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术论文是在专业话语社团中表达科研成果的一种交流机制。论文作者不仅需要客观表达成果,而且需运用各种话语策略来达到其"推销"研究成果和"说服"话语社团成员接受研究成果的目的。本文在Hyland和Tse的元话语分类模式内,探讨了理论思辨性论文中元话语策略的选择及其相应交际目的的实现。研究表明,论文中元话语使用的频率与分布状况是语类知识的一部分,与作者构建学科身份、创建和谐的"读者—作者"对话氛围、突出研究原创性和树立自谦形象等交际目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元话语是作者与读者进行语篇互动的重要意义资源,在语篇分析、语用学和应用语言学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CiteSpace对国内外元话语研究的发展路径、现状及热点进行了深入挖掘、梳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元话语研究呈现与国际同步的态势;元话语领域出现明显的研究模式分野,即人际模式与反身模式;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学术英语、语篇标记及二语写作。最后,文章展望了元话语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学领域中对"小资产阶级"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小资产阶级"文学形象的研究;二是对"小资产阶级文艺"的研究;三是对"小资产阶级话语"的研究。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检索平台,从研究的内容和数量上看,文学形象研究占据主流;从研究态度上看,可以发现,无论是对作品中"小资产阶级"人物形象的态度还是对"小资产阶级"文艺的态度都有一个由贬斥到褒扬的转变,对"小资产阶级"话语的研究虽相对薄弱,但也有逐渐推进之势。由此,对"小资产阶级"相关命题的关注与研究可以成为理解现代文学、文化发展动力问题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摸清外国留学生汉语元话语使用特点,采用元话语研究领域的常规研究方法,对37封外国留学生撰写的建议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交互式元话语严重不足,导致话语逻辑关系交待不清;(2)使用了大量互动式元话语表达情感、态度和评价,但强调标记语过多而模糊限制语偏少,降低了话语的客观性和观点的可接受程度;(3)因对汉语元话语系统缺乏认识且受母语干扰,错误使用了部分强调标记语和交际对象介入标记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元话语知识并加强相关研究可望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5.
私密话语作为一种话语实践,首先是在文学领域发生,并进而渗透到大众传媒这一公共领域的。随着文学领域中私语化写作的出现,"私密话题"或"情感隐私"也逐渐在媒介上衍生和繁盛,成为大众传媒中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这一发展过程,既可从西方文学领域的话语发展中看出端倪,也可在中国文学领域的话语发展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包括理念创新、内容创新、转译创新等基本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创新包括理论的理念创新和实践的理念创新,即包括"理念的理想的内容"和"理念的实际的内容"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创新包括宏观领域话语和微观领域话语的创新。宏观领域话语创新指称文本话语、生活话语、社会舆论创新等,微观领域话语创新指称网络话语、心理话语、良心的语言、信念的语言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译创新包括话语转化和话语翻译。  相似文献   

7.
"文学人类学"在中国比较文学第十届学术年会上首次成为专场会议之一。此次专场会议展示了文学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方面:1.关于人类学转向问题的理论研讨;2.对文学人类学元话语和方法论的思考;3.有关文学人类学的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世博话语的构建,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及福柯话语理论为基础,讨论了世博国家馆"多模态语篇"性质及"新话语"构建过程,分析了世博馆数据特点,从"多模态语篇"五种交际模态视角解读了"世博话语"组合案例构建过程。研究发现:"多模态语篇"展示了各国文化并诠释了世博主题。结果证明: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世博话语"构建研究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自考生”身份构建的话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语言学"转向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话语和话语研究的时代。这里的话语已不是语言学的概念,而是与话语实践联系在一起,具有人文力量与实践力量的二重性。从话语的这个角度出发,通过对"自考生"这个词为主体的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可以揭示渗透在这一话语实践中的权力关系以及这种权力关系对自考生身份构建的消极影响。拨开话语的迷雾,让"自考生"这个词的原初意义显现出来,有助于自考生重建学习信心、重塑自我。  相似文献   

10.
元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元话语的概念、范围、分类和功能等方面,对元话语理论的研究尚不成熟。虽然元话语研究至今存在诸多分歧,但毋庸置疑,元话语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应从多维视角来探讨元话语的理论基础,巴赫金话语理论为元话语研究提供了哲学基础,功能语言学、修辞学和社会建构理论为元话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研究经过了十多年的历史,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也还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与不足。中国文化研究未 能有效地语境化,纠缠于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孰大孰小的问题,区域研究存在明显的遮蔽西部的倾向,研究者缺乏 自我反思意识,欠缺田野调查的实践精神,对大众文化的研究存在脱离现实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中国的研究,从时间上讲曾落后于日本和欧洲国家。但进入20世纪,美国后来居上。70年代后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对现代中国的研究,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研究的重点从传统中国转向现当代中国,研究特点是跨学科、跨专业,将历史学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内容涉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且将儒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结合起来,这是美国中国学与欧洲汉学研究的主要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3.
翻译理论范式研究是口笔译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翻译学科构建的框架和基础。本研究立足翻译学科的解构主义多元化研究现状,分析解构主义译论从文化视角入手的跨学科研究模式所带给翻译学科的启示,探讨它对翻译过程的忽略而导致翻译本体的丧失所带来的反思,指出不同研究范式应从交锋走向交融,以期对解构之后亟待建构的翻译学研究作出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4.
比较文学从肇始至今走过了文学世界主义旅行、文化多元主义演变和文化融合等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向另一阶段转变都是一个不断扩大兼容量、不断跨越界限的过程。从文学分离走向文学综合、从强调学科视野特性到与其他学科整合、从精英经典研究到通俗大众文化研究、从以西方文化为中心到东西方文化交流融会,比较文学发展见证了各国各民族文学走向门户开放,彼此间的文学与文化互通有无、交流融合的过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文化形态不可能再被分割地对待,而是走向融合。融合后的文化将共同寻找与自然修好合一的可能性,以及途径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五四"之际,中国学术突发质变,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西游记》研究与"新红学"一样,在这一学术现代化流向中并处于突出地位,并以自身特殊的学术范式意义作出了重大贡献。过去,只视"红学"为现代学术的开端而不及其他是不全面的。考察现代《西游记》研究的"原生态"面貌,对于全面、正确认识"中国现代学术开端"这一命题,具有积极、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翻译文学研究"是"翻译研究"或称"翻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文学研究,是运用比较文学的观念和方法对文学翻译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学翻译的理论、翻译文本、翻译家、翻译文学史等———所做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多年间,我国翻译文学从兴起到繁荣,在翻译文学理论的研究、翻译文学史研究两大研究领域,在文献整理和理论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叶,"话语分析"理论起源于美国,70年代末传人我国,迄今已拓展到了话语语言学、文艺学、传播学、哲学、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乃至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当代话语研究的对象和范嗣不断演化:微观上,逐渐由话语本体向话语生成的心理机制乃至人机对话延伸;宏观上,逐渐由话语本体拓展到了话语主体、话语能力、话语权利、话语文化、话语秩序等宏观的话语社会.今后我国的话语研究将继续呈现多视角、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整合态势,最终将促成综合性交叉学科--话语学的诞生,并可能导引出人才培养的新思路--话语学专业或方向,催生出新的学科建制--话语学系.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与世纪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进行回顾,可以得出四个方面的基本结论:在内涵上,一直定义企业家为最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在本质上,一直界定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生产力的主要来源;在方法上,企业家的理论研究正从组织研究向历史研究方向发展;在学术地位上,企业家经济学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亨利·詹姆斯的作品在中国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才逐渐得到人们的欣赏和认同。梳理詹姆斯作品新世纪以来在国内的译介和研究有助于阐述国内詹姆斯研究的现状及特点,厘清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进一步研究詹姆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翔实的材料宏观地系统地考察了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产生、发展、繁荣的历程.文章认为,100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的结构从以民间文学为主到以作家文学为主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后50年,建立了民族文学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对民族文学的研究从无到有,从零碎到系统,从浅显到深入,从单一到多层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20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成果是辉煌的,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