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印度尼西亚的土生华人称为"伯拉奈干"(Paranakan)人。他们是印度尼西亚华人社会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族群。伯拉奈干人的形成缘起于汉民族从汉唐到元明的海外移民,是汉民族移民与当地原住民互动通婚的结果,也与荷兰的殖民统冶有关联。伯拉奈干人的族群认同是太像中国人又太像印度尼西亚人。  相似文献   

2.
华文《西贡解放日报》是越南唯一一份华文报纸,也是越南政府管理华人的重要渠道。从其时政部主任、记者杨迪生新闻作品集《走进堤岸》中可以看出,越南华文报纸在越南华人的身份认同发挥着双重作用,它既是建构越南华人的国家认同的工具,又是传承华人民族文化、维系族群意识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二战以后,东南亚各地相继发生各种族群冲突和排华事件。引发排华的最主要原因,是华人与土著民的经济地位差距。不同的宗教文化习俗、共产主义运动和东南亚与中国的关系,也对族群关系发生重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些引发族群冲突的因素日益消融,华族与当地土著社会的关系逐渐改善,东南亚族群关系基本上呈和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有海外最大的华族群体,由于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适应力,华族在东南亚较好地保持着中华文化,这体现在华族社会依旧保持着中华文化的信仰、价值观、习俗及其外部表达方式,包括生活方式、节日民俗、宗教庆典、服饰和饮食习惯等。中华文化传统能够在东南亚扎根和传承下去,其背后的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维度,它们分别是华人家庭、华人社会(社团)、华人祖籍国(中国)。华族传承的中华文化对东南亚当地各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社会文化方面的,也体现在生活起居方面。  相似文献   

5.
华人在东南亚民族之林中是一个很能够适应当地环境的族群。他们在东南亚定居下来之后,便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繁衍生息,并且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融入当地社会。 与生活方式的其他方面相比,东南亚华人在日常生活方面的本地化程度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6.
身份认同是个难以界定的复杂问题,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经验,可以通过居住区域、社会交往、生活方式以及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族群归属等外在行为和心理认同两方面对美国老年华人群体身份认同进行界定。实地调研发现,与中青年华人群体不同,美国老年华人的居住区域、社会交往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些显现于外的特征体现了老年华人群体的身份认同,之所以更喜欢居住于华人社区、更倾向于与华人交往、更多地保留了国内生活习惯,这与老年华人群体隐藏于内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归属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老年华人群体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海外华人群体的中华民族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经济动力的推动下,华人商业不断拓展全球与区域的生产网络,带有重要的跨国特征。从系统论和过程观的视角,以中国人海外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当代香港福建华人跨界创业与族群网络构建的内外部原因与发展动力,可以发现,香港福建华人企业家的跨界移民经验与他们的成长创业密切相关。福建华人企业家凭借在族群网络与社团组织中建立的领导地位,进行跨界创业,参与当代香港的政治经济转型。通过强化自身的族群网络福建华人企业家发展了跨界政治经济参与能力,提升了在中港两地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当香港回归中国,成为中国的一个国际城市之时,福建华人企业家带有族群色彩的资本与商业网络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福建华人企业家与东南亚华人族群资本的天然联系以及同中国政府的沟通能力,提升了他们在香港商界社会的影响力。他们利用地缘认同、华商群体与社团组织等具有鲜明族群色彩的网络关系,在中国与香港的政治经济变迁中,成功地构建了跨越族群界限的政商关系网。  相似文献   

8.
论战后菲律宾华人社团的当地化宋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东南亚各国华人社会从移民社会转向定居社会,作为华人社会基本组织的华人社团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华人社团的当地化。所谓华人社团当地化,指的是华人社团的组织目标、社团功能和组织活...  相似文献   

9.
对早期(1819~1912年)新加坡华人族群的内部关系所进行的考察显示,方言、服饰等虽然是新加坡华人族群内部进行区别和认同的最明显表征符号,为华人族群帮权结构的塑造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工具”,但其并不能与所表征的群体建立唯一且确定的联系.新加坡华人族群内部特别是社会底层的互动充满了张力,密切的交流、接触和互动是新加坡华人族群内部关系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上,峇峇娘惹是由明代移居南洋的华人和当地马来人所生的后裔形成的族群,是观察东南亚的语言接触、族群交流和文化融合的绝佳例证。通过史料研究和实地考证相结合,从峇峇娘惹的语言文字、饮食传统、陶瓷用具、服装手艺以及习俗信仰等进行论述,探讨其形成的多方面原因,可以为南洋的文化碰撞与融合,做出条理清晰的描绘和生动形象的举证。  相似文献   

11.
华人在性质上不同于中国人,因为构成其身份的各个成分,可以和他们各自所在国的非华人社会进行商议,从而使这种身份具有独特性和地方性,而不是跨国性.这种关于华人身份的观点,对如何看待东南亚的华人移民社群具有重大的影响.一般说来,移民社群具有一种由移民、所在国、祖国三个部分组成的三角结构.由于东南亚地区的华人身份具有可商议的特性,移民观念中的祖国部分就变得多余了.而"落地生根的四海为家者"的概念既考虑到其地方性,同时也考虑到其跨国性,因此更具解释功能.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进程改变了华侨的生存状态,从而对他们的生存身份产生了新的影响,对他们的身份归属和文化认同带来新的特点。过去,华人侨居或移民海外一般是为了逃难,如躲避战乱或灾荒,逃避政治迫害;现在,华人侨居或移民海外往往是因为正常的经济交流、贸易活动和技术移民。过去,许多国家要求华侨华人完全接受居住国的文化;现在各国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侨民的多元文化性质。过去.华侨华人不是落地生根,就是盼望落叶归根;现在,他们却在两种文化之间自由游弋,成为不同文化之间联系的天然纽带。过去,华侨华人对祖国的感情更多地是基于祖国的积贫积弱而盼望中华民族的复兴;现在,对祖国的感情更多来自对祖国蒸蒸日上、繁荣发展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部分国家发展落后地区的策略和经验教训对我国西南地区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即政府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应给予切实帮助;西南地区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西南边境地区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应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4.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对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直接投资迅猛增长.但近年来,中资企业在东南亚国家的劳动用工过程中面临的劳动纠纷逐渐增多,不仅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不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投资形象.从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劳动法律法规、劳工标准和文化风俗等要素视角,探寻影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劳工风险来源,分析中资企业投资东南亚国家面临的主要劳工风险,并根据各类风险的来源、性质,按照投资前的准备阶段和投资后的经营管理阶段,分别从企业层面、政府层面提出劳工风险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可对这一问题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15.
贝叶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从云南经东南亚邻国到印度及欧洲罗马,有一条被称作"南方丝绸之路"的通道,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从民族分布状况来看,还早在二千多年前,壮傣民族的先民就频繁地活动或定居在云南大部及东南亚邻国的泰、越、缅、老等地,而这一地区正是"南方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地带,深受该民族历史上创造的"贝叶文化"的深远影响。当今,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地理环境,加强与东南亚邻国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交往,促进我省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中国文学在东南亚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经翻译后的《三国演义》在东南亚国家传播广泛,东南亚人民对三国文化有特殊的感情。本文分析了东南亚人民三国文化情结产生的原因,结合东南亚游客的消费习惯、行为特点、性格特征等,提出了针对东南亚入境旅游市场的四川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策略,以此扩大四川旅游在东南亚国家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加快四川省旅游强省和文化强省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国家具有多元的语言生态,多年来这些国家的语言政策都强调国语和官方语。近些年来基于母语的多语言教育日益受到这一地区人们的关注,一些国家制定了专门的基于母语的多语言教育政策并付诸实施。总体上对基于母语的多语言教育的政策支持和实施现状各国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各国也普遍面临观念、制度及资源方面的一些困境。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东南亚华文文学重镇之一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对中国的种种想象。作为想象原动力的故乡情结,长期表现为对中国的热情关注,即使描写南洋当地风物,所采用的仍是中国视角。国家认同转变后,中国想象逐渐出现了变化。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出于强调其独特性的需要,则将故乡情结虚化为原乡神话。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经济贸易的便利性受各国之间物流协作的影响,基于世界银行发布的物流绩效指数(LPI),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与沿线东南亚9个国家的物流绩效指数,利用Matlab分析工具的K means聚类分析法、SPSS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物流绩效水平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较高,东南亚国家物流绩效水平与中国差异较大,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海关效率低等问题影响着中国与各国之间的物流协作效率;为了改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跨境物流协作中存在的短板,建议加强各国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加强云南、广西等与东南亚国家相邻省份的对外经济合作与开放,充分利用丝路基金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确保投资资金及时到位,设立自由贸易区来提高双边或多边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构建物流大数据信息平台和智能交通系统等,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发展提供良好的跨境物流环境。  相似文献   

20.
郑和下西洋对东南亚各国产生了诸多影响:政治上,建立了东南亚诸国的和平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经济上,发展了这一地区同中国的商贸关系,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文化上,宣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增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