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CGSS2010农村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了收入剥夺、支出剥夺、住房剥夺、预期收入剥夺、情感剥夺五个剥夺因素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总收入和家庭住房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预期收入剥夺则对农村劳动力迁移起显著地抑制作用。影响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其他因素中,性别、年龄、健康和所处地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都有显著影响:农村男性劳动力比女性劳动力更倾向于迁移;年龄的增长则不利于劳动力迁移;健康对农村劳动力迁移有正向促进作用;和东北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迁移行为更加普遍。  相似文献   

2.
随着区域合作的深入,区域市场一体化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区域市场一体化如何影响收入不平等仍不甚清晰。以长江中游三省为例,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方法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区域市场一体化、劳动力流动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面板固定效应估计结果表明区域市场一体化、劳动力流动都有助于减小收入差距,并且区域市场一体化通过促进永久性的劳动力流入减小了收入差距;而暂时性的劳动力流入并没有明显改善收入不平等。面板分位数模型可以反映各条件分位点处变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域市场一体化、劳动力流动减小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在收入不平等更加严重的地区表现更加明显。稳健性检验表明面板模型分析结果是可信的和稳健的,区域市场一体化通过促进永久性劳动力流入,减小了收入不平等。因此,通过深入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消除行政和体制机制壁垒,改革户籍制度等制度性障碍,促进劳动力的永久性流动,将有助于减小收入不平等程度。另一方面,在不同地区应该采取差异化政策,通过积极参与市场一体化建设和消除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改善收入不平等状况。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迁移带来的人力资本集聚对我国区域经济和农村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伴随着区域产业的调整,区域人力资本集聚水平将会随之改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将会面临新的趋势和调整。为了更好的探索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人力资本集聚水平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地理集中程度为0.35,其中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形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力资本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集聚程度,需要做到加强劳动力输出组织的建设,促使劳动力的跨区域转移以及改善其劳资关系,努力拓宽劳动力跨区域迁移领域和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容量。  相似文献   

4.
利用江西省随机调查样本数据,选取多元Logit模型对江西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区域选择的主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自身特征是影响其选择不同区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包括农村劳动力的年龄、性别以及健康状况等变量;农村劳动力家庭因素是抑制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特征中劳动力流动就业从事行业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区域选择同样存在较大影响;而外出务工的主观评价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略小。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环境中,农业成为重要的区域合作领域。京津冀农业产业协同创新是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结合京津冀一体化情境及农业发展现状,研究了农业产业协同创新问题。研究认为,京津冀农业产业协同创新应建立在共同的利益诉求基础上,通过区域统一规划,促成区域内组织间深度合作,以及创新资源的自由流通和共享,进而实现区域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本研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战略、组织和资源三重协同的农业产业协同创新模型,并对京津冀开展农业产业协同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许莉  万春 《调研世界》2020,(5):41-45
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是突破京津冀发展瓶颈,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本文以京津冀城市圈13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14-2017年京津冀城市圈各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并对其呈现出的区域格局及区域差异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圈不同城市间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异显著,呈现出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逐渐衰减的空间格局;2014-2017年京津冀城市圈不同城市间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由不均衡格局逐渐向均衡格局演进。本文研究结果为推进京津冀城市圈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价格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农村劳动力价格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显著负向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及其比例,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但在机械化相对容易的平原地区,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会被削弱;分区域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中国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减小,但对东部地区粮食生产没有显著影响。在中国农村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应重视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不同区域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稳定粮食供应,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多项式Logit和KHB检验方法,从技能差异的角度考察产业变迁,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劳动力区域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技能劳动力的区域选择存在显著差异和变化,产业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区域选择存在中介影响,高技能劳动力有更多选择和更高标准。进一步从工资收入、发展空间、生活质量3个维度分析传导机制,发现随着从事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空间和生活质量对其区域选择的作用愈渐增大,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更大吸引力,主要集中在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由此可见,基于产业细分和技能差异的考察揭示了中国劳动力区域迁移转变更加具体生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成为影响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构建了衡量区域创新、创业的指标体系,选取京津冀三地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对京津冀创新、创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出京津冀创新、创业整体情况.研究发现,京津冀创新、创业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并且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的地区,创新创业的正向效应就越大.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京津冀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充分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实现三地产业的有效对接与转移,对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接与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三地产业对接与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制约因素,提出京津冀区域产业对接与产业转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