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循环经济是我国21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存在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构成障碍。要建立新型的循环经济框架下的制度体系,应该在解剖现有制度障碍的基础上,完善经济政策支持体系、法律保障制度、技术支撑体系、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作为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是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呕需理论、技术和制度等方面的自主创新。但是对循环经济理论的认识偏差,技术障碍及研发能力差,以及缺乏相应配套的制度支撑体系等严重阻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克服障碍,构建并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创新体系,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论构建循环经济的制度障碍及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倡导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来重构经济系统。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重点在价格和税收、法律法规和产权制度三方面对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障碍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制度瓶颈是循环经济构建中的突出难点。采用渐进式的制度改革方式,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革财政和税收制度,进行产权制度创新,建立资源价值计量机制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确定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是突破现有制度障碍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助推循环经济跨越发展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而且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淄博市循环经济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初步建立起了循环经济推动机制,逐步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得以推广应用。目前科技创新支撑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够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结构性短缺;循环经济发展的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需要在构建和完善技术研发体系、人才支撑体系、研发经费保障体系和相关法律政策体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国外发达国家对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和制度实施均比较成功,值得我国借鉴。我国现有立法不能适应海洋经济的发展要求,需要逐步明确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立法模式,参考国际经验修改现有法律规范,构建相关制度,以完善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循环经济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运行模式。我国应加快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加快建设环境产业市场,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循环型社会的发展具有较长的历史,其循环经济立法比较完备.在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是以环境污染与破坏为代价的,其生态成本非常高.只有推行循环经济,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才有路可寻,而我国现有相关立法还不健全,需要构建和完善循环经济立法.从日本循环经济的立法背景出发,对日本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立法特色进行评述,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就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对我国的启示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构建与完善循环经济立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8.
日本循环型社会的发展具有较长的历史,其循环经济立法比较完备。在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是以环境污染与破坏为代价的,其生态成本非常高。只有推行循环经济,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才有路可寻,而我国现有相关立法还不健全,需要构建和完善循环经济立法。从日本循环经济的立法背景出发,对日本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立法特色进行评述,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就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对我国的启示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构建与完善循环经济立法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9.
李西梅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3):29-30,78
发展循环经济是新世纪国际社会的一大趋势,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运行模式,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环境与发展间的矛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应加快进行适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企业责任,倡导绿色消费等措施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企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有其必要性和特有优势.有利于实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当代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本文剖析了传统企业集群与循环经济型企业集群的联系和区别,并以上海化工区为例,探究了企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电力工业发展受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要实现电力工业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电力工业要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经济效益好的发展道路.根据循环经济的特征,实施循环经济是电力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依托区,制度障碍已成为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中的主要“瓶颈”。如何用法律的权威平衡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并有效地建立和完善开发利用西部自然资源的法律机制,是西部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构建和谐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生产力,缓解资源环境的约束,实现地区共荣。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实施和海洋经济贸易的发展,海洋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而目前,我国有关海洋犯罪的刑事法律制度相对薄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我国缺乏合理的海洋犯罪体系,不利于对海洋犯罪进行有效规制,因此,有必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海洋犯罪体系。鉴于海洋犯罪的对象和其侵害法益的特殊性,以“海上”“海里”的二元模型构建我国的海洋犯罪体系存在着合理性,具体言之,对接国际条约中的海洋犯罪,整合新增以“海上”为场域的犯罪,建立刑法单独章节打击以“海里”为对象的犯罪,以此惩处海洋犯罪活动,保护海洋环境资源,使我国充分履行作为海洋大国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5.
客车行业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占有率和竞争状况关系到整个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探索中国客车的发展战略,应对严峻的市场竞争,通过市场调研、数据收集以及专家访谈等方式对未来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趋势、汽车产业政策以及产业生命周期等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中国客车行业面临竞争升级、产业格局调整及企业重组等重要关口;客车的微利时代已经来临。同时表明:客车企业必须顺应竞争环境,创新思路,以面对日趋理性和成熟的客车市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开发新技术新能源,提高管理水平,实施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期,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循环经济立法和相关政策为我国尽快规范这一领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过分拉大的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业已构成民主政治建设的消极因素,影响到民主政治诉求的增长、民主主体力量的发展以及民主价值目标的实现等。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一种以公平和正义为价值取向的制度安排,它应该而且必须保持对公众利益的公正关切,为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提供必要的制度供给、科学民主的政府决策以及完善的民主法制环境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化道路,主要在于依托农村现实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无公害经济,在建设“和谐农村”的总体目标下,逐步实现农业的市场化、农民的市民化与农村的生态化。切实增强农民的主体能力和市场素质,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在继续加大外部社会力量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的同时,破除中国传统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等级分隔,消除一切形式的对于农民的歧视性文化,全面构建中国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的多重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部大开发的目标 ,是为了实现西部社会经济的高速、全面、跳跃与持续发展。农业、资源及原材料工业应成为西部的一般产业 ;劳动密集型工业及流通、科技、教育、旅游产业 ,应成为西部的主导产业。在所有制结构方面 ,西部要形成一个以公有制为主导、以非公有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格局 ;在市场体系方面 ,西部要形成一个统一、完备、开放的市场新体系 ;在政府体制方面 ,西部要形成一个调节、发展、改革三位一体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贫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内外大量事实证明,贫困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环境。贫困可以以经济收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指标加以反映,但是一定与环境背景有关,而环境制约下的贫困至少有分散经济、封闭经济、脆弱经济和传统经济四种形态。本文认为,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由此推及贫困地区贫困与环境的恶性循环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环境与贫困的四种互动变化方向。最后,针对我国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