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CFPS2018年数据对于2018年个人所得税改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过测算MT指数、K指数、基尼系数、再分配效应与泰尔指数进行了研究,并且分区域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2018年免征额提高与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后,居民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提高;个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效应减弱,但累进性增强;分区域来看,个税改革前后收入不平等程度、个税再分配效应与累进性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改革和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可以看出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住房市场和价格变化的规律,一些房价调控政策具有明显的短期行为效应,房价越调越高,使得政府解决住房问题难度加大。到底是地价决定房价,还是房价影响地价,我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分区位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借助供求曲线和竞价线,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陈玉光 《城市》2011,(5):63-68
近年来,全国房价不断攀升,一般来说房价收入比在3:1~6:1为合理区间,即一套面积、位置等条件适中的住房的合理价格是一个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的3倍~6倍,而2010年我国城镇的房价收入比却达到了8.76:1,一些一线城市的房价更是高得让多数居民难以承受。  相似文献   

4.
我国土地财政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峥 《城市》2011,(3):54-61
近年来,我国房价持续上涨、地王频现、住房保障投入不足,而各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却节节攀升,土地财政已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政府公共支出规模也逐渐加大,土地作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资产,与土地相关的收入成为预算外收入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我国香港地区公屋退出收入及资产标准的设定看似宽松、有悖公平原则,但有其科学和合理之处。而美国在公共住房的管理中对物(即房屋)的管理仅仅是一个方面,对人(即公共住房的居住者)的管理也同样重要,为保持公共住房的居住质量,对租户的某些行为必须进行严格管理。从新加坡经验看,是否实行租赁型公共住房出售政策与地区公共住房供应总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相比之下,上海目前廉租住房的退出收入及资产标准太过严格,需要进行更多的人性化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讨论社会结构的分化时,最常见的是根据货币收入分配的差异来划分不同的社会阶层。其他形式的资源差异也往往被转换成货币收入。事实上,收入分配仅仅是了解社会结构分化的一个指标。现在,已经逐渐产生了其他形式上更为激烈、速度上更为迅猛的社会分化的机制,通过资产增值来积累财富就是这样一个潜在的机制。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可以将房价上涨当做一个中介过程,来讨论新的财富积累形式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鹏  梁国芝 《城市观察》2021,72(2):48-62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应当识别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利用2007—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面板数据,采用普通面板回归、门槛回归以及空间杜宾回归的方法,分析了房价、城市规模和科技创新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房价的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城市规模和科技创新投入都促进了科技创新;高房价对本市科技创新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房价对周边城市的科技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房价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单门槛与双门槛效应,随着房价门槛值的增大,城市规模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创新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小.上述发现表明,政府有必要进行宏观调控,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同时要建立大湾区房价协调机制,促进创新要素的合理分配,从而更好地促进大湾区的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8.
机会不均是贫富悬殊的主因 贫富差距是社会各个阶层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度收入分配差距存在是合理而且必要的.从实际情况来看,世界各国中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正之间取得完美的平衡,即使是号称"福利国家"的一些欧洲国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近年来我国职工的收入分配发生了一些结构性变化。其特点是:标准工资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奖金补贴所占比重则大大上升;工资外收入明显增长,从外单位所得收入也有增长;职工内部收入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行业和企业、事业、机关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由于分配格局的重新调整和贫富差距存在,分配不公不可避免。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方能正确解决、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0.
高峰 《城市》2015,(4):59-62
2014年是房价动荡的一年,面对因房地产市场不振、土地出让金减少而引发的地方财政告急,各地纷纷取消限购限贷政策,备受瞩目的北京双限政策却丝毫未见松动,这样的政策选择是否合理?笔者将从房价、房租与通货膨胀水平的比较,房价收入比和房屋租售比三个方面着手加以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从住房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提出舒解北京房价和房租上涨压力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住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住房保障也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全国"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数据,从服务感知、满意度和未来预期三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居民的住房保障满意度进行评估后发现,当前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存在一定程度的实物保障偏差、资金保障不足的问题,潜在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知晓度较低,对服务的便捷度评价一般。在住房保障满意度整体偏低的情况下,还存在群体间和地区间差异,但居民对于住房保障未来预期持有比较乐观的态度。这说明,我国城市住房保障的满意度提升和均等化改善仍有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城乡收入不平等对城市蔓延的推动作用,然后采用2008-2014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相关数据进行面板回归分析,同时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样本分别研究,检验了城乡收入不平等对城市蔓延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城乡收入不平等对城市蔓延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2)从区域视角来看,不同区域中城乡收入不平等对城市蔓延的推动作用存在差异,东部地区推动作用最大,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影响较小且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两个方面研究了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判断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都是存在的,而且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及金融市场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具体来说,随着中国股市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股票市场财富效应正逐渐由弱变强,其对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耐用品消费支出的影响上。同时,从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产生机制来看,中国股票市场既有直接财富效应,也有间接财富效应。从基于2001年和2007年的特征事实可以发现,在中国股票市场进行有效改革前的2001年,间接财富效应非常不明显,而到了2007年,间接财富效应则比较明显。从基于季度数据的协整检验的结果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对促进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发挥具有较大的改善作用。股票市场投资效应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对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的影响上,而且股票市场对投资的影响具有方向性,对房地产投资不具有促进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替代效应。从微观层面来看,股票市场的波动会影响企业家的信心,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股票市场波动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变化的Granger原因,但是中国股市影响投资的资产负债表渠道不明显。综合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可以判断,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已越来越显著。由此我们认为,股票价格应当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风向标,用以帮助中央银行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万春  乔博 《安家》2009,(4X):50-63
08年下半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中国亦难以独善其身。而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环节,楼市也步入寒冬。经过08年的调整,像过山车一样往上直冲的房价被遏制。近期,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效应不断累积,房价逐步回调,市场也有了趋好的势头。相对往年春节楼市的清淡,今年京城楼市局部区域出现了"反季节热销"的局面。事实上,从08年年底开始,北京、广州等地的楼市就出现了自用需求增强,买楼信心复苏的现象。到了春节后,股市渐有"牛"意,更让购房者蠢蠢欲动。楼市的波动似乎在表明:每当房价回落到一定程度,市场的刚性需求就相应释放出来。眼下,楼市"抄底"无疑成了焦点话题。价格是最大的诱因,观望的购房人在等待时机出手"抄底"。  相似文献   

15.
李景国  宋迎昌 《城市》2014,(6):52-57
正1998年~2013年,我国商品住房发展迅速,累计投资超过31万亿元,累计竣工面积约69亿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98年的18.7平方米提高到2012年的32.9平方米,居住条件大幅改善。近几年,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力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初见成效,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解决前景乐观。但不可否认,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和收入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公平分配存有分配程序、分配准则、分配感知、分配结果几个方面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分配的现状,进一步确保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公平应从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准则、优化分配程序、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分配的立法工作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收入分配中的集团因素: 1986-1995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天夫  王丰 《社会学研究》2005,20(3):156-181
本文分析城市在改革以来造成收入分化加剧的制度性因素。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集团类别,如地域、行业、所有制类型和工作单位,不仅定义了当时收入分配的规则,这些重要的制度性因素在形成中的市场经济中也得以延续,它们组成了改革以来促成收入分化快速增长和新的社会分层模式的制度性基础。个人收入由于不同的个人特征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收入分配还清楚地显示了依据这些集团类别分化的模式。各集团通过各种策略谋求集体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内部平等。从收入变化的结构上看,收入分化的加剧正是因为集团间收入差异的快速上升。在收入分化加剧的头1 0年,集团间收入差异的增长远远超过了集团内差异的增长。到了1 990年代中期,大约一半的收入差异增长能够为这些社会集团因素所解释。从理论上讲,分析城市收入分化也更应该重视这样的制度性因素而非个体特征  相似文献   

18.
高峰 《城市》2010,(4):71-74
房价收入比是指住宅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它是考察城市居民购房能力的一个通用指标。此数值高,意味着城市居民购房能力强;此数值低,意味着城市居民购房能力弱。在现今商品房价格逐年攀升,远远超过普通民众购房能力的时候,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住房保障政策,从而确保“人人有房住”,成为各级政府必须关注的焦点。本文将通过对反映各收入阶层购房能力的房价收入比指标的测算来检验北京市现有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以期对住房保障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浅议英国房价的过度上涨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建强 《职业时空》2008,4(10):61-62
近几年来我国的住房市场发展迅猛,房价一路攀升、屡创新高,远远脱离了民众的实际可支付能力,令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深受其苦。而在这同一时期内,英国也在经历着跟我国相似的房价畸形上涨,其上涨态势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处于领跑地位,考察分析英国的这一变化态势对于我们应对和规范我国的住房市场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城市》2009,(8):79-79
获得保障房后并非“一旦拥有.天长地久”。日前.全国第一部社会保障性住房地方法规——《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从规划到建设、从申请到分配、从使用到退出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条例》根据过去的实践对“退出”机制做了详细规定:已取得保障房后又拥有其他住房的,应主动申报并退出保障住房.退出的保障房由市有关部门按规定及合同约定回收或回购:承租保障房的.如果家庭、收入、住房等情况发生变化,也应主动申报,接受再次审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