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简论梵学研究与西藏的梵文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德 《西藏研究》2010,(1):50-64
梵学起源于古印度,流行于南亚及世界各地。梵藏翻译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作为民族文化交流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梵藏翻译活动,对藏族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哲学思想及社会文化各个层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西藏种类繁多的梵文文献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梵藏文献史料探讨海内外梵学研究史迹,简要分析、论述拉丁转写梵文与藏文撰写梵文之间的特点和异同,说明梵文文献研究最早起始于我国内地和西藏,文化交流是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拉萨藏回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拉萨藏回的定义进行界定.拉萨藏回,是对拉萨回族的俗称,是指当前户籍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地区,接受部分藏族生活习惯,与藏族通婚,穿藏装,说藏语.但信仰伊斯兰教的法定回族.其次,本文从历史族源、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三个方面陈述拉萨藏回的主要文化特点.最后,根据上文拉萨藏回的文化特点分析其引发的思考,即拉萨藏回是伊斯兰文化在西藏本土化的结果,体现了文化的适应性特征;拉萨藏回所反映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变藏的文化表象,而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谐相处的良好范式.  相似文献   

3.
吐蕃法律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时期是藏民族发展史中重要的历史阶段。吐蕃的法律文化渊源深远。它既源于吐蕃本土习惯和苯教文化 ,也受到中原佛、道、儒文化和印度法文化的影响。研究吐蕃法律文化的渊源和特点 ,是考察藏族法律文化嬗变历史规律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以及历史上藏族与周边地区频繁的政治接触与文化交流,使来自不同地域的艺术传统和文化元素在西藏高原激荡碰撞、互动交融。尤其自元代对西藏主权控制的完成,使大量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中原文明源源不断的渗入藏区,融入藏民族博大的精神世界,形成独具特色的藏族装饰图案艺术。藏族装饰图案在吸收内地文化艺术元素的同时,又保持、发展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出藏族装饰图案在多元文化互动下的交流融汇和本土化的发展创造。  相似文献   

5.
藏族首饰以其独特的风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着藏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集中体现在其装饰语言即首饰纹样上。藏区地域广袤,不同地区的群众所佩戴的首饰在形制和纹饰上有很大差异。文章以田野考察为依据,从区域文化特点入手探讨了嘎玛藏族传统首饰纹样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岷江上游羌族宗教信仰是多元混杂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因素,又有现实的因素.历史的因素可追溯到古羌人时代,从那里我们可寻羌族宗教信仰之渊源的一些踪迹;现实的因素可从羌族地处藏彝走廊,受汉藏文化影响的现状中去采撷一些实际的表现.本文拟就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藏文化因子,羌族天神信仰与藏族民间宗教信仰的渊源,羌族和藏族有关人类起源传说的相似与区分,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与佛教文化的糅合等方面对羌族宗教信仰与藏文化的关系作一较为深入的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是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而丰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一个自强不息、富于开拓精神的民族,她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增添了许多光彩夺目、独有风格的文化珍宝。在这里,我们就藏、蒙两族人民的历史往来,看看藏族的优秀文化在历史上如何影响蒙古族的文化发展,而蒙古族又是怎样对待藏族文化的,从而也可以看出藏蒙关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8.
略论藏传因明的特征及其逻辑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因明学说改革并发展了印度因明,将印度因明理论融化于藏民族文化之中,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逻辑理论体系,它即是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又是一种现实的民族文化现象,它蕴含着藏族文化的传统特质,体现藏族文化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9.
藏族法律文化体现了藏族社会、藏民族数千年来为了实现生存发展而创造的特殊的社会秩序,从而对社会进行有目的调节和控制。离开藏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孕育这一文  相似文献   

10.
由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办,我区部分青年藏学工作者发起的《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10日至15日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举办。来自北京、青海和西藏各地区的青年藏学工作者共6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其中90%以上是藏族青年代表。会议收到青年学者们有关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宗教、哲学、语言、文学、教育、医学、天文历算等各学科的藏、汉文研究论文50余篇。从青年学者所提交的论文来看大都以藏文为主。与会者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时期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观念的冲撞、融合等,历史与时代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巫达 《民族学刊》2012,3(6):1-7,96
由于三星堆的许多文化现象(如巴蜀图语)一时不能被很好地解读,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转向与三星堆在地域空间上更为接近的西南彝族文化,试图从彝文来探寻三星堆文化里的"巴蜀图语"之谜。对彝族文化与三星堆文化关系的研究,应从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字学等学科的视角,通过古彝语构拟、探寻古彝文符号及周边族群的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关联等途径来进行,并组建一支学科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积极争取科研资助,以使"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研究"走上国际学术舞台。  相似文献   

12.
苯教塞康文化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公元7世纪以前的苯教[1],许多文献都有记载,但是由于它们大多数为伏藏文献,后世之作,加上藏文创制的年代尚无定论,所以其可靠程度受到了质疑。可青海湖地区的塞康文化却是吐蕃苯教一脉相承的延续,是吐蕃苯教的活化石。但是,学术界对此从未进行过研究,成为苯教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在1996年对热贡苯教进行的调查的基础上,笔者为在印第安那召开的第八届国际藏学会撰写过题为《青海湖地区的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传播区域、发展状况、所具优势和特色以及对青海文化旅游所起的作用和助推青海旅游文化大产业向前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文化系统之一,它是阿拉伯民族和其它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结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化尤其是欧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对于东方文化包括中国文化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在世界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论蒙古族科尔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文化是指蒙古族科尔沁地区的区域文化。“科尔沁”既是蒙古族古老部族的概念,又是地域地理概念。科尔沁文化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草原文化多元一体中的一个重要区系,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这主要取决于科尔沁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科尔沁文化内涵丰富,里面蕴含着“崇尚英雄”、“辅佐社稷”、“追求发展”、“热爱故乡”、“保护生态”、“坚忍不拔”等人文思想。特别是科尔沁文化所折射出的“坚毅、包容、创新、进取“的人文精神,为我们今天建设先进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优良传统应当很好地继承,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为科尔沁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略论藏族古代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格勒 《中国藏学》2002,(4):6-21
本文试图依据历史文献与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的材料进行综合论证。从中华民族文化源流的宏观角度论述藏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历史渊源关系。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 ,提出自新石器时代起 ,中华大地上存在着三大考古文化系统和三大民族系统。这三大古老民族文化区域系统的更高发展层次便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系统 ,证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源和多元一体的历史渊源。第二部分 ,主要论述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藏族古代文化与中华大地上三大古老民族文化区域系统的历史渊源关系 (重点放在与中原地区的文化联系上 ) ,证明藏族及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吸收和融合中华大地上三大民族系统的文化成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试图结合考古发现和藏史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旨在勾勒出史前藏文化的相状,并阐述其所具有的本土特质及其在文化传播和互动中所表现出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多样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多样性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前沿问题。本文以国内外学者关于文化多样性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化多样性的形成与影响、文化的发展方向、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回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回顾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状况,总结校园文化潮起潮落的主要原因,分析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现实密不可分的关系,探寻校园文化的发展规律,认为校园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成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兴安岭原始森林的驯鹿鄂温克人①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以他们共同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了我国独一无二的以驯鹿肉和野生动物肉为中心的肉食文化.这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为我国丰富多彩的饮食世界及其文明增添了新的内涵、新的色彩、新的内容和形式,成为我国饮食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该文从饮食文化角度,分析了驯鹿鄂温克人的肉食类饮食结构的内容、形式、特征以及与此相关的礼仪、禁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