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更是新农村建设者和推动者.政府要尊重农民的自主性地位,广泛吸收农民建设新农村.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和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转变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有限政府,使农民有机会参与新农村的建设,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定位只能是针对掌握了丰富人财物资源的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而言,这对基层政府正确处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定位是一个误导,极有可能导致新农村建设中"公园意志"的出现.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自发形成的"家园意志"是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根本主体地位在主观意识形态上的反应.正确认识两种意志的主体、本质、特征和局限,是处理好在基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和农民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论新农村建设主导与主体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性功能的发挥应该是互动的。政府主导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的必要条件;富有主体性的农民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载体和决定性因素。实现新农村建设主导与主体的良性互动,须遵循以民为本、职责明确及多元化原则,构建市场型政府,并不断增强农民的自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4.
周大仁 《中南论坛》2006,1(1):32-33,3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要抓好五大工程: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农村医疗卫生工程、农村文化工程、农民创业工程和村民自治工程。政府要转变职能,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5.
论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和支持。农民、政府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必须明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民是主体中的主体,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力军作用,提出了要不断增强农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惠农工程,政府主导与乡村社会自主性是其两面。应用问卷调查法、深入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以江西省葛镇的新农村建设状况为例,实证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与乡村社会自主性的关系,从中得出启示:两者是辩证的关系,此消彼长,不能同时消失。并据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政府持续重视新农村建设,但阶段重点不一样;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素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如此,提高乡村社会自主性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长久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对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农”问题,说到底是个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延伸。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切实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要肩负起领导重任。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乡镇基层政府必须正确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增强自身的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对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干涉,尊重农民主体的意愿。农民主体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必然存在自我的利益表达,这些自发的利益诉求必须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得到很好地保障和落实。基层政府意志与农民主体意志可能存在冲突和博弈,正确认识两种意志的本质、特征和局限,是处理好基层政府和农民主体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县乡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领导者。然而,县乡政府现有的职能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转变县乡政府的职能。一、新农村建设对县乡政府职能定位的具体要求县乡政府最贴近农民,更容易获得和把握农民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信息,由县乡政府分析利用这些信息,可以避免信息在政府间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辽宁省法库县冯贝堡村进行的访谈和对400份面向农民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从基层农民的视角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状况,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有关主体、主题和主导的问题,指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和谐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党在基层农村的执政体系中相对薄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宏伟目标,标志着党的农村农民政策的重要转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党的执政能力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实现党的基层执政能力的增强;通过党的基层执政能力的增强可以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农村文化建设落后、文化产业不发达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从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现状入手,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一步分析了文化产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以农村文化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各项建设成果的取得、巩固和继续推进需要政府、企业乃至其他社会组织的密切合作.农村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能够实现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多元化,还能够在培育符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构建安定和谐的村庄新秩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侵权行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规划先行.本文结合绩溪县的村庄规划实践,探讨了当前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村庄合理规划建设的重要性,并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与福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一致,相互促进。在论证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新农村建设优势所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闽台农业合作对福建新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推动福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选择,旨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契机下实现福建新农村建设和闽台农业合作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直是广大国民的迫切愿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之初,农民自发首创走上自下而上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改革实践之路;随即,党和政府大胆决策,一步一步既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地主动引导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化改革的三个推进发展阶段的历史进程,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新世纪新阶段实施的"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和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明确了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科技的强有力支撑这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农业科技在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同时兼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推广2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农村的内涵,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从统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概括,就是要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农村。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就是培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个根本。本文以此为思路,对我国农民素质现状进行说明,并分析了农民素质较低的原因,接着对新农村建设下新型农民培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最后对如何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即大力发展农民义务教育,办好农村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浅论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地方农业院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地方农业院校多年来始终坚持围绕本省新农村建设实际需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各地方农业高校服务本地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