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孔子语录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译文:"君子不因为某人的话说得好就推举他,也不因为某人不好就否定他的一切言论。"  相似文献   

2.
“温良恭俭让”作为一个完整的集合体在《论语》中仅出现过一次。《论语》原文作如是记:“子禽问于子贡日:‘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问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日:‘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从子贡的话里我们体识到了“温良恭位让”在孔子思想观念及诸多行为中的重要性。这个重要之点几乎就是孔子“仁”学思想和全部观念的根基以及归着点。“温”在孔子学说中有多种表述法。“温”是一种态度。一个人面对纷繁多变的外在,总要做出自己的反映。孔子教导人们要有较为得体的应变方式,“过”与“不及”都是失…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年轻型”老人,是一个闲不住的人。1993年底离休后,我的生活安排得仍然很有节奏,很有规律,既保证了身体健康,又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人们说我越活越年轻了。我的健康之道是“三字经”,即“唱、跳、写”,也就是体脑交替、体脑结合、体脑相济的健身方法。 唱。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喜欢听音乐和唱歌,  相似文献   

4.
孟称舜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戏曲家,但他的生平事迹已难详考。他入清以后的著述亦散佚殆尽。当今的研究者经过悉心搜讨,发现了孟氏的诗文若干篇。最近,我翻阅清人周亮工的《尺牍新钞三集》,见其中收有孟称舜《答人言谤书》一文,并有“子若子塞,浙江会稽人”的注释。此文迄今尚未被人提及,故迻录于下,供研究者参考。承示云:“韩子曰:‘道高而谤至。’今子谤言日闻,意子道高所至欤!”呜呼!足下之言,其谀我耶?抑讥我耶?不佞无退之之才,而同其阨,命坐磨蝎,动与谤俱。退之云:“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斯言若不以得谤为恨,而以得谤为喜。夫人之谤我者,将以毁我之名也;谤至而名随,则其谤我也,不滋以益我乎?顾舜但有其谤耳,  相似文献   

5.
一、启发式教学涵义的丰富与发展 启发式教学源于孔子的教学思想。它的主要涵义是启发思维。孔子主张“不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不启(谓开其意),不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不发(谓达其辞)。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认为“心愤口悱”和“举一反三”是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应该是在学生达到“心愤口悱”的境界时加以启发。《学记》又进一步指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应该是“善喻”,其途径应该是引导学生而不给予牵掣,鼓励学生而不加强迫,开启学生而不越俎代庖。  相似文献   

6.
杜贵晨 《南都学坛》2010,30(2):48-53
《野叟曝言》写文素臣身世、禀赋、名字等均有取于孔子,其形象设定为全书描写"素臣是孔子"的基础。"素臣是孔子"一是表明这一形象的塑造虽不免作者自身的影子与幻想在,但总体上是就孔子与孔子之道所作的演义;二是本书所写是就孔子当时作为素王不得行其道的翻案文章,乃为圣人得时有位平治天下的想象之辞,是清中叶世衰而又理学泛滥的产物;三是秦汉以降,孔子形象便不时以各种形式与面目入于小说,但以如此规模大书,写唯一中心人物而公然模拟影射于孔子,仅《野叟曝言》一书而已,从而这一人物形象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7.
鲁迅论诗     
一魯迅曾一再說他“不懂詩”,对詩“外行”。虽然他在青年时代就写过詩,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更写过不少的詩,可是他后来却表白道:“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詩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詩——只因为那时詩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鬧,待到称为詩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这自然是自謙之詞。其实魯迅一生所留下的几十首诗,不論新旧,都有它的独特的风格,至今仍为大家所传誦。不过以魯迅的整个成就而論,詩并不占主要部分。“五四”以后,他也写过一些詩,毕竟是偶一为之。然而作为中国新文  相似文献   

8.
我师何兄     
正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虽说是崔颢题诗在上头,我还是要写一写眼前的风景,就是我师何兄。因为,值得我写的人恐怕不多了。何兄还没有来玄武区,我就来了。不久,何兄也来了。刚见到何兄时,我还是个青年,何兄却看不出多大,到现在,好像还是老样子,既没有变得年轻,也没有变得更老,永远是那副笑呵呵的胖脸。我那时哪里想到会和他共事到他退休呢?那是多么遥远的一天呀。  相似文献   

9.
有人将职场比喻为战场,说的是,战场变幻莫测,所以古人作战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同样要想在求职路上成为成功者,择业时也得讲究职场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关键词:避高峰抓住机会择业的时机该如何把握?职场上有所谓的淡季与旺季之分,很多求职者都会想当然地避开淡季,等待旺季。尤其是春节前,对于招聘信息,很多人都"不太起劲",还异口同声地说:"快过年了,过完之后会迎来新的招聘高峰,那时工作岗位多,我到那时再找工作吧,过年前也没什么希望了。"  相似文献   

10.
孔子说过:“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犯错误是客观的,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这就带来了如何对待错误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犯了错误以后,能及时地自我否定并加以改正,那么你必将成就一番大事业。法国的伟大思想家卢梭写过著名的《忏悔录》,他要做的是“把一个人真实的  相似文献   

11.
今年五月份,我在山东电视台与金庸迷舌战时,金迷们曾说《水浒传》是武侠小说,以此来对金庸的武侠小说进行肯定。其实,这种;看法违背了文学史的常识。《水浒传》虽然也有叙写江湖、武林之事的成份,但其性质绝非武侠小说。一般说来,武侠小说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以写江湖中人和江湖中事为主,二是主要人物大多是帮派中的头头或是骨干分子,三是武侠小说的故事情节往往离奇荒诞且不合逻辑,四是武侠小说常与破案故事、言情故事融为一体,第五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武侠小说本质上赞扬旧时代的黑社会人物,主张暴力和非人道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水浒传》尽管也或多或少夹杂了武侠小说的内容,甚至某些故事情节也有类似武侠小说的一些色彩,但其描写的社会内容非常广泛,对社会本质的揭示也特别深刻,这些长处是任何一部武侠小说都不能望其项背的。  相似文献   

12.
最初的纯情     
铃兰 《社区》2010,(17):17-17
喜欢安宁的文字是从《读者》开始的。那时我还不知道她是《读者》的签约作家,有篇《花儿记得一路的温情》写得异常感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我记住了作者的名字——安宁。  相似文献   

13.
鲁迅论诗     
鲁迅曾一再说他“不懂诗”,对诗“外行”。虽然他在青年时代就写过诗,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更写过不少的诗,可是他后来却表白道: “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十出现,就洗手不作了。”①这自然是自谦之词。其实鲁迅一生所留下的几十首诗,不论新旧,都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至令仍为大家所传诵。以鲁迅的整个成就  相似文献   

14.
君子是孔子在《论语》中树立的理想的人格典型。孔子对"君子"这个概念的含义做了重大的修正。他认为,君子是求"道",学以致其道的人。由于仁道很难直接把握,但礼乐、忠恕之道与仁道有极大的关联,因此,君子是通过克己复礼,掌握礼乐和忠恕之道来达到"道"的人。最后,求道有得——"德"——就成为了真正的君子,所以君子最主要就是指有德之人。这样的得道君子是符合道、与道为一、以身体道的人。在孔子看来,这才是获得了人之为人之本质的真正的人,真正的存在。所以,"君子"在孔子这里已经被赋予了存在论、本体论的意义。孔子的"君子"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5.
父母教育我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自己的事自己做"。由于是独生子女,放寒暑假时,爸爸妈妈去上班,我就一个人在家。那时,他们让我自己搞定午饭、洗碗、整理房间,并经常念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此,我也不抱怨,总能把事做得井井有条。我想,自己现在这么独立自主,一定源于父母那时的教诲。  相似文献   

16.
孔子教化之道彰显了中国古典教育的成人意蕴。孔子从慎思个体生存处境此一根本问题出发,唤起个体生命朝向更高事物,据此确证自我生命价值。孔子以切实行动践履其“天下归仁”的大道理想,即塑造人类社会美好生活秩序。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敞开了其教化人心的基本视野,即始终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唤起个体心灵朝向他者。作为孔子教育实践的中心,“启发”旨在引导个体从切己的生存体验出发,由现实性向可能性不断提升。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教学互动,一步步引导个体由一己生活境遇向人类历史文明延伸,藉此让“教化之道”得以传承。我们今天重新思考孔子教化之道,意在激活当下教育实践的深度自觉,唤起人们像孔子一样不断思考更好教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孔子教化之道彰显了中国古典教育的成人意蕴。孔子从慎思个体生存处境此一根本问题出发,唤起个体生命朝向更高事物,据此确证自我生命价值。孔子以切实行动践履其“天下归仁”的大道理想,即塑造人类社会美好生活秩序。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敞开了其教化人心的基本视野,即始终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唤起个体心灵朝向他者。作为孔子教育实践的中心,“启发”旨在引导个体从切己的生存体验出发,由现实性向可能性不断提升。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教学互动,一步步引导个体由一己生活境遇向人类历史文明延伸,藉此让“教化之道”得以传承。我们今天重新思考孔子教化之道,意在激活当下教育实践的深度自觉,唤起人们像孔子一样不断思考更好教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论语·里仁》篇中“里仁为美”中的“里仁”,“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中的“得之”,“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中的“适、莫”,“劳而不怨”的“劳”,长期以来存在不同的解释,本文试作辨析,以探求《论语》的原意.  相似文献   

19.
到八岁时,我还不记得有谁曾经爱过或拥抱过我,一次也没有。但想想,在世上的八年中,头六年全是封闭在孤儿院里,这也就挺正常了。我认为被人爱或被人关心不算什么,因为那时我甚一直不知道世上还有那种感觉。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编纂而成的中华文化传世经典。《论语》中的“学而不厌,学致其道”、“诲人不倦,善竭其才”、“修己安人,君子人格”、“为政以德,讲信修睦”、“尚中贵和,一以贯之”诸方面,集中体现出修身为政之道。在研读《论语》时,应心存敬畏之心,读其书知其为人,力求融会贯通,善于吸取其精华而无求备于一书一人。研读《论语》,对滋润心灵,滋养人格,对确立高校办学理念,领悟高教管理之道,必有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