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暴力与文明形影不离,它是人类一份爱恨交加的"遗产",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当今,"暴力"几乎成了恐怖主义的同义词,对它的界定也越来越趋向于政治化,这妨碍了我们对暴力的理解。对暴力概念、形式和内涵进行梳理和阐释,以仪式中的"暴力"和"牺牲"作为切入点,我们可以对"暴力"有一个较为全面而理性的认知。暴力是一种历史的遗产又是一种活态的传承,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和文明的进程。我们应该合理地加以引导和转換,使之成为推动社会变化的一种特殊力量。  相似文献   

2.
高学历女性"失婚"现象正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对此,传统社会学分析框架多将其根本原因归咎于高学历女性比例偏高和女性自身的另类性,如择偶的过高标准、心理上的自我隔离抑或恋往怀旧等。而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看,在一个依然处于男权强势的文化社会中,一种在诸多社会行动者合谋基础上产生,并以某种符号象征施加其上的"符号暴力",才是导致高学历女性"失婚"的主要原因。借助各种文化平台(如媒体),对大龄高学历女性进行各种"污名化",给予她们丑化与妖魔化的特征定型,正是符号暴力的具体表征。因此,为高学历女性去污正名,张扬其多样性与异质性的高贵品质,才是解决其"失婚"困境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追溯东西方文明不同的历史及各自形成的不同文化特质,试图证明,自然经济形态不可能产生暴力文化,暴力来自资本主义的逐利性与扩张性,一种文明的暴力转向根本上取决于其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转型;当今世界的动荡不安源于以资本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明的全球扩张和暴力示范效应,应对资本主义及相应的价值准则进行反思,以开辟人类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个体精神文化生态的形成受制于时代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作为魏晋时代士人文化精神的外化,"魏晋风流"体现了士人对内在和谐精神生态,即自由自适人生境界的追求,其特征与时代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2021,(1)
万物有灵、天人合一和诗意栖居是迟子建生态小说创作的三元构架。其中,万物有灵为其"生态之基",发端于自然的启蒙和原始宗教文化的熏陶;天人合一为其"生态之像",表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相亲相爱;诗意栖居为其"生态之境",借助历史回忆视角把昔日美好家园当作生态理想的寄居之地。  相似文献   

6.
儒学生态伦理思想的"民胞物与"精神把天、地、人、自然万物联结成一个"家族"命运共同体,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之间和谐的生态伦理关系.其中,"乾称父,坤称母",人之"性"在天地万物中具有能动的引领作用,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团结同胞,爱护万物.张载从天地万物一体的角度阐发"民胞物与"的仁爱思想,"仁"的基本语境从人性的"恻隐之心"拓展至"性"与"天道"和合,"性即天道也","大其心"容载万物,视百姓为我的兄弟姐妹,万物为我的朋友伙伴."民胞物与"为不同文明之间形成平等、友善、和谐的交往关系、营建地球美好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伦理智慧.  相似文献   

7.
庐山文化是以庐山为地标,以"和"为精神内核,"和合"、"中和"、"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为其基本表现形式,"和谐"为其最高境界的文化系统.书院教育文化、建筑园林文化、山水记游文化、宗教文化、隐逸文化等元素互相渗透,共同构成了庐山文化的核心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追溯东西方文明不同的历史及各自形成的不同文化特质,试图证明,自然经济形态不可能产生暴力文化,暴力来自资本主义的逐利性与扩张性,一种文明的暴力转向根本上取决于其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转型;当今世界的动荡不安源于以资本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明的全球扩张和暴力示范效应,应对资本主义及相应的价值准则进行反思,以开辟人类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罗威廉所著《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细致描述了从元朝末年到抗战初期麻城县经历的种种暴力事件,从地理环境、政治文化、阶级结构等方面探讨了暴力的社会生态。作为一部"小地方"、"长时段"的"大历史",该书既继承年鉴学派探讨长程社会变迁的优良传统,又借鉴了新文化史注重意义解读和故事讲述的研究取向,堪称西方中国研究的一部经典之作。书中对大众文化和集体记忆的精彩论述,对国家与社会框架的重新检视,都值得研究者反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法律范畴论纲--基于社会性别的角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家庭暴力,国际层面及各国立法例并无普适性的法律概念.在界定我国的家庭暴力时,宜采概括式与列举式结合的方式.对家庭暴力中的"家庭",宜采广义的范围,即包括一般意义的家庭,还包括特定的具有"亲密关系或曾有亲密关系"的人皆属于"家庭"成员.家庭暴力分为身体上的暴力、性暴力和精神暴力.家庭暴力的认定上可以采取程度加频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生态"如何成为"文明",或"生态"如何从"一种文明"即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成为"整个文明"为问题域和主题,探讨"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本文认为,生态自20世纪60年代从生物学移植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概念,经过生态哲学的形上提升,已经开始向整个人类文明扩展,但这种扩展仍囿于诸学科樊篱,而未达到"整个文明"."生态"成为"文明",必须经过三次辩证转换:一是将"自然生态"提升为"生态哲学",二是将"生态哲学"转换为"生态世界观";三是将"生态世界观"落实为"生态价值观",并现实化为民族精神.第一次转换已经开始,第二、第三个进程还有待奋力推进,其尖端性理论难题之一,就是"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生态文明"的造就,必须从历史形态、逻辑形态、现实形态三方面推进道德哲学形态的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12.
袁新涛 《理论界》2013,(4):34-37
"东突"势力以"东突厥斯坦独立论"、"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为理论基础,图谋新疆独立,建立"东突厥斯坦国"。"东突"势力通过各种手段,借助各种媒体,进行分裂思想宣传,严重威胁着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并在中亚、西亚和欧美国家不断发展组织、扩张势力,在新疆从事一系列分裂恐怖活动,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三股势力",即"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  相似文献   

13.
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实现环境法律的生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正确认识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建设的关系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年12月)强调,"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以环境文化丰富精神文明".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存和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新概念和新战略的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分析国情省情的基础上,云南省要走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必须确立和实施环境优先、生态立省,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成为包括生态相对独立领域在内的"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5.
<易经>是早期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认为世界万物皆由阴阳两种不同元素组成."阴阳和谐"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才得以化生万物.<易经>之"和",是中国"和"文化的源泉,在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和"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文化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的智慧和哲学在当代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和世界未来.纵观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从带领人民求解放,改善生存环境到"求美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与世界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反映了党不断增进"生态环境民生福祉"的历史演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中国"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生态思想的结合、传承与创新,其实践探索展现出特有的实践逻辑,即人民性是其实践基点与目标,公平性是其实践基础,时代性是其实践特征,共生性是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今人类置身于其中的是一个实践的、历史的、文化的、价值的、道德的、精神的新"自然人类学"时代--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特质的时代.全球社会正通过多方面带有前瞻性的智识设计方案和实践方略,努力创制一个与"自由经济社会"、"技术社会"等截然不同的"生态社会",一个总体性的、秉承着当代人诸多美好期望和理想的"生态系人"正在被设计和期待.处在"现代性文化氛围"和现代化实践历程中的当代中国人,其努力之最富有创见性所在和所是,就在于思维的着力点和实践的用力点,是以先进、优越的制度理性和制度精神勇敢超越"应然性规范"的本有的局限,以对中华民族所应有的"生态人格境界"的培育和养成为归宿,不懈地致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勾画的美好生活远景.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到"和谐社会"的提出,再到明确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文献之中,体现了中国整个社会和民众对于构建新质的生态性(体验性)生存共同体的信念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探讨中国家庭婚姻暴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发现:中国夫妻间婚姻暴力以精神暴力为主且发生率较高,肢体暴力和性暴力发生率较低.暴力行为具有偶发性,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受暴力伤害.夫妻沟通状况与权力分配方式、家庭地位满意度、个人社会活动与社会参与、法律的干预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对婚姻暴力有影响.不同因素的影响效果存在性别差异,社会经济地位因素主要对男性发挥作用,教育和宗教因素主要对女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时代的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准确地提出时代的问题,体察时代脉搏的跳动,把握时代发展的规律,是文化创新、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提出建设生态文明问题有其时代的、现实的根源和理论依据.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以人为本,在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基础上,共建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20.
韩国因社会传统和礼仪习惯等原因,长期存在校园暴力问题.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韩国将"防"与"治"有机结合,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校园暴力防治体系,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由教育部牵头的多部门横向联动处置机制和"中央—地方—学校"垂直处置机制.在系统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的基础上,对韩国校园暴力防治体系的组织构成、具体措施、体系运行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为我国新时代校园暴力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