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新跃  周驰靖 《云梦学刊》2007,28(2):160-160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古代文史哲的跨学科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尤其堪称典范。程千帆、罗联添、傅璇琮诸先生筚路篮缕,开跨学科研究之新风,不少中青年学者继起,积极致力于唐代文学与政治、文化、风俗之关系的探讨,涌现出不少颇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李德辉新著《唐代文馆制度及其与政治和文学之关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版)就是他继《唐代交通与文学》一书之后又一部唐代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2.
喜剧姿态与悲剧精神--从王朔、刘震云、王小波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文学,就聊我们熟悉的一些当代作家以及相关的文学现象。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最近20年进展的比较好。但出现了一个突出的情况,就是几乎所有学者在做过充分的了解和研究之后,都要摇一摇头下一个结论说,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不好。其中很多学者最后都转向了,不搞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了,将自己的研究目标转移到历史、哲学。文化等等别的领域去了。 我想这些人的判断总归有他们自己的充分根据。好像不少读者也有这样的看法。有一回我在自己任课的班上搞随堂调查,问大家现在读什么书。尽管我给他们讲的课是2…  相似文献   

3.
卢英宏 《云梦学刊》2009,30(4):109-114
唐代是反战文学的自觉时代,反战文学繁荣发达。杜甫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写了不少反战的诗歌。《兵车行》、《洗兵马》、“三吏三别”就是其反战诗代表作。正是有了他对苍生黎民的同情,有了对社稷江山的忧患和对穷兵黩武的批判.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圣地位。  相似文献   

4.
"文学史意识"与"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国文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杨 《江汉论坛》2002,(3):80-8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界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所谓的“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重新变成了一个“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在接连参加几次有关的学术讨论会的过程中,置身于辩论激烈的会场,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因为这样的场景在80年代是不可想象的。在80年代,“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根本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甚至在大学中文系的课堂上,它们都会被毫不犹豫地忽略乃至省略。在80年代的文学史叙述中,公式化概念化、政治化的“文革文学”,乃至“十七年学”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樊宝英20世纪60年代由德国学者尧斯和伊瑟尔创立的接受美学,主张从读者的视野来研究文学,给西方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在不到20年时间里,东进西渐,迅速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美学大潮。在面对涌进中国大门的西方当代接受美学,对它进行...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的唐代文学研究可说是突飞猛进的。与之相应,李商隐研究也是成果丰硕,达到了学术史上的一个新水平。刘学锴、余恕诚二位先生所著《李商隐诗歌集解》便是这方面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此外,不少研究者依凭传统研究的深厚基础,采用新的方法,新的理论,别开李商隐研究的新境。可以说,当前的李商隐研究是唐代文学研究中取得很大成绩的一个方面。然而,我们把这一课题放到更大的范围内来考察,放在世界唐诗研究的范围内来审视,则深感有关的研究不仅有待深人,而且其中还有不少须待修正之处。本文拟对李商隐研究的历史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7.
印尼二十年代的文学是指从1914年开始至1932年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二十年代对印尼新文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印尼新文学刚刚诞生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时期,其中长篇小说的成就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说到“十七年文学”,至今还是有人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型构之中,仍然以政治/艺术的两极对立的评价模式,简单地否定其所具有的文学史研究价值,因其强烈的政治色彩而将它与“文革文学”一起摒弃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之外,不承认它与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内在连续性。我认为,孤立地从所谓的“文学性”或“审美价值”的单一角度来处理“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显然是意义不大的。因为所谓的“文学性”或“审美价值”本身就是需要质疑的。什么样的“文学性”或“审美价值”?这样一种标准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历史地形成的?即…  相似文献   

9.
一、重建中国古代按受诗学的可能性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西方文学研究领域内出现的一种新的理论学派,它由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尧斯和伊瑟尔等五位年轻的美学家首创。这派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研究文学问题,认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在阅读过程中由读者重新赋予的,读者是作品的“真正完成者”;接受美学还把上述思想推广到文学史的研究之中,认为整个文学史都是读者接受作品和作品在读者中产生影响、形成特定效果的历史。接受美学的一系列理论主张给西方的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因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就…  相似文献   

10.
去冬今春 ,我分别在北京的《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刊物上读到过陈友冰先生的两篇专文 ,即关於近五十年来海峡两岸唐代文学研究比较 ,以及台湾学界唐代文学研究述论。现在我有幸在正式出版前通阅全书 ,不期有两种心情 ,一是感谢 ,二是钦敬 ,油然而生。我想这不单是大陆学者 ,就是台湾学者 ,也会与我有同感的。所谓感谢 ,我确实认为 ,我们现在正是处於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 ,对新世纪学术研究来说 ,信息量将是促进发展、提高品位的重要因素 ,谁在这方面作得富有成效 ,谁就将居於先行者之列。近五十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包括唐代文学研究 ,由…  相似文献   

11.
金融工程与企业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风险管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经济学界和企业界备受关注的热门学科,其主要成就在于对纯险市场的研究,其中70年代发展起来的金融工程学更是备受注目。目前国内有关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多数研究侧重于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分析,显然不能推及至普通企业。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使人们比以往更加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金融工程的意义也更加凸显。本文即试图论述金融工程在企业风险管理领域的运用。一、企业风险的本质对风险进行开拓性研究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  相似文献   

12.
当前,对20世纪文学的思考仍然是学界所关注的焦点。尤其引起我深 思的是中国20世纪后半叶,即建国以来这段文学历史的命运走向,即在目前所流行的史学研 究框架中,当代文学史不能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什么?当代文学史讨论翻来覆去乏善可陈的原 因何在?坦率地说,我对中国文学的研究现状,特别是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格局感到非常悲观 。现在很走红的一批研究者只是把西方后现代理论一知半解地移植过来,简单地作为中国后 现代派研究方法介入到文学史写作中。而在我看来,这种自80年代以后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 论来梳理中国八九十年代文学的治史方式,与老化了的治史思维实际是一脉相承的。我深感 在这种貌似很新的“操作”手段背后,隐藏的是低水平的学术重复。面对纷纭复杂的文学现象,我们究竟该采取怎样的心态与方法来梳理文学史?改变思想方 式的根本,我想是应该先审视一下当前文学史研究的三种格局:一是对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 重新排列座次。这种研究方式一度在学界非常流行,而在我看来这种学术风气对研究生的培 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二是以“空白论”来回避历史。比如对待“文革”文学,不少研究 者就采用把该段历史淘汰出局,抹掉它在文学史上任何痕迹的粗暴态度。三是把过去在文学 史上因政治等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文献学视角四川大学的祝尚书先生继《宋人别集叙录》(中华书局,1999年)后,又推出其姊妹篇《宋人总集叙录》(中华书局,2004年),对宋代文学文献的历史遗存状况和现有的版本目录资源做了全面系统的清理,实在是厥功甚伟!这两部力作的出版,标志着宋代文学文献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世纪80年代初,中华书局出版的万曼先生所著《唐集叙录》,对唐代现存别集的版本源流做了全面清理。研究宋代文学的学者,一直期待着有同样的著作来董理宋代文学文献。如今有了祝先生这两部书,至少在文献的版本目录研究方面,宋代文学研究与唐代文学研究有了一比!…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个人化写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实文学关注人性的传统从“五四”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这种“个人化写作”可以看作是人性的一种回归并更加深入,在创作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从“先锋派”到“新写实主义”、女性写作和新生代的都市时尚写作等方面。尽管其中有成就也有局限,但文学对人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5.
略论中西文论接受思想的异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60年代由德国学者尧斯和伊瑟尔所首创的接受美学,因主张从读者的视野来研究文学,给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因而迅速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美学大潮。当我们面对涌进中国大门的接受美学,在对它进行研究消化的同时,不能不考虑到本民族文化传统中固有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16.
刘小新:90年代至今,你出版了四部学术著作,即《冲突的文学》、《文学的维度》、《隐蔽的成规》、《双重视域》。这些著作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理论联系?每一部著作的思想重点又在哪里?南帆:80年代后期,我开始构思《冲突的文学》──尽管这部著作90年代初期才出版。那个时候,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这些概念已经风行;另一方面,“寻根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这些命题又明显地喻示了另一种文化意向。这种状况让我察觉到,深刻的文化冲突正在展开。《冲突的文学》选择了20个问题,分别从“生存现实”、“…  相似文献   

17.
《唐翰林学士传论》(辽海出版社2005年版)是一部全面而完整地反映唐代翰林学士制度与文学关系的专著,从全新的角度探讨唐代社会风尚和知识分子的生存方式、命运,填补了唐代翰林学士史料与研究的空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对当前唐代文史研究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唐一代,号称“天予私人”的翰林学士群体在唐代政治及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至今为止学术界对此认识不足,研究不够。现有的研究亦多从史学的角度出发,对其与文学的关系则鲜有涉及。《唐翰林学士传论》一书,为此开拓了一个新的学术空间。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从不同的角…  相似文献   

18.
论山西抗战文学的特殊形态王巧凤山西文学从20年代到30年代初,一直比较封闭。是抗日战争,点燃和助产了山西文学。战争打破了地域界线,外地作家、艺术家奔赴山西抗日前线,与本土作家、艺术家汇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文艺大军,催生和发展了山西的抗战文学。因此可以说,...  相似文献   

19.
陈涵平 《学术研究》2002,(7):135-137
饶子教授的《比较诗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是一部论文选集 ,它辑录的24篇文章 ,记载了饶先生自新时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比较文学和比较诗学研究中的主要思考 ,虽为单文独论 ,却自成系统。全书在诗学理论的涵盖下展现出一条既多姿多彩又脉络清晰的研究路径。80年代 ,饶先生以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为重点 ,力图在中西基础文类的生成和发展、中西诗学范畴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中寻求中西诗学的一些共同规律。90年代则侧重于海外华文文学诗学层面的研究 ,尝试通过对华文文学这一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文学现象的剖析来拓…  相似文献   

20.
一、20年改革回顾与反省回顾国有企业20年来的改革历程,尤其是90年代初转变改革思路之后,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如果从市场经济的原则看,中国的企业改革还未曾破题,道路还很长。首先,市场的竞争原则未能形成。具体表现是明显存在所有制歧视,非国有企业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