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指出新语法学派在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该学派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索绪尔和其他语言学派,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尽管其理论本身存在着很多缺陷,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仍是有进步意义的,改变了当时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方向,在语言学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伯明翰学派因其独特的学术研究志向和学术价值追求正受到学界的强力关注。把握伯明翰学派的理论发展线索,重点探究"霍尔范式"在伯明翰学派中的文化内涵和特质,剖析"霍尔范式"对伯明翰学派的影响和价值,将为我们全面反思该学派提供认知空间和视角。  相似文献   

3.
二语习得认知派与社会派的研究偏重差异见于本体论及认识论视角。二语习得认知派关注语言学习者的同质性语言能力发展,呈现出脱离社会情境、去社会性的倾向;二语习得社会派高度融合社会情境,关注语言使用者的异质性语言能力发展。语言社会化范式发展史显示,第一代语言社会化研究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小型同质社区内的母语社会化为重点,第二代语言社会化研究聚焦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型异质社区内的二语社会化。通过长期的理论拓展与实证充实,语言社会化不仅能囊括认知派与社会派的研究重点,中和二者的研究偏重矛盾,与社会文化理论兼容,还能作为语言习得的社会干预范式发挥解释语言习得的效用优势。语言社会化作为兼收并蓄的语言范式,未来将因其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突出的跨学科理论与方法论优势而逐渐成为主流范式。  相似文献   

4.
以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学派主张通过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应实现的功能来描写和解释各种语言的音系的、语法的和语义的语言学特征.最近,上海功能解释语法学派经过数年的探索,得出了一个重要命题:所有的句法结构都可以找到它的功能解释.据此,本文试图从表达“让步”这一语义功能出发,从词汇语法层面描写和解释英语让步概念的诸种表达方式,尤其是其中的特殊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5.
王希杰的修辞理论与转换生成语法学有着深刻的一致性。但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所以在一致性的基础上又各有其特点。1.理性主义。转换生成语法学是排斥经验主义的理性主义;王希杰的修辞理论是结合经验主义的理性主义。2.演绎的方法。转换生成语法学强调演绎法,轻视甚至忽视归纳法;王希杰的修辞理论在强调演绎法的同时,也不排斥归纳法,它不仅确定了演泽法的适用范围,还由演绎法入手建立了起语言预测学和修辞预测学。3.强调解释力。转换生成语法学主要运用潜显解释;王希杰的修辞理论还运用宏观解释和尺度解释。4.注重共性。王希杰修辞理论的形成,是受到转换生成语法学影响和启发的,同时也是王希杰先生不断观察语言现象,不断开发语言资源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伯明翰学派道德恐慌研究范式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首先,在研究方法上伯明翰学派受到结构主义影响,从劳动就业、宗教习俗、家庭结构等方面系统探讨了犯罪问题的成因。其次,在研究范式上除了吸收美国社会学的标签理论和科恩的民间恶魔理论之外,还整合了媒介理论和文化领导权理论,形成了具有伯明翰特色的道德恐慌研究范式。最后,伯明翰学派对于黑人暴力犯罪问题的定位不仅追溯到大英帝国的殖民历史,还深入到霸权主义对于意识形态的整合上,而道德恐慌的根源在于利益冲突、文化差异、种族偏见。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语言教学带来了新契机,随着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普及以及各种课程软件开发的成熟,英语课程的改革也在各大高校慢慢铺开。本文主要基于网络语境下英语课程新范式的实践入手,分析新范式下课程体系中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主要从四个不同方面来进行系统分析新范式对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网络语境下的教学范式将是信息时代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必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带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课程研究的新航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课程研究在西方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对我国的课程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我国学者所借鉴的后现代课程研究方面的成果,主要限于派纳等1995年提出的"课程理解"阶段之前的成果.实际上,此后在西方学术界,后现代课程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后现代课程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和新主张不胜枚举,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高夫的全球化背景下后殖民主义课程观、雷诺兹的课程航线思想、利文斯通的课程未来学观点、佛耐丁关于科技发展对课程影响的反思、胡文松后结构主义游牧的课程思考方式、弗莉娜的课程动态学思想等.后现代课程研究的新航线扩展了课程再概念化的内涵,进一步颠覆了现代课程研究范式注重技术理性和控制的理论和实践,正在从"课程理解"范式的基础上向"课程反思"和"课程改造"范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为代表的抽象画派以绘画语言符号本身即点、线、面来组合画面,把西方绘画从传统的客观形体再现中彻底解放出来,强调越是“抽象”越能把握生命的本质和奥秘,对西方传统客观还原性的艺术范式进行了根本性的质疑和解构。同时,抽象画派通过对绘画形式语言的强调,完成了绘画语言从功能到本体的转换,由此抽象画派呈现为一种语言本体论的图式化。  相似文献   

10.
问责制度可以借由新旧两种理论范式创建。旧范式"问责行为法治化"理论上有缺陷,实践中有危害,应当被淘汰。新范式"问责权法治化"是对旧范式的超越。其核心逻辑在于:任何权力都应该受到法治化制约,问责权亦不例外;只有问责权实现法治化,才能派生出法治化的问责行为,才能走出"问责风暴"。而问责权法治化的实现,从根本上依靠"问责权网状循环问责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要建立比较科学的汉语语法学理论体系 ,就应在正确的语言观的指导下重新认识语法学的研究对象。王希杰先生把“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贯穿到了语言研究的各个层次 ,并且拓展了语言研究中的“潜”层面 ,从而提出了“大语法学”的全新理论构架。王希杰先生还从语法非系统性的角度把语法理论体系的建构提升到了理性高度 ,在此基础上辩证地建立了科学的动静观。同时 ,王希杰先生还以科学的统一性原则、简单性原则统摄语法学理论体系 ,这些都为21世纪汉语语法的研究和发展、为科学的汉语语法学的建构开辟一条宏富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语法学史上,表现和明确提出来的"本位"学说主要有八种。"本位"理论的发展史就是汉语语法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西方语法学说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巨大影响,也反映了我国语法研究者为探索适合汉语的语法理论体系所做的不懈努力。对"本位"理论发展史的梳理,有助于我们认清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女性小说家群体及其创作已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但存在遮蔽,以致影响了其价值论定,鸳蝴派报刊的编辑策略则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一方面,鸳蝴派报刊编辑通过影像推介、名家评论等策略对女性小说家进行"包装",打造她们的媒介形象;另一方面,尽管女性小说在整体上可以看作鸳蝴派编辑理念的话语实践,但个别文本已呈现出对鸳蝴派男性叙事的"越轨",正是在对以本土资源为给养的鸳蝴派的模仿与超越中将女性小说涌向了现代门槛,提供了文学现代转型中"五四"范式之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回顾六十年来生成语法句法 - 语义界面理论的发展,主流生成语法学派最初忽视语义,句法 - 语义界面经历了由最早的转换标记到深层结构,然后到表层和深层结构,再到逻辑式,最后到概念 - 意向界面的演变。其他生成语法学派废除了转换操作,认为表层结构是唯一的句法结构平面,将句法 分析和语义解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主流和其他生成语法学派中句法 - 语义界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多 层性和单层性、单向性和双向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对立等方面。今后的研究应该抓住理论的最新发 展动向,借鉴不同理论的可取之处,加大理论的实践力度,提升理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语言编码中的语句组成不仅受到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义选择的制约,而且也影响话语信息的突显和解读,由此产生的话语线性结构问题受到了传统语法学家以及认知语言学家等的共同关注。二者的主要观点、原则和方法基本一致,侧重将语义作为语言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认为应诉诸语义来描写语法,将语言解释为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系统。但是从认知语言的角度对话语线性结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应强调对语句组成的研究不仅要从语法规则和语义选择方面考虑,更应从较为深层的结构,即认知的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英汉被动语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外语会受到本族语言的干扰和影响 ,但是如果能以科学的方法对两种语言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 ,分析其异同 ,说明其译法 ,就会将母语的干扰变成促进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能力。用对比语法学的研究方法 ,对英语和汉语的被动语态进行了概括地对比分析研究 ,使学生对英、汉语法的结构、用法及特征的异同有所了解 ,从而找到英语学习的有利途径 ,提高英语和汉语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电影艺术手法对张爱玲作品的影响,揭示了在借鉴这一新兴语言时,张爱玲与新感觉派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普特南的"语言劳动分工论"指出:在语言共同体中,语言存在劳动分工。该理论对翻译研究中的范式问题具有启示作用。从该理论视角来看,翻译研究共同体中的翻译研究新旧范式之间的关系不是"否定"、"取代"或"回归",而是存在劳动分工,互为补充,共存共荣。这是因为每种范式都只研究翻译活动的某一方面,都有其针对性和盲点,要全方位探索出翻译活动的属性则需要多种范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90年代取得较大发展,其为语言研究提供的新范式打破了以乔姆斯基的形式语言学为主的语言研究范式,影响了一大批学者,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均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近年来,有些认知语言学家已经不再只满足于对语言本身的研究,而开始关注语言的社会性质,由此诞生了社会认知语言学。这种转变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必将再掀热潮,带动认知语言学的内部革命。本文在分析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探讨社会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动态及其对语言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竟陵派为晚明文坛重要流派之一,回顾近400年竟陵派散文研究的历史,对走出竟陵派研究误区,更新明代散文研究理念,都不无裨益.明末几社对竟陵派的批评开清代批评之先河.清人对竟陵派散文的种种非议和指斥,对现代的研究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催动下,现代研究逐渐形成反对清代批评主流的庞大声势,历经20世纪30年代的文艺批评争鸣,在80年代后走向繁荣.近400年研究史形成"矫弊说"、"对立,,说、"互补"说、"亡国之音"说、"脱离现实"说、"格局狭小"说、"革新"说、"保守"说等批评范式.在竟陵派散文研究有待深化之际,我们提倡多元的批评,主张摆脱陈旧的批评范式,密切关注散文创作,深入探讨竟陵派与晚明社会的关系,加强竟陵派作家个案的系统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