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国古代诗学的传统中,伦理与诗学具有同一性,诗学理论在伦理思想的促进下不断发展和丰富,并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独立性。王夫之继承了中国传统伦理诗学的特点,又试图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赋予新的意义。从其对诗言志、诗缘情、温柔敦厚、思无邪、兴观群怨等几个关键概念的态度,足可看出王夫之对中国传统伦理诗学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初期象征派诗歌"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第一个初具流派思潮性质的诗歌潮流,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一个开端.它的诗学思想明显渊源于法国前期象征主义,在某些诗学范畴的阐释上带有明显的移植嫁接性.然而,这种"移植"和"嫁接"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的相通契合性.本文既充分考虑到法国前期象征主义诗歌对于初期象征派诗学思想的渊源性,又面对诗歌的文本现实,勾沉检索诗学理论文献,考查了"契合"、"象征"、"朦胧"、"纯诗"等重要诗学范畴,探源索微,比较异同而总结其中诗学思想"移植"、"嫁接"、演替、嬗变之规律.  相似文献   

3.
大量自然科学话语的存在,构成新时期生态写作的文本特质:符号层的自然科学知识、术语直接镶嵌;结构层的自然科学思维特征等。自然科学话语的存在建构了生态伦理的现代维度,以此实现中国文学中生态伦理由古典伦理(天人合一的诗性伦理)向现代伦理(突出历史发展中主体精神的理性伦理)的转向;在实践论层面,自然科学话语对民间伦理的佐证,推动了生态伦理精神的本土化进程。新时期生态写作以"敬畏自然"的科学态度和对理性的张扬与强调,实现对五四以来"科学"精神的对接与修正。  相似文献   

4.
船山先生的诗学思想研究成果颇丰,但是"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作为其区别其他诗学理论家的一个重要方面却探讨和研究得不够深入。本文认为他的"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诗学思想有着其特殊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赵心宪 《河北学刊》2007,27(6):131-136
"朗诵诗"概念在抗战诗歌朗诵运动中诞生,既特指作为宣传工具和政治活动形式的抗战诗歌运动,又具体指称专为诗歌朗诵活动而写作的新诗文体,还作为现代诗学文体论形而上认识的诗学概念等,含义多重。重新梳理抗战诗歌朗诵运动史料,阐释有关"朗诵诗"论争中的各种观点,可以观照朱自清"新诗中的新诗"论断的依据及其诗学价值,并明确"朗诵诗"文体形式"诗的语言"建行所体现的诗学本质。  相似文献   

6.
查尔斯·伯恩斯坦是美国语言派代表诗人和重要理论家,他的诗学思想对美国乃至西方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伯恩斯坦追求"诗学作为诗歌的其他形式延伸"的实用性和"拒绝一致性"的多样性。伯恩斯坦诗学在认知论上表现为美学与政治统一、形式与内容统一、解构主义语言观;其方法论的核心在于反叛,具体表现为"以语言为中心写作"和"反吸收诗学"。他的诗学思想提供了一扇洞察语言诗的视窗。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诗学范畴,"象"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核心范畴,也是基干范畴.由于古代朝鲜与中国在历史、文化上的亲缘性关联,朝鲜诗家在诗学批评中,对源自于中国传统的诸多诗学范畴甚至不加任何诠释地加以使用.从表面上看,朝鲜古代诗学范畴在内涵等方面与中国传统几无二致,甚至成为了朝鲜半岛古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我们可以把朝鲜半岛诗学与中国传统的关系理解为,朝鲜古代诗家对中国诗学的现象学阐释,特别是对于具体诗学范畴而言.朝鲜古代诗学中"象"的范畴,就是朝鲜古代诗家对中国诗学进行现象学阐释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音乐民族志书写经历了从音乐民族志作者单声部发声到民族志多元主体发声的历程。传统音乐民族志书写建立在主体性范式基础之上,民族志作者在书写中处于支配地位,往往导致自我中心化倾向,面临真实性遭质疑和价值性被遮蔽两方面困境;主体间性理论视阈下的实验音乐民族志试图以“多声部”“复调式”对话的书写方式在理解过程中达到主体间的视阈融合,具有一定进步性,但并未从根本上突破认识论的桎梏。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提示对音乐文化主体差异性与“为他者”的伦理责任的关注,构筑了基于差异性的主体伦理共生体,旨在实现最终指向“和而不同”的公共性的音乐民族志书写。  相似文献   

9.
身体书写(用身体来思想)宣示的是“体验诗学”的理念.诗(艺术)论虽为“知性”行为,但身体之体验却是其立论最基本根基.脱离身体的诗论是反诗学的:它回避了诗与人生、人性间的诸多繁难与悖论.小说以诗学的方式触及人类生命的各个层面,相对于抽象的“理性伦理”,小说自有它的“叙事伦理”.在实践的层面,本文以《沉沦》为个案,以“体验诗学”为基点,辨析其中的情色、死亡、忏悔书写所蕴含的诗学与伦理问题,以此讨论“虚构”的艺术世界与“实在”的现象人生间的相同、相异之处,而情色、死、爱、出路等正是人生与艺术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孤寂书写作为现代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为当下汉语诗歌写作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精神路径,它既尊重诗学本体,同时也有哲学关照,本文从形式、文化、哲学三个层面归纳了"诗写"的理论特征以及它对诗学建构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韩诗外传》与孟子诗学存在承传关系。主要表现为:在韩婴的诗学传承谱系中,孟子被置于一个仅次于孔子的重要环节;在诗学观念上,韩婴接受了孟子的"王者之迹熄而《诗》亡"的诗学观,并将这一观念应用到诗学实践;在用《诗》方式上,韩婴继承了孟子的"引《诗》证事"特点,使得《韩诗外传》在传《诗》方式上,颇"殊"于齐、鲁两家诗。  相似文献   

12.
诗学是关于诗(广义的文艺、美学)的理论阐释与批评。"诗本于心性"可以说是诗学的一个纲领性话题。从"诗言志"开始,到"吟咏情性"、"言,心声也"、"诗原乎心者也"、"天下无心外之物",千年承传,"心"成了诗学的精髓和探讨的中心。从而使中国古代诗学具有了"心学"性质。从本体论看,中国古代诗学有与西方诗学迥异的看法。从创作论看,中国古代诗学最重视创作主体的内在修养与审美心理作用。对于创作过程,古代诗学更是深情关注,警语妙论,精彩纷呈,不少命题至今仍使人感到深刻新鲜而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
论诗的奇美     
张孝评 《人文杂志》2001,(6):94-100
本文在把诗的表现以及创造性归结为诗的奇美之后,进而对中西诗学两种不同的奇美观,从奇美的来源和形态方面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又着重探究了作为古代诗学奇美观的核心的"奇趣"概念.  相似文献   

14.
哲学特有的批判与反思贯穿于民族志写作始终,使民族志写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将使这种发展趋势一直持续下去.应建构实践民族志这种新的民族志写作方式,该模式以田野调查为基础,批判与反思是其动力,文化描述和文化批评交融体现其价值,科学实践是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阐释与重构中展开——清初诗学基本观念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初诗学在清算明代诗学的流弊中完成自身的理论建设,在批判明代诗学中确立自己的创作理念。这一过程,涉及伦理秩序的重建、风格典范的确立、创作理念的更新以及知识谱系的调整等多重问题,而对传统的重新阐释和建构始终是诗学关注的焦点。明清之交大量的诗学文献表明,清初诗学是沿着这一理路展开的:重倡“诗教”以奠定诗学的伦理基础,重构诗歌传统以拓展诗史视野,标举“真诗”以明确创作理念,原本学问以安顿诗学的知识基础。清初诗学形成的诗教中心观念、对传统的开放态度、崇尚“真诗”和以学问为本的创作理念,后来成为贯穿清代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构成清代诗歌史区别于前代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6.
反讽在古今中外的诗歌中一直是一种重要的修辞策略。反叛意识形态立场、颠覆社会既有价值体系,"反讽"同样也成为朦胧诗以来的当下诗歌写作中较重要的话语策略,但是第三代诗中的"口语写作"到了伊沙,反讽发展到话语转义的阶段,这时候的诗歌在诗学形式上是一种重大突破,但是,"反讽"成为一种转义也意味着成为某种中心,潜在着某种危险。反讽话语一方面积极推动当代诗学建构,一方面也呈现了某种写作上的误区,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写作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赖彧煌 《青海社会科学》2010,(5):107-111,115
"地震诗歌"的写作及其争论,它的意义远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其蕴含的诗学问题是如何保持对经验开放的同时遵循诗的美学要求。从建构诗歌抒情机制的角度看,美学自律与经验冲击的挑战也是当代诗歌面临的双重考验。  相似文献   

18.
晚明嘉定著名文人李流芳论诗以情性为本位,重视诗歌艺术形式的功能价值,这两方面共同构成其主情论诗学思想的主体.基于此,他还提出了"各成其一家"、"画会之诗总不似"等诗学见解.在与公安派、竟陵派人物交游的背景下,李流芳论诗既与公安、竞陵相类,又通过客观意义上的对明代诗学资源的批判性继承纠补了二派诗学的缺失,由此显示出不激不偏而又特立鲜明的诗学立场及人格范型,这便是李流芳诗学思想的文学批评史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胡继华 《东南学术》2002,(2):133-142
巴赫金的诗学中"他人"是一个变革的动力性概念,是他的诗学现代性的基点和诗学伦理生长的机缘.克服"独自"进入交往世界,不仅是巴赫金的诗学、也是现代诗学的志业.这一诗学具有一种坚执的伦理关怀,更有一种深远的神性指向.  相似文献   

20.
袁可嘉借鉴西方现代派诗学理论,用"包含的诗"修正象征主义纯诗疏离现实的倾向,拓展了新诗的表现内容;他对人生经验与诗经验的关系、艺术的象征性、诗歌的玄学性等的论述,纠正了新诗大众化后偏离诗的本体发展的倾向.综合两股诗潮之后,他构建了一种"中国式"的现代诗学体系,即现代诗歌是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