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中,真理问题是被当作他的哲学的核心问题──存在问题来研究的。他的真理观是富有启发意义的。一、真理与人生海德格尔不是在传统的认识论意义上研究真理,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传统认识论上真理的可能性的根据和条件。换句话说,他要探讨真理的源泉。他以人的存在状况为出发点,把真理问题作为存在问题来研究。海德格尔认为,真理不是认识论和判断理论上的课题,而属于基础存在论范围内的问题。在他看来,真理同存在密切联系,是源始地与存在为伍的。可见,海德格尔是从存在论的高度来研究真理问题。他认为,真理就是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遗忘了存在。出自形而上学的人道主义以对象化的方式对待人,这种做法并不是对人的本真关怀。由于海德格尔坚持存在论的真理观,因此他的人道主义不同于出自形而上学的存在论人道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人道主义认为人之人性是绽出之生存,人只有进入存在之澄明中才能使人之本质得到根本绽现。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反思并不是主张非人道主义,而是开启了人道主义的其他眼界,他把存在之真理作为人绽出之生存原初要素的思想称为源始伦理学。  相似文献   

3.
李芳 《北方论丛》2015,(5):121-124
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符合论真理观,以及真理的本质在于符合的传统思想遭到海德格尔的批判与否定。海德格尔对于物与知的符合提出质疑,并追问符合本身的前提。在这一追问中,海德格尔肯定了真理首先应当是存在的真理,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本体论真理观。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传统哲学把真理问题定位于认识论领域,并把“符合”理解为真理的本质,从而留下了自身无法充分解决的难题。海德格尔从存在问题出发,化解传统真理观留下的难题,为真理问题的探讨作出了重要贡献。海德格尔真理观的主要观点是:陈述与其对象相符合是指陈述者在陈述这种存在活动中“对接”上了对象,并与对象相互协调地共在;陈述与其对象是否相符合的标准是作为对象的可能性前提的物自身;物必须首先作为其自身被敞开(显现)出来,它才能在陈述活动中作为对象出现,而物正是在人的自由存在这种超验活动中才作为自身显现出来;物自身的这种无蔽状态就是本源意义的真理或本质的真理,它是陈述真理的前提。从存在问题着眼,真理与自由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由对海德格尔艺术真理观的几篇批评文章谈起,在澄清了对海德格尔的某些误解之后,将问题引向"作品中的世界"与"作品的世界"的矛盾关系.本文认为,海德格尔的最大失误,在于他没有放弃将个别审美行为视为孤立的启示性事件的模式,他眼中只看到单个作品,一方面阐发对艺术普遍本质的理解,一方面赋予眼前的作品以杰作的地位,把这当成是原初真理自行显现的超越性时刻,中间不需要经过作为整体的艺术世界.事实上,在作品中可以看到的只是作为"形式之意味"的"真理",这种"真理"可能出错,对它的阐释也可能出错,只有那个与艺术作品的整体相关的真理并不出错,因为艺术正是以其整体参与到澄明与遮蔽的永恒争执之中.  相似文献   

6.
王晋生 《东岳论丛》2000,21(3):106-109
海德格尔十分重视对真理问题的研究,因为真理问题与他的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问题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关于真理的基本思想是:真理即解蔽-无蔽。海氏的真理观与西方传统真理观迥然相异。其深邃思想对人们思考真理问题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哲学以探讨真理为己任。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占据主流的真理观是真理符合论。这一真理观受到了马克思、尼采和实用主义者等的质疑和挑战,而海德格尔则提出一种新的真理观。陈嘉映在继承海德格尔真理观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思想内容,提出了一种中国式表达,即真理就是讲道理。  相似文献   

8.
洛采的逻辑思想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其中洛采的系词理论与有效性概念对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和"存在论差异"思想有着尤其明显的影响。然而这一影响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所以有必要以"真理与有效性"为线索展开对这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关联的考察,其成果将不仅推动洛采研究的深入开展亦将使我们能够更加适宜地把握海德格尔思想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9.
真理的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传统的各种真理观只在符合论的意义上对真理作认识论的理解,这种认识论的真理观无法面对怀疑论从感觉经验与理论逻辑两个方面提出的怀疑性结论我们并没有真理。而关于真理的事实是“我们可能没有真理,但是我们必须有真理”。对于真理的这个事实只有超越传统真理观的认识论视界,从存在论的意义上才能真正被理解,也只有在存在论的意义上才能真正理解我们为什么必须有真理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本质在于:终结的不是艺术,而是艺术作为人类的最高趣旨与绝对需要的崇高地位,是艺术作为真理最高表现形式的终结。海德格尔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但并不同意黑格尔对艺术的判词。以真理说为突破,海德格尔重新为艺术确立了地位,指出伟大艺术是我们历史性此在的本源,从而为艺术的复兴奠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作为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先驱,海德格尔对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本质探讨,而成为学界公认的对技术"存在论"进行追问和创新的哲学家,本文探讨了海德格尔的技术观,对其进行了梳理和评判。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对梵高油画《鞋》的描述曾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以往的论者虽然指出了海德格尔描述的“农鞋”存在史实谬误,却没有更多解释海德格尔为什么认为它是一双“农妇”的鞋子。该文认为,海德格尔的真理观继承了西方尤其是基督教文化中真理与“光”的传统。《艺术作品的本源》实际是围绕着艺术与太阳的关系而展开的,农妇是用来指称太阳,太阳赐予我们光与热,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是文艺与诗歌之神,海德格尔通过深情的描述,实际上是对太阳辛劳工作的赞美与感恩。夏皮罗、德里达等人的批评,是由于他们对海德格尔真理观的误读所造成。  相似文献   

13.
哲学家们在真理观探索历程中的思维范式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换:一是将真理置于认识论境遇下所形成的传统真理观;二是自海德格尔开始,将真理观置于本体论意义上所形成的真理观;三是后现代语境下的多元真理观。这三次思维范式的重大转换并不是不同真理观的完全决裂,而是真理观走向丰富与发展的融通之路,也是真理观迈向更全面认识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4.
存在的领悟     
真理问题是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海德格尔追溯形而上学的历史 ,在前期以此在为出发点 ,追问存在的意义 ,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真理观即“去蔽说”。他批判传统真理观中的“符合论”、“怀疑论”和“永恒真理观” ,认为它们是源始真理的衍生样式 ,虽然有自己的局限性 ,但也为我们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以"艺术是什么?"的问题开始的对艺术本质的追问原本就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基本假定上,这样一种追问方式不仅注定会掉进将艺术"现成化"和"物化"的陷阱,而且压根儿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自欺欺人的把戏,它一开始就错认了诗学、美学和艺术哲学的基本问题;西方的艺术之思始终受制于以现成性思维方式为特征的知识论形态的美学和各种经验—实证科学的观念,而艺术在艺术存在中成其本质,用一种现成性的思维方式根本就不可能进行艺术本质的追问;使艺术成其为艺术的是"真理"而非"真实",艺术中发生的真理乃是"存在者进入无蔽状态",但从"再现论"、"表现论"到"象征论"的艺术观所持的都是一种"符合论"真理观,其实质是以"正确性"为根据的"真实"观念,从这种真理观出发同样会错认艺术的本质;艺术是真理进入存在的突出方式,并因此而是我们人类的历史性此在的一个本源。惟有从存在问题出发,从艺术与人生此在以及艺术与存在的意义之间的内在关联入手,方可思入艺术的本质问题;我们必须打破那种对象性—现成性思维方式的迷妄,将对"艺术本质"的追问视为一个直接关系人的存在意义的永无止境的求索过程;海德格尔的艺术本质之思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但他对追问入口的选择是独断的,也过分依赖于他自己特殊的"真理"概念,追问的又是艺术的本质之源而非艺术的本质本身。  相似文献   

16.
在哲学史上,哲学家们对何为真理、何为其判断的标准等问题的探索,其研究范式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流变:一是将真理置于认识论境遇下所形成的传统真理观;二是自海德格尔开始,将其置于本体论意义上所形成的真理观;三是后现代语境下的多元真理观.这三次研究范式的重大转换并非是不同真理观的完全决裂,而是真理观走向丰富与发展的融通之路,也是真理观迈向更全面认识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7.
黄文达 《社会科学》2005,2(6):111-116
桑塔格所提出的“反对阐释”和“新感受力”等概念与海德格尔关于“艺术”、“艺术的本质”的思考有内在的联系。他们所着眼的都是现象自身。对海德格尔来说,西方艺术本质的历史与真理本质的转换是相对应的,其获得的途径是从体验出发的;桑塔格认为,新感受力必须根植于人类历史上新出现的那些体验,以此同海德格尔关于从诗中寻找适宜于技术时代的人类的生存状态相呼应。在后现代所出现的新的文化形态面前,特别是今天面对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电影现象,桑塔格开启了对后现代电影的新的进入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刘锦 《兰州学刊》2004,19(5):73-74
真理问题与价值问题是人类实践和理论上始终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也是学界讨论颇多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作为对客观现实正确反映的真理是内含有价值性的 ,即对人类来说是有用的 ,但这并不表示对实用主义真理观的认可 ,二者是有着本质的差异的。本文就真理的价值性及其与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区别展开了论述 ,并认为真理与价值最终是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的 ,即实践是检验真理价值性的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的艺术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的艺术沉思以其反形而上学和反美学著称于世.他在存在论的视野中回答了由黑格尔艺术终结论所激发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伟大的艺术是否成了过去的事?艺术究竟是什么?现代艺术的命运如何?海德格尔的回答是发人深思的.在海德格尔的艺术沉思中隐含着西方思想对艺术的思考从美学转向了存在论、艺术与真的关系取代了艺术与美的关系而成为理解艺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吴学国 《河北学刊》2004,24(1):67-71
"存在论区分"和"二谛"分别是海德格尔和大乘佛教哲学的基础性概念.本文作为一种对话式的比较,通过揭示存在论区分的佛学意义以及二谛论的存在论区分意蕴,力图使两种思想达到相互理解和沟通.一方面,海氏对存在者与存在自身的区分,就是"有"与"无"的区分,其基本精神与佛教二谛论的"空"、"有"之辨一致,也旨在克服对"有"的执著而达到对"无"的证会.另一方面,二谛论也是一种存在论区分."空"也是存在的本质和真理,也包括对形而上学的解构,"空"作为"无住",还与海氏的"无化"(自由)一致.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对"无"的理解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