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茶叶出口面临的技术壁垒有:发达国家的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国内食品卫生认证标准以及国家商检局的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这些技术壁垒使贵州茶叶出口陷入困境。贵州茶叶农药残留达标状况的调查表明:首先要转变营销观念,增强绿色生产意识,创造市场需求;生产上应强化茶叶农药源头管理,科学合理防治病虫害;尽快完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内茶叶农残标准建设;建立茶叶出口基地,提高产品质量,走发展品牌的道路,最终实现贵州茶叶产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夏令电器市场,让品牌更出众、名品更普及、消费者更放心,由温州市总商会、温州市家用电器协会、《温州瞭望》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温州市首届夏令电器十佳品牌评选活动.通过对入围品牌经营业绩、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以及消费者投票等的综合评定,结果已经揭晓。现将荣获"十佳"的夏令电器品牌名单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饮茶制茶的国度,极具魅力的中国茶叶甚至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更让美国走上了独立的道路!但在世界的舞台上,却没有一个能够让世人瞩目的中国茶叶品牌!这是中国茶叶的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遗憾。  相似文献   

4.
斑马老师端起一只玻璃杯,杯底有少许茶叶。"大家注意观察,我要沏一杯茶,你们看看杯子里的茶叶美不美?"说着,他将开水倒入杯中,茶叶开始旋转翻飞。大嘴兔子情不自禁地说:"真美呀!它们像跳舞一样。"斑马老师问:"跳的是什么舞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起来:"新疆舞!""朝鲜舞!""芭蕾舞!"……斑马老师把这杯茶水举得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5.
以安徽省茶叶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品牌管理能力、品牌市场能力、品牌关系维护能力以及品牌基础能力四个方面入手,建立安徽省茶叶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选用具有安徽区域代表性的四大名茶代表企业——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和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茶叶企业品牌竞争力测度。结果表明:安徽省茶叶企业品牌竞争力不高,四家代表企业内部在品牌竞争力的不同方面存在短板。因此,建议通过完善品牌服务体系、整合供应链、健全市场环境及品牌管理体系等来促进安徽省茶叶企业品牌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6.
茶叶安全性消费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600份《茶叶安全性消费者评价》调查问卷的分析表明,愿意购买安全茶叶的消费者占80.5%,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于安全茶叶的相关信息主要来自电视、报纸等传媒工具及茶叶产品外包装说明.另外,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收入、家庭人口、居住地等都会对其购买意愿产生影响.总体而言,无论消费者从事哪种职业,大都很关注安全茶叶的消费,尤其是家庭人口在两至三人之间的城市人及受教育程度较高、月收入居于中上水平的消费者购买意愿最为明显.但具体到购买行为,仅受访者个人每月所得和受教育程度两项具有显著性.受访者愿意支付购买绿色茶的每斤价格增额,随每月所得提高一个组别而增加;而受访者愿意支付购买绿色茶的价格增额则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浩月 《今日南国》2007,(17):76-77
月到中秋分外明,我把问候遥相寄:皓月当空洒清辉,中秋良宵念挚心:祝愿佳节多好运,月圆人圆事事圆!转眼间,中秋节就到了。笔者看到,南宁市的不少品牌茶庄已纷纷瞄准中秋节这个大"蛋糕",以期在茶叶销售三大旺季中抢得先机。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元明时期的茶业发展概况以及茶业管理制度进行了阐释。文章认为,元明时期茶叶茶区、茶叶品种、消费方式均出现了重要变革。在茶业管理制度上,除了继承唐宋时期的榷茶制度外,茶叶贸易出现了重要的革新。这些变革过程是统治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也是历史路径依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选择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老字号品牌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的预测试,选取了"全聚德"和"便宜坊"两个母品牌以及月饼、汉堡、茶叶和咖啡四种感知契合度不同的虚拟延伸产品。设计了两个母品牌和四种延伸产品不同组合的八个版本的调研问卷,对老字号品牌延伸中消费者创新性的调节效应进行调研。通过大样本调研数据得出结论:延伸产品与母品牌之间的感知契合度正向影响老字号品牌延伸态度;消费者创新性反向调节感知契合度与品牌延伸态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不对称与茶叶营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茶叶市场营销中存在着消费者与经销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从茶叶市场营销的实际出发,详细阐述了信息经济学和不对称信息理论及其在茶叶营销中的市场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茶叶营销困境,提出了克服茶叶市场营销信息不对称对市场不良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选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等3个指标,对中国和印度两国茶叶出口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当前印度的茶叶出口竞争力强于中国。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认为中国茶叶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树立茶叶品牌,规范茶叶出口竞争市场;开拓绿茶的国际市场潜力,加快红茶品种的发展;强化出口茶叶的质量安全,完善茶叶市场交易流通机制,建立统一的茶叶市场拍卖平台,以提高我国茶叶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综合分析和对比方法对目前中国茶叶生产、加工、贸易、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茶叶的内在质量和安全状况有明显好转,但仍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如茶叶中农残、重金属含量、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和粉尘污染等,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提高茶叶品质的对策应从政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四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陈椽是中国著名茶学家、世界农业科技名人,对安徽茶叶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数十年中,改革茶叶科技,推进安徽名优茶发展,为安徽恢复多种历史名茶、创制一批现代名茶;在教坛与茶区生产第一线,为安徽茶叶科技的持续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几度撰著《安徽茶经》,总结茶叶科技实践,形成茶叶科技理论,赋予《安徽茶经》重要的学术史价值。陈椽为茶叶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光辉典范,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从制度压力的视角,构建相关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湖南省茶叶产业的调研数据对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公共品牌建设的动力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制度模仿压力包含的感知竞争者参与和感知竞争者成功对于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公共品牌建设驱动效应均不显著;制度强制压力包含的感知政府资源优势对于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公共品牌建设驱动效应显著,但感知消费者资源优势对于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公共品牌建设驱动效应不显著;制度规范压力包含的感知社会价值和感知自我价值对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公共品牌建设驱动效应均显著。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动员、消费者参与、生产经营主体社会价值实现等方面对公共品牌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茶叶品牌构建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域之一,其茶产业以绿茶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把茶叶生产纳入整个农产品品牌建设规划之中,茶叶的品牌构建呈现出由做“名茶”向做“品牌茶”的转变,先后经历由做“名茶”向做“品牌茶”、“一县一品”战略的实施、“浙江绿茶”品牌战略的提出等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陕西茶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陕西茶产业概况的基础上,针对陕西茶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茶农分散经营、龙头企业带动不够、产品结构单一和茶叶品牌等方面的困境,从成立专业机采服务队、推动土地流转、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区域品牌和做强企业品牌、推广适生优良品种、推进茶文化体验旅游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陕西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宋观 《国际公关》2014,(5):56-57
正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对于人的重视,乃至人性的发掘。而对于品牌的讲故事需求,则更反应了当下社会大众对于品牌更高追求——让品牌得以更性感地与消费者沟通漫长的市场化转型之路,让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有着因时而异的"着眼点"——从八十年代以"夯产品"来保障品牌,到九十年代以"铺广告"来曝光品牌,再到零零年代以"拓渠道"来落地品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注重品牌建设的企业,往往能成为所属行业的拓路人,甚至成为行业第一梯队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8.
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原因,微生物污染很难控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茶叶的品质.近年来随着茶叶出口数量的增多,如何有效地减少茶叶中的微生物含量,成为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采用^60Coγ射线辐照杀菌,能有效地提高茶叶的卫生质量,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性.本文就辐照剂量对茶多酚、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含量及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感动还在     
流沙 《社区》2009,(12):64-64
一位老乞丐,走得非常累了。到了一户人家门口,他想讨碗水喝。有个孩子坐在门口,便进屋去倒水,主人说:“倒杯热水吧。”孩子取了一次性杯子去倒热水。主人看那乞丐一头花白的头发,又说:“大过年的,给他加点茶叶。”孩子于是加了茶叶,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端到老乞丐的手中。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主要茶叶产区的安徽省,茶叶产量逐年上升,但是其出口状况却不容乐观。为了找到突破瓶颈的方法,从安徽茶叶出口现状出发,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分析了茶叶出口面临的困境,认为阻碍安徽茶叶出口的外部因素是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壁垒逐年提高,内部因素是茶叶种植及加工阶段的卫生条件不好,粗放式经营导致茶叶中的不健康物质含量超标。其次,从HACCP视角出发,分析了突破茶叶贸易瓶颈的大方向,并对HACCP体系在安徽省实施的可行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突破贸易瓶颈最主要的方式是提升茶产品质量,对内严格监控卫生风险点,对外实时关注贸易壁垒新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