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汉字为个案 ,从符号学的视野出发 ,从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中研究文字 ,不仅仅把文字看成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或者载体 ,而是关注文字背后的深层因素 ;把着眼点放在史前文字与有史文字体系两类符号形式的继承和变异上面 ,尝试从文字史研究的分期、史前文字的性质、史前文字的表达方式和结构类型及其对有史文字体系形成的影响、史前文字与文字体系的界限及其标志、形声文字最终成为汉字的主体等五个方面加以讨论 ,以期揭示史前文字的面貌和史前文字与成体系的记录语言的文字之间的关系 ,在文字学和文字史的研究方面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周有光的文字类型三相说认为,文字有符形相、语段相和表达相,文字按表达相分为表形、表意、表音、意形混合、意音混合诸种.这种分类法是不科学的.文字符号具有能指(书面形体)和所指(语言及语音单位)两个基本要素.所指的性质是区分文字类型的主要依据,首先分为实符文字和虚符文字,然后从前者分出词字和语素字,从后者分出音节符号和音素符号.三相说的缺陷使它错误地把汉字和日文一同列入意音文字.日文混用汉字和假名,可说是实符虚符兼用的(或意音)文字.汉字是只用一套符号的实符文字(表意文字),虽吸收了少量外来词,但决不能说它已具有表音文字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从新石器时代末期良渚文化,经夏商湖熟、马桥文化,到两周吴越国家的形成,经历的是繁荣-衰弱-再繁荣的文明化进程。在此背景下,陶器刻划符号和文字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并表现出相应特点。新石器时代良渚刻符是长江三角洲史前符号发展阶段最进步的水平;此后马桥文化刻符却并非良渚刻符的后继,而与中原夏商文化有了初步联系;至两周时中原铭刻文字进入该地区,取代原有刻划符号而成为当地的先进认知系统。刻符与文字的这一发展历程,与其文明化的步伐相一致,是文明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双墩文化符号和黄河上中游的仰韶文化及马家窑文化符号、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符号、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符号、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符号渊源各不相同,富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双墩符号的结体比以往各地出土所见到的史前刻画符号更为复杂多样,具备了构成文字的某些基本要素及其特征。就双墩符号的性质而言,它应该是一种地域性的具有表意功能的符号系统,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地域性的原始文字。  相似文献   

5.
在竹简释读过程中,充分认识文字"区别符"与书手用字习惯、书写风格之间的关系,相对客观地判断和把握文字"区别符"的真实含意,直接关系到竹简文字释读的准确程度.文章以上博简<子羔>三篇为例,对书手使用的文字"区别符"进行了一定的发掘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普遍认为,分析和量度"法"应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尺度,却将教育尺度排除在这个行列之外。由于教育属性是法的质性,法包含教育要素,"教育"与"法"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所以教育尺度是分析和量度"法"应该具有的基本尺度。但由于尺度政治博弈、法制传统断裂、法治建设失误、教育学科地位不高和法学研究缺憾等原因,教育尺度在"法"的世界里实际上"缺席"了。教育尺度是"法"不可或缺的内在性、基础性和泛在性尺度。用教育尺度去分析和量度"法",要看"法是否能通过教喻警示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看"法"是否"讲理",具有晓喻性;是否"善诱",具有引导性;是否"有力",具有警示性;是否"让生活更加美好",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促进性。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人本要求的迫切需要、网络治理的现实要求,也是法演进史的逻辑展开、法治文明的基本走势。?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苗族"刻道",汉译开亲歌,上面刻有27个符号。按照组合情况,分为独体与合体;按符号与实物的关系,又可分为指事与象形。它们对认识文字符号有重要意义:刻符是文字的源头之一,指事与象形两种造字法都是产生较早的造字法,文字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指事符号最早应该指具体的事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澄清汉字性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包括词文字和语素文字.古代汉字是词文字,现代汉字是语素文字.把表意文字理解为"以形表意"的文字是一种误解,认为汉字中的"字"与拉丁文字中的"字母"不可比的观点是错误的.文字的性质取决于文字系统中的单个符号和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麦地岩画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社会生活,其中包括大量的象形符号和抽象符号,如果运用古文字知识尤其是甲骨文知识,解读这些岩画抽象符号的表意性质,寻找汉文字起源和发展的图画阶段,便可证实大麦地岩画的文字性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文字起源一直是学术界争议不休的话题。从文字发生学和语源学的角度看,语言符号在最初阶段是在心理音响模仿以及形象临摹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由此可以推断文字起源经历了从"前文字"时期的"表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演变过程。与中国的筹策而文字一样,陶筹而文字不过是"前文字"时期的一个典型产物,而表意字和假借的出现才是自源文字雏形产生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双墩遗址陶符中象形类的刻划符号以及“文字画”类陶符,可以证明文字性的图形或符号产生于裴李岗、青莲岗与仰韶文化时期,虽还不是成熟的汉字,但这些与后来汉字形体结构一脉相承,应该就是汉字的源头和孕育期,可称之为“文字性符号”和“文字画”。双墩遗址陶符中的几何类的刻划符号,可称之为“非文字性符号”,与后来汉字没有什么关系。数量甚多的双墩遗址陶符对我们检视新石器时代陶器刻划符号的性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考古资料表明青海民和阳洼坡、乐都柳湾、同德宗日,西藏昌都卡若、拉萨曲贡等地均有陶器出土,分别隶属于仰韶、马家窑、齐家、卡若、卡约、辛店等考古文化谱系。青藏高原是我国史前制陶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河湟地区的彩陶文化更是享誉中外。青藏高原史前制陶工艺起初多用泥条盘筑法,小型器为手捏而成,大约距今4 000年左右,出现慢轮修整技术。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出现、推广及游牧业的兴起,大约距今3 500年左右,青藏高原彩陶制作技艺开始衰落。青藏高原不同考古文化类型陶器各具特色,同时也体现出前后继承、交叉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试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共性与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共性是:既有物质性,又有精神性;既有任意性,又有非任意性;既有概括性,又有抽象性;既有民族性,又有全人类性。二者的个性是:能指不同;能指的组合不同;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不同;用法与功能不同;形成与发展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4.
黑陶是一种古代的黑色陶器,是中国古陶器中独具艺术魅力的瑰宝。绥棱黑陶是“中国现代黑陶第一窑”,是中国现代黑陶的发祥地。绥棱黑陶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所处的地域和不同时代给予的不同影响,逐渐演变成绥棱黑陶,如今古朴、凝重、多层透雕、形式丰富多样、构成元素独特等特殊风格及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周易》贲卦,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古代美学思想之蕴涵。历代学者所分析的《贲》卦中象数、义理内涵,涉及美学范畴者颇多,而其中关于“天文”与“人文”的会通,“白贲无咎”与“绘事后素”的联系,以及由《贲》卦引发出的“文”“质”关系的论述,构成了传统美学观念中“文饰之道”的思想要素。  相似文献   

16.
论数以及数字符号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讨论数字符号的产生及其逻辑发展过程。数学符号是对于数的抽象 ,因此文章从数的本质谈起 ,认为数是一种感官 ,是对于生存环境的一种悟性 ,其本质是“多少”。关于数的第一步抽象是计数 ,第二步抽象才是数学符号。从第一步抽象过渡到第二步抽象 ,人类用了漫长的时间 ,越过了三个重要的障碍。基于上述的论证 ,文章在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 :数学到底是发明还是发现 ?  相似文献   

17.
象征历来是作家们钟爱的写作手法。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其短篇小说中也大量地使用了象征,并且在象征中除传统意义之外还赋予了自己特殊的主观感情和意义,从而形成了传统象征和现代象征的有机交融。她的象征中意象象征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她的小说中有一个特殊的意象群,形成了特殊的意象模式,这些意象以缩影的形式展示了小说的寓意,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彩陶纹饰的图案中,包含着原始先民的一定绘画技巧,尤其是图案布局、画面的排列等方面的手法,有些方面还到达相当高的水平,甚至是现代艺术家也望成莫及的。它的图案组织和表现手法具有震撼千古的力量。将彩陶纹样运用在服装设计中,在设计的时候讲究将纹样有规律的设置或者精而简洁的点缀装饰,体现彩陶文化精粹时,服装的整体感觉要同现阶段的流行风潮相结合,符合现阶段人们的审美情趣,把悠远的历史中的图案美以符合时代的要求的方式展现于服装艺术创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