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参与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中国方案。绿色发展理念是在气候危机严峻、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转型时期驱动“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走深走实的重要依托。然而,在地缘政治格局重塑与国际传播语境嬗变的背景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情势也面临挑战。而许多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海外媒体、海外学界、国际智库等不同类型的传播主体,通过权威性、大众化、学理性、专业化等不同特点的传播方式,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模式、意蕴进行阐发,推动了国际社会对这一理念的认知与认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海外宣传工作必须统筹国内与国外两路资源,充分调动海外传播主体的积极性,发挥海外传播资源的优势,推动构建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多层次、持续化的中国理念海外传播体系,从而增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科学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企业升级的影响,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与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显著提高沿线国家的企业生产率,尤其对“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与中国邻近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东道国基础设施水平和制度质量来实现。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李玫姬 《学术论坛》2016,(4):130-133,180
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因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获得了良好的机遇,但是亦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框架,应该树立以国家利益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理念,以产业、教育、学术交流、慈善为载体,选择舆论先行、企业跟进、科研夯基、政府统筹与护航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疆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不仅肩负“走出去”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区域对外文化合作与增进互信交流的使命任务,还担负着积极营造与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良好舆论环境的区域国际传播责任。新疆对中亚区域国际传播的文化机制创新策略主要包括,以文化内容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内涵;不断提升主流媒体区域国际传播整合能力;持续增强多边和双边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新疆对中亚区域国际传播的文化机制创新径路主要包括,创新营造区域国际传播数字生态;推动文旅项目加快布局、融入中亚地区;培育壮大民营文化企业对外传播力量;完善文旅产业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共建是“一带一路”现阶段建设的目标,而高质量目标的实现必然是机制化,其具体机制建设亟待深入探讨。文章基于国际合作机制理论的分析框架,从观念、权力和利益揭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合作机制属性,并梳理和分析了“一带一路”机制化建设的进展与不足。自“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以来,建立了磋商机制、协议机制、协调机制和辅助机制等多形式、多领域合作机制,但是未来“一带一路”合作机制需要更深层次的制度化建设。为此,结合具有“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双重属性的中国—葡语国家合作机制建设案例,考究了20年来中葡论坛合作机制的制度化建设特点与路径,为完善和深化“一带一路”机制化建设的提供一种新思路,推动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维度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优化国内区域开放布局、统筹国内外资源要素、完善流通体系建设,从而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也可以通过开辟国际循环新空间、拓展国际循环新领域、创新国际循环新模式来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应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以政策沟通为引领,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内区域战略的有效对接;以深化互联互通为目标,推进“一带一路”沿线“硬联通”与“软联通”并举;以产业合作为载体,拓展“一带一路”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领域创新为机遇,激发“一带一路”发展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顾雪芹 《社会科学》2024,(4):99-108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是共建国应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必然选择。从历史逻辑看,在十年建设历程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遵循了价值链建设主体演变规律、由沿海向内陆开放规律、区域价值链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客观规律以及价值链包容发展规律。从实践逻辑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宏观层面提供器物型、制度型和观念型国际公共产品,奠定了区域价值链合作基础;在中观层面深化产能合作并提升产业能级,创造了区域价值链合作动力与增值空间;在微观层面吸引企业主体深度参与,整合了区域价值链生产环节。从理论逻辑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突破了西方经济学的全球化理论,同时推动构建新型全球化理论和包容性多元化国际新秩序;创新了价值链理论,形成了面向全球的新型区域价值链,为后发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新路径;打破了全球治理理论的固有思维模式,走出了西方国家经济再平衡治理误区,缓解了全球治理赤字困境。  相似文献   

8.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为我国发展文化建设提供了契机."一带一路"在塑造国家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推动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吸引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在塑造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e时代的图书馆资源共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知识经济的时代 ,资讯无国界。文章阐述了通过建立数字化图书馆 ,充分利用网络的普遍性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并进一步阐述了通过与国际接轨 ,实现全球化的资源共享 ,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提升国际影响力 ,同时与其他国家进行资源和文化的交流 ,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国家语言发展体系服务于国家总体发展规划,是统筹国内和国际语言生活大局的一种体现。“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面向东盟的语言发展体系,将语言优势转化为合作优势,可以深化中国—东盟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与人文互鉴,充分彰显时代价值。然而,当前构建面向东盟的语言发展体系面临语言资源配置不均导致非通用语人才紧缺、语言教育规划滞后导致汉语国际传播乏力、语言服务能力薄弱导致语言需求难能满足等多重挑战。要推动面向东盟的语言发展体系构建,必须从语言资源配置、语言教育规划和语言服务能力三个方面出发,着力培养东盟非通用语人才、提升汉语国家传播力、打造语言服务新高地,在深化双方务实合作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一带一路”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1.
全球经济走向与产业演化正逐渐呈现多元化、体系化、合作化趋势。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转型已刻不容缓,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在扩大内需基础上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必然。“一带一路”战略促成的地缘经济新格局,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塑造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应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打破国际既得利益集团对中国高端产业输出和关键要素输入的封杀,打通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硬件和软件层面互联互通的芥蒂,连点成面,立面为体,构建大空间资源整合新体系;要适应沿线国家(地区)国情(区情)及发展状况的非均质性,采取个性化、多样化国际竞争力培育措施,发挥广义资本要素作用,以诚意推动产能转移和合作,注重软权力建设,掌握信用评级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的毗邻地域,东南亚地区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对外开放和加强交流合作的“最近投射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起着“示范、连通、提升、巩固”的作用。为此,我国在加强中国—东盟政治对话和经贸往来的同时,还积极打造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支柱。而作为人文交流重要载体的教育,是传统且基础的人文交流形式,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重要媒介,有助于加深“亲缘”文化的联结,加固人文交流的文化纽带;能够有效对接东盟人力需求,打开人文交流的双向通道;有利于形成“知华、友华、爱华”的观念,培养人文交流的国际使者等。为深化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充分发挥教育的媒介功能,可切实推动构建“以教育为媒”的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机制,从三维主体出发形成基于国家宏观指导、机构中观推进、民间(个体)微观影响有序整合的协作格局。国家层面主体应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机构层面主体需务实推进中国教育“走出去”与东盟资源“引进来”;民间(个体)层面主体可积极参与中华文化、中国形象的海外传播。统合多方力量,协力推动中国—东盟人文交流走深走实,促进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13.
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一环,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状况不容乐观,中西版权逆差仍然很大;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论坛声音微弱;孔子学院发展很快,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西方主导国际传媒;中国文艺作品的建设性不够.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应该在如下方面着力: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建设对外话语体系;官方、知识界、民同、媒体的多方有效互动,讲好中国的故事;拓展国际传播平台和载体,尤其是把新媒体打造成传播主流文化的利器,以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的合作平台,在此过程中海外移民与文化的影响作用也日益凸显。本文基于交易成本和外来者劣势理论,以海外移民网络作为调节变量阐述文化距离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机制,并利用OECD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海外移民网络的扩大减弱了文化距离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海外移民网络会正向调节文化距离与我国OFDI的关系;海外移民网络促进OFDI的正向作用在文化距离较小、已同中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中更为显著;我国应主动发挥海外移民网络及华侨华人作用,团结海外移民力量,加强海外统一战线建设,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15.
司聪 《东岳论丛》2023,(7):150-157
“一带一路”是新发展阶段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数字金融有助于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实现“一带一路”的资金融通。以数字金融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存在着数字鸿沟问题凸显,金融产业发展滞缓,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经济风险逐步涌现等问题,导致沿线国家纵向无法联动,横向难成合力,严重制约“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我国应充分发挥数字金融驱动作用,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锻造数字发展动力,擢升资金融通效能,激发可持续发展活力,筑牢经济安全屏障,推动“一带一路”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继而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动力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6.
国际传播理论与生俱来的文化帝国主义烙印在当前全球传播生态变迁和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中逐渐式微。由于缺少共情话语与观念生产的能力,加之“中国威胁”话语建构日趋复杂,我国国际传播策略与效果层面的短板尚未克服。“暖实力”的提出,有利于探寻突破西方话语霸权和符号体系的方法,打造既本土化又彰显中国善意的共通话语、符号和叙事范式,亦是在全球传播语境中建构中国标识性话语的新探索。全球信息传播所遭遇的传播折扣因素、“暖实力”的价值升维要素、“暖实力”编码/解码、中国形象建构以及国际话语权提升的宏观技术路线,构成了中国“暖实力”的国际传播框架。以战略传播理念构筑“暖实力”国际传播内核,以新技术赋能“暖实力”国际传播效能提升,以中国善意聚合“暖实力”国际传播内在动力,以“对话人格”形塑“暖实力”国际传播行动框架,有望成为中国“暖实力”国际传播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建设事关“中国梦”的实现.在这一世纪性的系统大工程中,中国的高等教育承担着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人才的艰巨任务.地方民族高校在传承民族文化、保持自身特色和办学方向的同时,也应该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促进自身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承担起培养国际化人才、促进与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为所在区域的各领域合作提供智力支持的新使命,并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的战略是由中国领导人在国际外交场合中所倡议的,现已演变为中国国家愿景与行动以及沿线国家共同参与的区域合作战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过去66年里已签署双边条约1000多项,为“一带一路”未来合作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未来只有通过平等协商,尽快出台反应区域社会共同民意的区域性国际法律规范,才能早日实现“一带一路”战略.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际传播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做好国际传播工作需要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的指示,中国文博业作为重要的文化外交和人文交流机构,是重要的战略传播主体,需要在新的定位下构建其国际传播叙事体系。在战略传播视域下,构建文博业国际传播叙事体系需要在新的历史使命中思考叙事目标是什么、应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怎样叙事的基本问题。因此,应从逻辑起点、价值构建和话语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理论探讨。基于传播学构建国家形象传播路径的“ICON”(偶像)理论考量,文博业国际传播叙事体系构建有四条提升传播效能和精准度的基本路径:一是整合传播要素,二是进行语境化传播,三是创造有机的传播生态,四是创新传播内涵与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政府基于“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在经济步入“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伴随该战略的深入推进,其整合辐射作用将对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深远影响。在战略推进过程中,中国应充分认识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与困难,妥善管控、化解与各方的分歧和矛盾,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通过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实现与相关国家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