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农民现代化实现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正在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民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与其主体地位还不相符。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实现农民现代化,必须以制度引领农民现代化、以先进文化引领农民现代化、以现代教育引领农民现代化、以市民化引领农民现代化、以信息化引领农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乃至社会现代化的主体。探究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农民现代化的模式,从中吸取先进经验,对于我国农民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传统社会的社会基础 ,也是现代化过程的主要力量。农民如果以革命者的身分投入现代化 ,则会增加社会变迁的震荡性 ;如果作为改革的支持者参加现代化 ,就有助于在稳定中推进现代化。农民、稳定与现代化在不同的国家 (地区 )的关系取决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农民是传统力量的代表 ,要推动现代化进程 ,不仅应当获取农民的支持 ,更要重视现代化过程对农民传统人格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民问题与中国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农民问题是一切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问题的特殊性集中表现为 :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尴尬处境、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身份转化的自主性及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起关键性的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春芬 《人文杂志》2004,(3):170-174
中国不仅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 ,而且也以农民大国著称于世 ,农民数量大、素质低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巨大制约因素 ,这就决定了中国农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中的特殊地位。它们不仅构成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而且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本文从社会学角度 ,论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三农”问题 ,实现三个转变 ,即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农村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6.
民工经济与农民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现代化是个大课题。实现农民现代化需要各种现代性因素的综合作用。本文的主旨即是探讨当代中国的民工经济发展对农民现代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民工经济是以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获得城乡差别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经济形态。笔者认为,我国当代民工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在促进农村社会结构变迁、为农民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直接促进了农民现代性的成长,加速了农民角色的现代分化。  相似文献   

7.
农民的非现代化是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瓶颈,故而打碎农民现代化的瓶颈,探求到有效的农民现代化路径,即如何把农民培育成现代经济人、现代政治人和现代文化人成了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其中政治现代化还有待于国民,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热心参与。所以农民政治心态现代化,对中国政治的现代化及其农村这块阵地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中国农民与传统中国农民相比较,政治心理现代化进步明显,但也存在不足,需采取措施促进转变。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生力军,他们的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非农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水平。1912年~1937年的湖南,一方面,地租、赋税、高利贷繁重,农民生活困苦,严重制约了湖南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另一方面,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大量农民涌向城市,出现农民非农化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湖南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农民非农民化是指农民改变自己的社会身份、成为其他身份主体的过程。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相伴随,必然发生大量农民成为非农民的现象。一个国家不经历声势浩大的农民身份变更过程,就难以达到现代化的彼岸。历史经验和客观现实明确无误地告诉人们,农民的转化是现代化中最为壮观、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是社会结构变革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变量。当代中国,正在工业化、现代化的伟大征途上跋涉,数亿农民正在改变已经承袭了几千年的农民身份,加入到现代化的行列中去。这一巨变无疑将对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产生多重影响,我们必须对此现象予以高度重视。农…  相似文献   

11.
农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维度,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作者从制约农民现代化的因素入手.提出农民现代化应以提升农民的主体性为起点,突破二元体制的新体制与制度构建为重要保障,通过教育培训的根本途径,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世界是以个体为主体,呈现个体劳动和生活关系的,以劳动、日常消费、日常交往、日常观念等内容的实践活动塑造的最直接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生存世界。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下,当前中国农民的日常生活世界正处于传统一困惑一解放的过程中。通过对农民观念的保守自在、人的世界与物的世界的不和谐、人与自身的不和谐等三方面的困惑分析,提出开放自我,用实践解放人来实现中国农民日常生活世界的解放。  相似文献   

13.
冯杰  任智英 《河北学刊》2008,28(1):246-248
本文围绕中国生育观念与现实的反差,生育观念形态的历史传承,影响农民生育心理的众多因素展开探讨,认为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与农民生育观念不能实现近代化突破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更是真正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本文深入分析了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机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发达国家在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生态化等方面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路径,并提出了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西方学者都对落后国家的现代化问题进行过专门的理论研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理论。对这两种理论进行反思,不但能让人们正确理解两种现代化理论的实质,而且能启发人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和金融危机时期如何把握自身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关于拉美国家现代化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对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初步研究,对“拉国家现代化的起始时间”、“发展模式转换的‘钟摆现象’”、“工业进程的大反复”、“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社会变迁与社会分化”、“政治现代化的曲折经历”等重要现象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即:如果过分依赖于指标体系去判断问题,很可能会使研究工作陷入某种误区;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在不同的文化、历史、国情等背景下进行的,从这些进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即便是客观的、严谨的,也不可能为当代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一条现成的现代化道路,拉美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当代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必须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而对这条道路的探索,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应当贯穿于现代化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现代发展是现代化视野下的发展,是与现代化相关的发展。原发式现代化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也造成了相位的“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同样需面对发展问题题:历经长期思考.在发展理论的变迁中形成现代发展理念、思维取向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而国家建设是现代国家的形成及其过程。现代化和国家建设是走向现代国家的两个重要条件。对于特定国家而言,要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不仅需要国家建设,而且需要实现现代化。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现代化与国家建设的启动时间不同,现代化与国家建设呈现的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淡漠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唯一出路是实现现代化,而现代化对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政治的民主化;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九亿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如何,是衡量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参数,是事关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重大的政治问题;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冷漠深层次的原因既有经济层面的,也有政治、文化层面的;要立足本国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健全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农村民主制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政治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杨朝辉 《兰州学刊》2011,(4):156-162
工业现代化标准与目的的一般性原则是世界统一的,同时各国依据本国环境和具体条件制定符合国情的工业现代化道路,即表现为工业现代化的多样化道路。文章通过回顾美国工业现代化历史进程,进一步阐述美国工业现代化道路的特征,并以此为中国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