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对目的论下的翻译法则进行了简要解读,讨论了关联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以及合作原则对翻译目的论下的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的解读。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为我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建议:译者要重视翻译理论和语用学原理的相关性,以实现翻译理论的拓展和深化,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方法或策略必须通过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三个法则是: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依据目的论的基本原则重释了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并基于严复所处时代对翻译的特殊需要,从目的论视角解析了严复在译著<天演论>中为启发民智、保种自强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即在内容上对原文有选择地进行取舍和改造,叙述人称用第三人称进行译叙,文体上采用古雅文体.  相似文献   

3.
从目的论理论出发 ,结合其两大支柱准则即目的法则和忠诚原则探讨了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的问题 ,认为异化与归化并不是矛盾的 ,它们可以在目的论理论的指导下并存。  相似文献   

4.
以文本目的为翻译准则的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文章通过对目的论涵义的主要特点,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法则以及语言功能的认知分析,重点阐释了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翻译目的论强调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运用目的论的三个主要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分析了内蒙古通辽市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错误,并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论将翻译目的作为指导翻译行动的最高原则,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它主要包括三条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本文主要运用这三条法则来分析林纾与魏易合译的《黑奴吁天录》,重点阐明:这样一个在传统理论框架中"不忠"、"不信"的译本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在特定翻译目的的操控下,采用特定翻译策略的结果;译本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翻译目的,因而是成功的,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翻译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即目的决定方法.从目的论理论出发探讨<孔乙己>一文中文化因素的异化与归化翻译方法,可以认为异化与归化并不矛盾,它们是在目的论理论的指导下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应该并存并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8.
翻译目的论——松开译者脚下之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目的论是西方翻译功能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当代翻译界引起巨大反响。本文分析了目的论提出的理论渊源,描述了目的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详细介绍了目的论的三个基本原则。文章指出,目的论的提出,在翻译理论研究、译者翻译策略选择、译员培训及如何评价译文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的核心理论,它认为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有着唯一的目的性。两者的结合必然使二者相得益彰,一方面目的论指导着广告翻译,另一方面,成功的英汉广告翻译也处处能看见目的论这只"隐形的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翻译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学者认为翻译目的是决定翻译的最终因素,他们注重的是翻译的功能。其核心内容可概括为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文章分别阐述了目的论三原则在科学翻译中的应用,从译文功能角度解释了科学文本中不同翻译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翻译目的论是从译文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一种解构主义理论模式,它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翻译的实用性。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性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译文文本的生产活动。在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和忠诚原则中,目的原则是首要的原则。本文简单介绍了目的论的一些基本内容.指出了它对翻译实践活动的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浅谈翻译目的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翻译目的论反映了翻译理论的全面转向 ,即由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以及侧重形式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观。目的论认为 ,译本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三个总体原则 ,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精当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论主张译者需要结合译语的预期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是对传统的对等翻译理论的革新。本文从目的论及其法则出发,以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为样本,选取该景区部分典型的旅游文本为例句,从目的论维度来诠释旅游文本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论在法学著述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目的论作为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是一种从翻译行为的目的性出发来决定翻译策略的理论。而法律翻译也应该是建立在特定目的之上的行为。文章以目的论的三个法则为基础,探讨翻译主体的意图性、译文的可接受性和文化的特殊性在法学著述的翻译策略选择和译文质量控制上的作用,并具体讨论法学著述翻译中的几种翻译失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论三原则视域下《京华烟云》的文化传输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论”三原则的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它在具体的语境下制约着“连贯法则”和“忠实性法则”。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因特殊的文化传输目的而采用了“纪实翻译”为主的翻译策略,成功地向西方读者进行了中国文化传输,应证了目的法则的主导性以及它与和忠实性法则的一致性,显示了目的论对文化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翻译理论大多把"信"作为翻译的首要原则,强调译文要在最大程度上忠实于原文,文学翻译更是如此。而翻译目的论则认为"信"并不是评价一部译文优劣的最高标准。本文讨论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信"和目的论的"忠诚"之间的关系,并用翻译目的论的观点对《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文学翻译中的"信"是相对的,目的论也可以用于指导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阐释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适用性,以及在目的论指导下广告翻译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译者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论在林业科技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文本类型和目的论的三大法则出发探讨了把目的论应用于林业科技翻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德国的目的论以翻译目的为核心,摆脱等效论的束缚,有利于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林业科技文献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较新的西方翻译理论。本文从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入手,着重探讨这些原则在商务口译中的应用,以及商务口译人员应当如何应用这些原则,帮助贸易交易双方实现沟通,并提高商务活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德国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摆脱了传统对等理论的束缚,以文本功能为基础,以目的法则为主导,主张翻译标准多元化,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为翻译活动的诠释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结合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两大支柱理论——文本类型学和目的论,探讨商标名称的文本功能及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