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资源投入、研究成果、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流4个方面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部分“211”及省部共建的108所高校为研究样本,利用熵值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赋权,并对样本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发现:资源投入和研究成果的产出是影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综合科研型院校以及部属院校高级创新能力较为突出;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并呈现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研、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科研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利用VECM模型来分析三者之间的短期动态变化和长期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校科研投入和科研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正向促进作用,高校科研投入和科研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经济增长不是高校科研投入和科研人力资本的Granger原因。该研究表明我国应加大对高校科研和科研人力资本的投入,并优化产学研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以增进高校科研对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3.
试论创新背景下的我国高校科技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是国家创新系统的主体之一,科技创新能力是其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高校科技管理是高校科技活动中所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功能的总称,是能否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科技管理还存在行政体制不利于学科交叉融合,考核分配、职称评定机制不科学,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不协调等问题.因此,应积极创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鼓励跨学科研究;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推进官产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革高校科技管理模式,推动学术与行政和谐发展,进而提高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研排行性评价与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设计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文章首先综述了国外大学科研评价的概况以及我国政府和民间中介机构对高校科研绩效排行性评价的进展与现状,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内涵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设计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量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设置及其逻辑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提升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与科研、特色与综合、人才与团队、投入与产出、竞争与合作、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环境建设与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与科技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基本关系。认真研究和正确处理这些基本关系对于全面提升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作者结合从事高校科技管理的实际,对上述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技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高校科技管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形势下,通过科技管理手段的创新所取得的成效,如制定科研管理配套政策、建立科技评价体系、注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等;并对高校进一步加强科技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我国七省市三十所高校的实证研究表明,目前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重科研轻科普、重获奖轻立项、重精英轻普及等功利观念;学生科研资金不足,实验设备、指导教师配备不足等现实问题;学校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制度缺陷。这些问题影响制约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技创新是整个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分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高校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内涵认识和高校科技创新机制运行过程中要素构成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研管理是当今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障,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经过长期探索与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研管理内部服务、外部保障及内外协同发展机制.因此,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高校科研管理的优秀经验,结合我国社会特点与大学发展需求,突出服务意识、优化机构设置、强化完善科研培训与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和人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研管理目前存在高校科研人员缺乏稳定性;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分散与不足制约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支持方式亟待改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不高,限制高校技术创新能力的实现;组织和管理体系滞后,制约高校科研效率的提高等问题。通过创建合理的学术梯队;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效能;建立科学的科研投入及管理体系;实行产权激励,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立项评价指标与标准,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校科技评价是高校科技活动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体系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文章对中国高校科技评价研究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近30年来,高校科技评价研究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从学科角度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仅限于较少的学科领域,研究著作较缺乏;科技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完善、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主体较单一。基于此,笔者建议拓展高校科技评价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完善高校科技评价管理制度、健全高校科技评价体系和方法等策略,以期有效推进我国科技评价研究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技企业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驱动者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研究开发的重要参与者,科学评价科技企业创新能力有助于企业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在分析国内外新区科技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研发投入、研发基础、研发效益和现代科技四个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系统,并通过实证分析说明评价系统的可靠性;根据评价系统测算出现阶段雄安新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通过与成熟新区科技企业的比较,发现其短板和不足,力图为决策者科学合理评价、管理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学科技园最主要特点是在大学周边直接依托于大学,是高技术企业的创新基地。大学城是孕育大学科技园的母体;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是大学科技园成长的摇篮。大学科技园的功能: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科学技术外溢、高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创新活动的平台。中国大学科技园的运行机制具有中国特色,大学科技园要求一流的管理,要按市场机制企业化运行。大学科技园区能最为有效地实现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形成,进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沈北大学城汇集着2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将为沈北新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同时有力地促进沈北新区成为教育之城与文化之城。  相似文献   

14.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新趋势,也是让人才培养回归本位的一项新尝试。但在全员育人的新要求下,此举显现出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对学生实践动手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要求较高的理工科高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运行模式不够健全、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根据理工科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特点,构建新型理工科本科生导师制的构架格局与运行模式,提出本科生导师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机制管理为保障、多元评价为手段,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内在要求,促进理工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科技金融投入方式单一严重约束了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转化,结合我国实际,探讨引入风险投资基金,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对高校、科研院所引入风险投资基金的两种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链条,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创新科技金融发展机制,深化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激励机制改革,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转移中心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服务社会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经济进步的要求。高校成立技术转移中心是构成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可以从体制上、条件上支持成果转化。目前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应该在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内部机制、增强持续创新服务能力、加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和服务等方面着手,有效整合学校科技资源,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和产业化,促进技术转移中心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强化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的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既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市场经济建设、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又是完善中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实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建设自己的科技创新平台,是各高校坚定不移地走跨越式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北京大学让本科生提前介入科研,培养科研创新能力。高校创办的具有特色的大学科技园、高科技产业群,逐步发展成为普遍趋势,高校已经成为中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校现有的人才资源有效结合起来,就形成一批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集体。  相似文献   

19.
根据辽宁省“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从创新能力、经费投入、人员投入、科技产出、创新创业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几个方面对辽宁省的科技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市场导向、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政策转化方面的不足,并从创新要素、科技创新源头、科技成果转化、区域创新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旨为辽宁省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