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湘学派和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中两颗灿烂耀目的明珠,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朱汉民先生所著《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一书,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南宋时期湖湘学派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考察了它的学术成就及其特色;南宋时期湖湘学派与湖南书院的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的过程;湖湘学派和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湖南书院对于独具特色的湖湘学风的形成和发扬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朱著切入湖湘文化发展史上这一较为丰富的断面,来把握  相似文献   

2.
湖湘文化“重坚守”,封闭保守,缺乏创新活力。其主要原因:一是作为湖湘文化核心的湖湘学派的“守先正”思想的影响,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张撇等要求革除弊政,但又坚守祖训,坚持祖制;二是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北向马蹄形地理环境,便于北向接受中原传统文化,而对东南沿海的海洋文化却有阻扼作用。湖湘文化“重士农而轻工商”,热衷仕途,鄙薄科技工作。其主要原因:一是传统儒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的影响;二是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兴将相,什九湖湘”的显赫地理,更强化了湘人从政的热忱。所以继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和破除“官本位”思想,仍是湖南思想、文化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封闭保守热衷仕途--湖湘文化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湘文化“重坚守”,封闭保守,缺乏创新活力。其主要原因:一是作为湖湘文化核心的湖湘学派的“守先正”思想的影响,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张木式等要求革除弊政,但又坚守祖训,坚持祖制;二是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北向马蹄形地理环境,便于北向接受中原传统文化,而对东南沿海的海洋文化却有阻扼作用。湖湘文化“重士农而轻工商”,热衷仕途,鄙薄科技工作。其主要原因:一是传统儒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的影响;二是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兴将相,什九湖湘”的显赫地理,更强化了湘人从政的热忱。所以继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和破除“官本位”思想,仍是湖南思想、文化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碧泉、隐山是核心湖湘文化的发祥地 ,也是湘学的真正诞生地。以心性修养为基础 ,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特征的核心湖湘文化 ,其真正的源头就是胡安国父子所开创的湖湘学派。胡安国父子于南宋建炎三年 (112 9)冬来到湘潭碧泉 ,精研理学 ,讲学授徒 ,创立湖湘学派 ,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并改变了湘潭和湖南的闭锢风气 ,为湖南地区近世人才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同时也创造了人才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和舆论奖励条件。湖南地区重视人才风气的形成 ,胡安国父子是始作俑者。湘潭碧泉和隐山也就因此成了湖湘核心文化的真正发祥地 ,在湖湘文化的发展史中占有首当其冲和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略论近代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世致用之所以是近代湖湘文化的特点 ,一是因为它的始终一贯 ,即使在汉学盛行时 ,也未中断 ;二是在近代中国提倡最早 ;三是有理论、有纲领。近代湖南经世致用的学派有三个 :一是以陶澍、曾国藩为代表的理学经世派 ,二是以魏源、王运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 ,三是以谭嗣同、唐才常为代表的永嘉功利之学。这种经世致用的学风既有积极意义 ,也有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6.
湖湘学派是南宋时期活跃在湖南地区的重要理学派别。从其创始人胡安国 ,中经五峰胡宏、南轩张、胡大时等 ,直至 12 78年南宋灭亡为止 ,表现为五个明显的发展阶段 ,每一阶段又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总体看来 ,性本论是其理论基础 ,“春秋大义”是其坚守的一贯原则 ,经世致用是其一贯的学风。湖湘学派在湖南地区形成了长久的影响 ,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湖湘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对湖南区域性政治传统的看法。从湖南的地理位置、湖湘文化的显著特点以及湖湘文化的传承三个方面分析了湖南区域政治传统的形成,各个时期湘籍政治家群体的规模、特点等,最后通过对湖湘人物毛泽东的个案分析进一步说明湖湘文化对湖南区域政治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其影响下的精英人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湘文化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从广义来看,是指自古以来陆续生息在湖南的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过程中所创造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之民风、民俗、社会意识、科学文化乃至物质文化等的总和;从狭义上看,则是指在此基础上所发展和积淀起来的文化精神.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来源于湖湘大地民族文化、学术思想及社会阶级(阶层分野三个层面的六个子系统.这些层面系统具有的文化特质使湖湘文化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复杂矛盾、优劣共生的复合体.王夫之、曾国藩、毛泽东是这一地域文化精神特质所熏陶孕育的精英人物.  相似文献   

9.
湖湘学派是南宋时期活跃在湖南地区的重要理学派别。从其创始人胡安国,中经五峰胡宏、南轩张械、胡大时等,直至1278年南宋灭亡为止,表现为五个明显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又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总体看来,性本论是其理论基础,"春秋大义"是其坚守的一贯原则,经世致用是其一贯的学风。湖湘学派在湖南地区形成了长久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经济生长的土壤,与经济发展是一种正比例关系。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亦存在两面性,其优良文化品质为湖南经济提供强大精神资源、智力支持和发展契机;其“重理轻欲”“重义轻利”“重农轻商”的传统价值取向养成的集体“道德人”和“政治人”特点,阻碍湖南经济发展。创新湖湘文化推动湖南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反思湖湘文化精神实质,促成文化新合力;科学扬弃湖湘文化传统,实现文化重心大转移;同步推进社会体制创新,营造文化创新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1.
试论湖湘文化形成和崛起的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从文化生态和文化源流两个层面看,湖南封闭的地缘环境和本上的文化传统─-荆楚文化并非湖湘文化形成和崛起的渊薮,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崛起得力于文化传播这种润物无声的浸淫之功。庞大的学者群体、多质的文化覆被、兴盛的书院教育和中原人口南迁湖南这四个因素在文化传播中交合一体构成一种文化机制,正是这种机制促成了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崛起。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的湖南"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省份之一,湖湘文化对湖南近代崛起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孕育了湘军集团并被湘军所阐扬的湖湘文化精神在当代湖南社会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塑造了当代湖南人强烈的关怀意识以及躬行实践、开拓创新、注重实干、勇于任事等精神特质,湘军不仅成为了湖南对外开放以及文化旅游的形象名片,更成为当代湖南人引以自豪的一种历史情结,"湘军现象"与湖湘文化贯穿着当代湖南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核,如何重塑湖南人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探讨湘军与湖湘文化内在关系的历史演变,实现湖湘文化和"湘军"精神价值的当代转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湘文化与湖南企业家成长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湘文化的二重性决定其对湖南企业家成长的影响也是双向的.从正面看,湖湘文化中富于求新求变的变革精神、海纳百川的会通精神和磅礴大气是企业家所必需的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与战略眼光的深层文化基础.当然,湖湘文化所导致的湖湘人大气与狭隘并存的二重处世风格、泛政治化倾向和双重功利原则,也在客观上对湖南企业家的成长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4.
以湖湘自然风物、风俗民情、历史传统为主要表现内容的湖南旅游文学,以其鲜明的意象符码、浪漫气韵、经世内核特征彰显着湖湘文化独特而稳定的文化个性,也显示了它作为湖湘文化传承者及构建者的二元身份。湖南旅游文学只有在湖湘文化的继承弘扬与现代创新中有所作为才能赢得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5.
当今许多区域文化研究都是基于"文化自觉"而展开.但近20年来,学界对"湖湘文化"的研究,有渐被模糊化、功利化和庸俗化的趋势.因此,我们应以"文化自觉"的态度,在研究领域上将其分为"湖湘学派"、"湖湘精神"与"湖南文化",并在深化研究的同时,去除某些庸俗因素,使其精神内化为湖南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论湖湘文化对湖南早期现代化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湘文化兼多元与一体 ,纳百川于一身 ,既集古代优秀文化之大成 ,又浓缩着封建时代遗落的历史尘迹 ,而这一切又直接影响着中国 ,尤其是湖南早期现代化发展的迟速。湖湘文化的自强不息的变革意识和兼容众长的学风 ,使湖南涌现出了一大批倡风气之先的杰出人才 ,直接推动了国家现代化的发展 ,但是 ,它尊崇程朱理学 ,强调“夷夏之辨”的观念 ,又使湖南早期现代化起步迟缓 ,导致了湖南现代化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于其他各省的结局  相似文献   

17.
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是湖湘士人治学和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五四时期湖湘文化继续得到传承,但在整个中国文化"凤凰涅槃"的新时代,湖湘文化也在传承中得到锻炼,获得新生,实现了与现代文化的对接。在这一历史文化蜕变的过程中,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精神特质赋予了这一蜕变以动力、以方式、以特色。从新闻报刊的运作来看,"傍着活事件讨论"是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经世致用"精神十分突出的表现,围绕着"赵五贞事件"和"湖南自治运动"所展开的讨论即充分地表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是湖湘士人治学和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五四"时期湖湘文化继续得到传承,但在整个中国文化"凤凰涅槃"的新时代,湖湘文化也在传承中得到锻炼,获得新生,实现了与现代文化的对接。在这一历史文化蜕变的过程中,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精神特质赋予了这一蜕变以动力、以方式、以特色。从新闻报刊的运作来看,"傍着活事件讨论"是"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经世致用"精神十分突出的表现,围绕着"赵五贞事件"和"湖南自治运动"所展开的讨论即充分地表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的区域性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生长于三湘大地,受湖湘文化的熏陶。湖湘文化中关于大本大源的探求,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学风,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对青年毛泽东的成长及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朱汉民:男,1954年生,湖南邵阳市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曾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首届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称号,遴选为部、校两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美国中央康州州立大学、美国精神心理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主要著作有:《圣王理想的幻灭》、《忠孝道德与臣民精神》、《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湖湘学派源流》、《中国的书院》、《岳麓书院的历史与传统》、《中华文化通志·智育志》、《中国德育思想研究》(主编之一)、《儒家人文教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