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许多作品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分析她的小说《啊,拓荒者》中所反映的男性与女性生态意识上的差异,并通过对女主人公亚历山大与自然关系的分析,说明张扬女性原则有益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美国作家霍桑的最大文学成就,《红字》在美国文学领域引起了世纪之久的关注和评论。文章旨在通过新兴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对《红字》进行深入研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生态或环境的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结合,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包含:关怀女性与关怀自然的意义相同,批判现代西方科学观。对《红字》一书的分析运用了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从自然与女性、自然与科学、自然与社会这几个角度,结合霍桑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示了霍桑在作品《红字》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及其局限性,揭露了父权制的清教徒社会是压迫女性和自然的根源,探寻小说的主题是建立一个乌托邦,即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国作家霍桑的最大文学成就,《红字》在美国文学领域引起了世纪之久的关注和评论。文章旨在通过新兴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对《红字》进行深入研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生态或环境的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结合,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包含:关怀女性与关怀自然的意义相同,批判现代西方科学观。对《红字》一书的分析运用了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从自然与女性、自然与科学、自然与社会这几个角度,结合霍桑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示了霍桑在作品《红字》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及其局限性,揭露了父权制的清教徒社会是压迫女性和自然的根源,探寻小说的主题是建立一个乌托邦,即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生态女性主义以生态批评为基础,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运用到对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意识、社会平等公正、人与自然、两性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上。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具有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他的代表作《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一个重要主题,即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模式,实现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5.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第一部小说《可以吃的女人》通过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描述,批判了男性对自然的征服和对女性的统治,揭示了父权制不仅是妇女问题的根源,也是生态问题的根源。小说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反映了阿特伍德对女性和自然问题的密切关注和深人思考,对当今的女性主义和生态政治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女性与自然的对话——《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浮现>中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反映了小说作者对女性--自然联系的生态女性主义文艺观.文中女主人公通过两个层面的旅程,即生理和心理的旅程,逐步建立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通过这一旅程,女主人公意识到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和统治以及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并力图消除压迫女性和自然的共同根源-男权制等级二元论,以求建立男性与女性、文化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生态女性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人对自然的支配和破坏源自社会中的支配和统治模式,对自然的压迫与对妇女的压迫具有相似性,女权主义运动的目标几乎与生态运动的目标相同。生态女性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倡导关怀伦理,建立系统生态观解决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性主义关于自然是女性的议题、关怀女性与关怀自然的意义相同、对发展问题的独特见解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主张,蕴含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生态女性主义以女性作为研究视角,认为女性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呼吁社会注重妇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妇女是生态价值观的宣传者、“生态家庭”的塑造者、社会环境的建构者、自然环境的维护者。应以生态女性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把女性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中。这对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既是女性的,又是生态的,是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结合。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强调女性和自然相联系的概念,批判文学中父权制双重统治,反对物种歧视和性别歧视,唤起人们对自然和女性的同情、理解和尊重,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男女平等意识,探讨解放女性和解决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旨在解放女性、拯救自然、解决地球环境的承载力问题,为人类的持续发展谋求出路。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诺贝尔奖作家爱丽丝·门罗的作品关注小城镇中边缘化女性的生活,探索了现代社会中普通女性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结合,揭示自然和女性在西方文化中同处于被统治的地位,生态女性主义致力于建构一种新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结构。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讲述了加拿大乡村年轻女性卡拉想要逃离现实生活的冲动和逃离失败的故事。小说展现了女性和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女性在男权文化中的妥协和遭遇,揭露了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强烈控制欲,呼吁人们关注现代社会中涉及性别和自然的问题,并赋予女性和自然应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对邝丽莎的小说《雪花秘扇》进行分析与解读。首先对《雪花秘扇》和生态女性主义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从女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父权制社会对女性与自然的迫害、女性与自然对父权制社会的解构和邝丽莎和谐生态观与诗意地栖居等四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关于实现男性与女性平等相处,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诗意地栖居”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2.
自然与女性之隐喻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自然与女性有紧密的联系,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象征的和政治的关系。自然与女性之隐喻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和隐喻认知结构,表明了人类对自然的统治和男人对女人的统治建立在同一个观念框架之上。生态女性主义主张构建女性与自然之隐喻关系的新范式,为新价值体系和社会结构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与自然是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主题.文章立足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以英美女作家书写生态主题的文学作品为切入点,根据文本内容将女性生态文学分为三类:亲自然文学、乡土文学、反乌托邦文学.探究了文学文本中女作家们用自己的生命体验书写的自然之歌.  相似文献   

14.
在一直以来的父权制社会里,作为被支配对象的女性是没有话语权的,或者是沉默的。女性被扭曲的“他者”形象,直接导致了两性的不平等地位,觉醒的女性主义者开始了对自身权利的维护。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状况不断恶化的今天,把女性与自然联系在一起的生态女性主义不但是女性主义的新发展,更是我们力争建立一个平等的、多元的、两性和谐社...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与自然是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主题.文章立足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以英美女作家书写生态主题的文学作品为切入点,根据文本内容将女性生态文学分为三类:亲自然文学、乡土文学、反乌托邦文学.探究了文学文本中女作家们用自己的生命体验书写的自然之歌.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羚羊与秧鸡》表现出了对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关注。本论文将立足于生态女性主义基本理论,着重分析这部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男性与女性、男性与自然、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用以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以求引起人们对于如何看待女性、以及女性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美国经典女作家薇拉·凯瑟的小说《云雀之歌》探讨了自然于女性身体乃至身份的构建作用。小说中女主人公西娅的艺术之路一直围绕着女性身体和自然的交融而展开,借助物质女性主义的物质动能观,通过分析女主人公西娅从真实感受其身体物质性,并与自然跨时空跨地域动能互动,实现身体重构并重塑生态身份的过程,揭示物质动能观对生态女性主义克服本质主义的困扰,以物质和生态的方式重构女性身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尔维亚·普拉斯并不是一个自觉的生态女性主义者,但她的诗歌中包含了明显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尤其是针对生态 女性主义批评对象之一的“工具理性”,普拉斯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在其诗歌中,她描写了女性及自然的被贬抑、被 降格,批判了二元论的“殖民化”逻辑及女性和自然的“工具性”功能,反映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9.
在《她乡》中,美国女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通过解构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意识,构建了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相融、人与人平等和关爱等女性价值观基础上的生态乌托邦。这恰好与当下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问题相吻合。本文通过对生态女性主义的解析,解读小说《她乡》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从而得出只有遵循生态女性主义,解救自然生态与人类自我,建设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系统,人类社会才能够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女性主义吸收了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养料,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支撑点,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文化系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问题。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D.H.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以生态环境和两性关系为切入点,探索自然和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同为"他者"的身份地位,进而表达对父权制世界观的否定,以及构建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完全平等、和谐生存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