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整合现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建设一个开放共享的高水平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吉林省科技平台建设不仅包括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出的6大重点领域,还围绕五大产业发展,重点加强高技术产业化研发平台、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研发平台、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以强有力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提供强大的动力,为吉林省五大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区域高校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区域高校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区域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区域高校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有其自身的内涵、构成与功能,应从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建设体制、建设模式、建设重点与运行机制等方面明确其建设的基本思路,并着重从管理机制、政策法规、共享原则、投融资机制、人才队伍、资源共享等方面推进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校专利申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力保护知识产权的今天,专利是国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专利申请增长强劲。但是,高校还存在重成果轻专利、专利保护力度不够等许多问题,与成果转化差距较大。应加强我国高校专利申请科技创新环境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整合现有科技资源,把专利工作与科技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知识产权管理为主导的科技管理新体制,并利用竞争和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关于强化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的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既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市场经济建设、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又是完善中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实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建设自己的科技创新平台,是各高校坚定不移地走跨越式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近日,省科技厅公布了2013年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评估结果,我校福建省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心通过了评估,获批列入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013年全省共11个科技平台列入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其中高校科技平台4个。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旨在根据我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长期需求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完善相关基础条件建设,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重庆市作为城乡统筹的前沿阵地,积极打造研究开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提高了产业服务能力、提升了科技发展后劲、增强了区域原始创新能力,有效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探索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论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条件郑志宏(科研处)我国高等院校的基本社会职能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技和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随着中央制定的"教育和科技面向经济建设,方针的贯彻、我国高等院校正朝着"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技中心"方向发展。在社会...  相似文献   

8.
智慧旅游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互动体验为中心,是信息技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产物.高等院校集成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入力资源,应当成为推动智慧旅游建设的主要力量.但是,目前广大院校旅游专业在智慧旅游建设中的定位主要集中于人才培养领域.本文在对智慧旅游的开展现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之上,分析了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定位转型,提出高等院校旅游专业需强化服务社会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服务智慧旅游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以期对推进区域旅游智慧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合作的五元三层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学研合作既是高等院校三大职能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以及中介组织共同构成产学研合作的五元主体,五元主体分别构成产学研合作的主导推动层、辅助参与层及环境保障层。在人才培养型产学研合作中,高等院校构成主导推动层,企业构成辅助参与层;在科技开发型产学研合作和生产经营型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处于主导推动层地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则发挥着辅助参与层的作用。在各种类型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与中介组织均处于环境保障层地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长株潭区域构建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的现实基础,以实现长株潭区域社会快速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为总体目标,构建了以竞合性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两翼("一体两翼")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模型,分析了模型中各个要素的功能,并阐述了模型的运行机制,最后,给出了长株潭区域两型社会建设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是蕴涵在高校图书馆事业中的职业理念和理想使命的精神结晶,是一个建立在信息资源基础上的、动态的、开放的价值体系,该体系的构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视环境因素(把握大趋势,认清小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以人力资源建设为首位,以信息资源建设、硬件设施建设、软件技术建设和管理体系建设为保障,以情报服务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工程。  相似文献   

12.
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建设,是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条件,也是农村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建设,要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体制改革,注重农村教育和科普工作,加强农村科技法制建设和科技伦理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的良好社会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馆藏科技信息资源优势,促进科技成果的形成和转化,同时,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式传播农业科技信息,提高农民对信息的吸收和消化,解决农业实际存在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学科技园最主要特点是在大学周边直接依托于大学,是高技术企业的创新基地。大学城是孕育大学科技园的母体;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是大学科技园成长的摇篮。大学科技园的功能: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科学技术外溢、高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创新活动的平台。中国大学科技园的运行机制具有中国特色,大学科技园要求一流的管理,要按市场机制企业化运行。大学科技园区能最为有效地实现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形成,进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沈北大学城汇集着2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将为沈北新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同时有力地促进沈北新区成为教育之城与文化之城。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研信息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校科研信息化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依托信息化基础设施及现代管理理念,通过为高校科研活动提供服务,最终达到促进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的目的。笔者提出的高校科研信息化模型展示了信息化时代,高校在科研环境、科研方式、科研管理等方面形成的一种新的科研协作模式,同时为高校的科研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已经来临 ,山西农业大学作为一所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农业院校 ,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紧紧围绕国家及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发挥人才、技术、信息优势 ,创建山西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 ,加大对研究成果的推广、转化力度 ,逐步提升学校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科教兴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科技成果市场化的重要主体。高校科技成果市场化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革新高校内部科研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科技园;加强产学研合作交流;加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构建校内外科研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8.
目前,技术进步逐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高校科技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必然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文章在选择适当计量模型的基础上,就辽宁省高校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进步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校的研发支出效率远高于其他科研机构的平均水平,高校科技对地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应加大对高等院校科技投入,提高研发投入效率,以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技评价是高校科技活动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体系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文章对中国高校科技评价研究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近30年来,高校科技评价研究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从学科角度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仅限于较少的学科领域,研究著作较缺乏;科技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完善、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主体较单一。基于此,笔者建议拓展高校科技评价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完善高校科技评价管理制度、健全高校科技评价体系和方法等策略,以期有效推进我国科技评价研究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是影响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制定科学、完善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的重要政策导向。目前,国内大学侧重于大学教学和科研的评价研究,但对创新能力转化的研究欠缺。从科技创新投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高校科研制度的安排、市场转化机制4方面分析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科技创新能力转化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北京地区6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提出了高校既要加强经费和研发人员的投入,也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