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周予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上册于一九六一年出版以来,许多高等院校历史系采用作“中国历史文选”课教材.一九七九年末继一九六四年第二版修订之后,又修订出了第三版.本人反复地阅读了三版《中国历史文选》上册注释,并查对了一些有关典籍,受益非浅,同时也发现注释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今选择其中较有典型性的,把自己一些粗浅的意见写出来,和本书主编、三版修订同志商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1982年版《全唐诗外编》(下称《外编》)补孟郊遗诗十首(句)。我在搜笺《孟东野集》过程中发现“补遗”间有疏误,兹勘正五条于下。 1、《失志夜坐思归楚江》《外编》第451页据元李治《敬斋古今黈》十,以《失志夜坐思归楚江》为题,录“死辱片时痛”四句作孟郊遗诗,误。这四句系北宋刻本《孟东野诗集》(北京图书馆藏),蜀刻残本《孟东野文集》(北图馆藏)所原有(见卷三),是《夜感自遣》一诗的  相似文献   

3.
据日本史料记载,早在一千二百年前的奈良时代《文选》就传入日本,受到很大欢迎,甚至成为选士拔擢的必读书,具有救科书的性质,并给日本古代文学以一定影响。从平安朝时期开始为《文选》作训,江户时代初期出现“庆安版”和训本,以后又多次发行。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九日同我国教育部负责同志谈话时提出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这个崭新的科学命题。(见《邓小平文选》第64页。以下简称《文选》),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行状是一种实用性文体,为死者门生故旧主动或应邀而撰,目的为表谥。史料具有可性信,情感具有真挚性。但作者的身份和情感又使行状对史料的选择具有倾向性。《文选》“行状”类唯收任《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一文,状主萧子良生前身后复杂的政治生态,在本行状中有曲折的透露。  相似文献   

6.
关于1900年8月(旧历庚子年七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两太后仓皇出逃的时间,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中国近代史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均采用了十四日说。而《义和团运动史料》(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与《中国近代史知识手册》(中华书局  相似文献   

7.
“元初四大家”之一范梈(音烹),何许人也?这似乎已成定论。请看: 《辞海》(一九七九年版·缩印本)第五七三页“范梈”条中注明:“(1272——1330年)元文学家,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今湖北恩施)人。”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一九八○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一九八二年五月新1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米治国等人编写的《元明清诗文选》(一九八一年版·吉林人民出版社)、皮明麻等人编写的《湖北历史人物辞典》(一九八四年五月版·湖北人民出版社)等书中注释均同《辞海》之说。  相似文献   

8.
潘树广教授主编的新著《中国文学史料学》已由黄山书社出版(1992年8月第1版),这是史料学界的大事。综观全书,有以下三大特色。一、理论新。该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开创了中国文学史料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华文学史料学首届研讨会1988年10月召开时,学者们深憾中国文学史料学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而该书的出版问世,是中国文学史料学理论体系创建的标志。诚如贾植芳先生在《<中国文学史料学>序》中所称:“这是一部搜罗宏富,论证充分,体例严实而系统的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韩瑞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目前,一个认真研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作了简明概括,他指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为我们进一步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  相似文献   

10.
由著名史学家翦伯赞主编、北京大学历史系部分教师编写的《中国史纲要》,共四册,七十二万字,上起原始社会,下迄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做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该书在编写体例、章节安排、史料选择以及注释等方面,都有很多优点。无论从质上,也无论从量上,这部教材在目前都是很适用的。我几年来在讲授该书《五代十国宋辽金元》部分时,发现一九六三年版(原称《中册》)有个别史实是错误的。因此,在课堂上为学生做了更正。最近核对一九七九年版(改称第三册),发现过去的某些错误,编者已经做了修改,  相似文献   

11.
《昭明文选》是现存的第一部大型诗文总集。从前,“词章中一书而得为‘学’,堪比经之有‘《易》学’、‘《诗》学’等或《说文解字》之蔚成‘许学’者,唯‘《选》学’与‘《红》学’耳。”(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近年来,形成一股研究《文心雕龙》的热潮,又有了“龙学”一名。相对而言,若干年来对《昭明文选》的研究,却显得比较冷清,虽然不断地有尤刻、胡刻《文选》影印本出版,有《文选》李善注本重新标点排印出版,有曹道衡、沈玉成点校的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排印出版,有被誉为近代“知选学者”黄侃的《文选平点》的出版,但是,无庸讳言,我们对《文选》的关心和研究,与“选学”之名很不相称。继《昭明文选译注》(第一册、第二册)之出版,今年八月,长春召开首届《昭明文选》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对《昭明文选》研究的许多重大问题,广泛交流了意见,回顾历史,分析现状,并展望未来。可以预期,《昭明文选》研究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编者后记     
本专辑由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研究室负责编辑,共编发了四组长短文:第一组为讨论史料学、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体系和史料研究方法的论述文。第二组为对清史、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史籍和史料专集的评介文。第三组为我室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史料介绍与研究丛书》中关于史料介绍类和史料研究类几本子书的序言文。第四组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几个具体史事和某些史料书刊的考辩与简介文。 我室在征稿过程中,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一书作者张注洪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  相似文献   

13.
《文选》的编者和编纂年代是近年来“文选学”研究中争论颇多的问题。本文对有关史料以及传统“选学”和“新选学”的研究结论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又依据于对汉魏六朝作者署名情况的调查,提出《文选》的编者主要是萧统和刘孝绰二人。《文选》的编纂年代,则应开始于普通三年(522)以后至普通六年之间,完成则在大通元年(527)末至中大通元年(529)底之间  相似文献   

14.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于2012年4月发布了2012-2013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北京大学于2012年12月出版公布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连续三次入选CSSCI来源期刊,并再次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今介绍《左传》的不少书籍里,甚至包括通常被学生视为金科玉律的某些教科书里,对《左传》的迄年问题,说法往往相左。试举几例: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历史文选》33页云:《左传》“接鲁国十三个君主的序顺编写,起自鲁隐公元年(前七二二),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四五四),计二百六十九年”,34页又云:《左传》“记载的史事,也比《春秋》多二十七年。”50页介绍《国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创造性构想──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刁立华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为我们进一步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统一思想,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7.
萧统(公元501年——公元531年),字德施,南朝梁武帝萧衍太子。萧统早夭,然在文学上有一定的造诣。据《梁书·昭明太子》记载,萧统:“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萧统撰有古今典诰文言,为《正序》十卷,五言诗之善者,为《文章英华》二十卷,自著文集二十卷。这些作品都已散佚,现存《昭明太子集》乃为后人所辑,流传至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文选》以及和湘东王、晋王等几封往来书信。从《文选》及《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答晋王书》等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萧统对文献编纂学作出不少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文选》的选材标准,《文选》的编排体例,以及与《文选》选材标准、编排体例关系甚密的有关萧统的文学主张。本文拟作浅显的论述,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8.
在整理馆藏旧报刊过程中,发现有署称《小日报》者一种。此报十六开本,每份四版,创刊于1919年4月1日,终刊于同年5月10日(中缺4月30日一期),整整发行了四十期;编辑发行地址是上海望平街257号。但是1957年1月上海新闻图书馆编印的《上海各圕藏报调查录》却未见记载,在张静庐《中国出版史料》各编中也未查到。看来这份六十多年前的社会小报,似属稀见。  相似文献   

19.
现藏日本足利学校的宋明州本五臣-李善注《文选》,是国内不传的南宋早期刻本,也是现知最早的《文选》完帙刻本。《文选》刻本中李善注系统、本善-五臣注系统均有通告本问世,现在迫切需要的就是五臣-李善注版本。此中秀州本已不传,翻刻本以明州本时间最早,明州本又以足利藏本为最早、最善,无一叶补版,1962年被定为"日本国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影印该本,正补《文选》研究之急需。本文梳理了《文选》版刻、注释与流传中的历史文化变迁,并讨论了足利藏明州本的重要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这部《中国历代散文选》(以下简称《散文选》),上下两册,由北京出版社出版,1980年1月第1版,1984年4月第5次印刷,上册印数达20余万。这部教材,从文选到注释,其用字、标音、注释乃至句读标点等,谬误太多,问题竟比比皆是,在高校统编教材里,实属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