的另一支力量——宗教左翼开始重新崛起,他们以救济贫困、保护环境、反对海外战争等议题来挑战右翼的反对堕胎、反对同性恋、反对于细胞研究等一系列“亲生命、亲家庭”的议题。事实上,宗教左翼并非一个新的现象,它的神学依据就源于20世纪初的社会福音的思想。美国历史上的历次重大运动,如废奴运动、妇女选举权运动、禁酒运动、民权运动等,无一不是和宗教左翼的参与有直接关系。然而今天宗教左翼虽然宣传的声势浩大,却由于其阵营内部的不统一,以及政治手段的欠缺,要想取代宗教右翼在政坛上的影响,并不是在近期内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拉丁美洲一直都拥有民粹主义政治的肥沃土壤,从来就存在反对不平等和反美的左翼民粹主义政治和具有军方背景受美国支持的右翼民粹主义.长久以来拉丁美洲民粹主义政治总是在左右两极之间摆动.虽然左翼民粹主义政治的支持者众多,但是在很多内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右翼民粹主义总是可以在左翼政治长期执政后又重新夺取政权.20世纪9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出现了新自由主义与右翼民粹主义相结合的独特现象,这种政治现象也被称为新自由民粹主义.对拉丁美洲右翼民粹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探析,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视角来解读拉丁美洲的右翼民粹主义政治的特征与趋势,从而了解新自由民粹主义的兴起要素.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欧洲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欧洲左翼政党抓住这次对其有利的契机积极行动起来,通过集会、示威游行等形式努力彰显其在金融危机中的立场,并提出了一些带有其政治主张的金融救市方案。金融危机后欧洲左翼力量发生的这些新动向及其影响,使其成为欧洲政坛中一支日益活跃的力量。然而,由于欧洲近几年的经济衰退导致右翼政党的政策左移从而挤压了左翼的社会空间,以及欧洲左翼政党自身的分裂从内部弱化了其政治能量等因素,欧洲左翼与右翼之间的力量对比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欧洲左翼在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中,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左翼自由至上主义是一种把自我所有权与平等主义相结合的分配正义理论。该理论主张行动主体拥有完整的自我所有权以及外在资源以平等的方式进行分配。由于左翼自由至上主义与自由至上主义以及自由平等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具有某些共通之处,因此,唯有认真做好以下三项工作,才能认清左翼自由至上主义的立论基础与理论特征:第一,阐明自我所有权何以是自由至上主义之左翼与右翼的共同基础;第二,阐明左翼自由至上主义与右翼自由至上主义之分歧;第三,阐明左翼自由至上主义何以是自由平等主义一个独立的分支,即它与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平等主义之区别。  相似文献   

6.
论吕不韦     
吕不韦在历史上是一个被扭曲了的形象,直到现代才有所改观。但由于积垢太深,一时难以清除。因而有必要来一次彻底的洗刷,还他以本来面目。吕不韦对庄襄王和秦王政都是忠诚的,竭尽股肱之力,把秦国的统一事业向前推进了一步。他和秦王政的矛盾,是由《吕氏春秋》引起的。但这只是表层原因。深层实质是地主阶级左翼与右翼之间的矛盾。秦王政和韩非是右翼的代表,吕不韦及其门客是左翼代表。不幸的是,两翼斗争的结果,却以左翼失败而告终。这是吕不韦的不幸,也是中国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作为20世纪美国一个具有强烈"社会抗议"思想倾向的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斯坦贝克曾受到来自左、右两个方面的批判。右翼批评家指责斯坦贝克赤化,建议联邦调查局对他进行调查;左翼批评家指责斯坦贝克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够彻底和一贯。唯有诺贝尔授奖委员会似乎抓住了斯坦贝克思想维度的精粹,指出斯坦贝克是一个具有普世情感的作家。斯坦贝克的哲学、生态、伦理和政治等四个方面的思想,也回答了斯坦贝克究竟是个"普罗"作家还是"普世"作家这一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德国难民危机激化的背景下,带有反泛欧主义色彩的德国选择党在三州选举中强势崛起,德国左翼政党和传统大众政党却显出明显颓势。这一趋势显示,伴随着欧洲各国右翼思潮涌动,一直受到压制的德国右翼民族主义政党在二战后也正式走上历史舞台,以新的形态再次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德国选择党崛起的原因,可从难民危机助推、民众心理需求、左派意识形态固化和传统政党精英化等四方面来分析。该右翼政党的成功将激起德国政坛的巨大漩涡,冲击德国目前的主流左翼意识形态,并将逐步改变德国目前的政党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政治哲学的平等理论中,约翰·罗尔斯的“民主的平等观”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也经常处于纷争的中心,它面临着右翼和左翼的双重批判:右翼批判其提供了太多的平等,左翼批判其提供了太少的平等。无论是右翼的批判,抑或左翼的批判,往往重视民主的平等观中的“差别原则”,忽视了作为民主的平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机会的公平平等”,但是这些批判确实指出了罗尔斯的平等理论的重要困境,即消解了个人责任。罗尔斯不应仅以“社会基本善”作为判断处境最差者的标准,如果民主的平等观要实现自我救赎,那么它必须扩展其理论视野,并对人们因何属于处境最差者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学观话语领导权的初步确立,是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运动时期。左翼文人知识分子(特别是激进派)主要通过三个层面进行建构:一、通过对创造主体的重新塑造,奠定了左翼文学的生产基础;二、对文学重新定义,为左翼文学开辟了发展空间;三、在传播与接受领域,为左翼文学建构了现实舞台。  相似文献   

11.
如果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1936年的“两个口号”论争,可以发现,在论争中由冯雪峰拟稿的鲁迅的几篇文章中,冯雪峰与鲁迅二人所隐含的不同意指。这些文本既反映了冯雪峰由反“左”亦反“右”到反“左”而不提反“右”的策略性调整,同时也蕴含着鲁迅对于中国左翼文化和文学运动的深层焦虑。这一焦虑集中在什么是左翼立场的问题上。鲁迅始终注意于“左翼”与“右翼”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对“鸣鞭主义”的愤怒抨击,强调将左翼运动中的“人民大众”立场作为其党派立场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难民问题成为德国政治的焦点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德国2017年大选和组阁谈判之路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对德国的政党政治和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德国左翼党高度关注难民问题,提出难民问题的10条主张.但经考查发现,该党自成立以来,在难民问题上所持立场也是几经变化,甚至相当长时间里不符合常理对左翼政党的预期.本文拟对德国左翼党难民立场的发展阶段进行梳理总结,从政党政治、德国左翼党纲领和德国难民问题复杂性的视角进行探讨分析,兼评德国左翼党难民立场回归左翼的局限和意义.随着德国右翼激进的民粹主义再度兴起和壮大,左翼政党对平衡德国政党政治生态的作用有待审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持续存在于1920年代之后约半个世纪的新写实主义文艺思潮,不仅包括左翼无产阶级的革命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包括一直被忽略的右翼的三民主义写实主义。左右两种新写实主义理论,尽管服务于各自所属政治集团的意识形态竞争需要,却都是源于20年代的苏联和日本,源于相同的革命政治思维和文学工具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首相布莱尔极力倡导“第三条道路”理论,主张走既不同于左翼的传统民主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右翼政党推崇的新自由主义的第三条道路。本文通过深层次解读英国工党“第三条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揭示其实质与内在矛盾,借鉴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去世,给我们带来了最好、最坏,甚至还有最愚蠢的媒体表现。从左翼到右翼,各种政治看法、评论以及报道都被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16.
姜辉 《21世纪》2000,(3):24-26
既非旧左翼,也非新右翼,英、德、美等国家的首脑们领先倡导,高级理论政策顾问们精心推出西方新型“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7.
自由至上主义的代际正义观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界忽视。根据辩护代际正义的不同进路,自由至上主义可以区分为以权利为基础的自由至上主义和以市场为基础的自由主义至上主义,前者又可以分为右翼自由至上主义与左翼自由至上主义。右翼自由至上主义者对洛克条款的认可,以及左翼自由至上主义对自我所有权的重新解释,都在很大程度上辩护了对未来人利益的关心。以市场为基础的自由至上主义者则相信,坚持市场社会中的产权制度必定能够保障未来人的利益。自由至上主义者依据这些理由辩护代际正义问题,但它们也并非无懈可击。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这个运动的阵营是由“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①组成的。如果说李大钊等是这个运动的左翼中坚,那么,胡适应是右翼的代表。这三部分人,“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②胡适当时积极倡导白话文,大胆尝试新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从意大利民粹主义新内阁成立到博尔索纳罗赢得巴西总统大选,从民粹主义政党兴盛到问鼎最高政治权力,民粹主义政治已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全球政治。民粹主义主张"人民"反对"精英",希望还政于民,为被"忽视"、被"抛弃"的"人民"而战,反对政治建制派以及与他们勾结在一起的少数群体。左翼民粹主义是包容性的,反对屈服于金融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精英与组织机构。右翼民粹主义是"排外的",将"外来异质文化"、破坏社会的外来移民或非本民族排除在外。左翼民粹主义力量在南欧地区兴盛,右翼民粹主义在中东欧地区发展迅速且势力强大。从长远来看,民粹主义完全不是欧洲政治舞台上转瞬即逝的插曲,而将成为欧洲政坛的新常态。民粹主义将会在更多的国家参与组成内阁或执政。中东欧地区盛行的右翼民粹主义对民主制度的侵蚀效应是否会向欧洲大陆溢出,是否会成为全球政治趋势,将成为最令人担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拉丁美洲,有这么一位总统,"寒碜"得不行,以至于每次和他一起开会亮相,总让其他国家的总统们坐立不安——因为他从来不带随从,不打领带,穿着十分随意,全身上下居然找不出来一件名牌精品。他叫何塞·穆希卡,是乌拉圭现任总统,被西班牙媒体称为"全球最穷总统"。现年76岁的穆希卡,出身农民家庭,2009年被左翼公推出参选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