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环节的逻辑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变革历史进程及其发展方向的重要方式,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点。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旨在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和主流,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保持历史耐心,增强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特别是增强历史使命意识和历史规律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2.
介绍东方社会、希腊社会、罗马社会以及日耳曼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不同阶段,以及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对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进行学理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普列汉诺夫的理论中有关于历史环境对一个特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影响的思想。但这一思想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历史环境决定社会发展形式的多样性;历史环境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历史环境影响意识形态的发展.历史环境有当代性特点: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加快了世界历史进程,“历史环境”的外延空前的扩大;历史环境成为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历史环境和地理环境紧密联系,形成了制约每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共同的国际大环境.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构建民族和谐社会的历史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史中自然历史变化、社会历史变化和人的历史变化的演进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反映人类不同生存状态的社会历史场景;这种社会历史状态的“和谐”取向是人类不断自觉的民族的历史选择;统一的多民族社会的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而科学发展则体现了这个过程的必然要求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社会历史领域的跨越发展问题,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涉到对唯物史观一系列基本理论的再理解和再阐释,而且也关涉到对一系列历史事实的科学说明,因而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就具有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意义。笔者愿就这一问题再发表两点浅见,以就教于方家。一、社会历史领域跨越发展的条件社会历史领域的跨越发展实际上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一系列特殊的内外条件下所实现的社会整体的、向上的跳跃式发展,因而社会历史领域能否实现跨越发展,实现什么样的跨越发展,就取决于这些特殊的历史条件。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条:第…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原理,强调目标和过程统一;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关于人类社会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有机体原理,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原理,强调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与传播技术的发展相伴随的。在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的现实环境下对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之关系进行历史考察,对于一个社会理性而慎重地对待传播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传播技术的发展既给整个社会带来新的机遇,又增加了社会风险与挑战。但传播技术只是给社会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性,却并不能决定社会历史的最终走向。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恩格斯的“合力论”思想及系统理论,分析了社会稳定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根本动力、合力动力的子系统因素,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对社会稳定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系统的辩证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历史总合力是历史主体合力与历史客体合力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交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力量。作为哲学范畴,它是对历史主客体各种动力因素综合作用方式的概括和反映。历史总合力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命题:历史主体合力和历史客体合力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客体合力和历史主体合力统一于社会实践;历史主体成为历史客体的统治者和主人,这是历史总合力运动的必然趋势。历史客体合力和历史主体合力通过“动机”,“活动”,“结果”三个层面交融在一起。它在原始社会、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具有不同的质态。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终决定着历史总会力的量。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研究与精神文明建设吴同瑞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既是社会物质文明不断丰富和提高的历史,也是社会精神文明不断演进和提高的历史。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迄今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不仅要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丰富、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大力发...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发展观既是邓小平理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理论中极富特色的部分。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大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它诞生于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回答和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它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问题,具有鲜明的全面性特征;它文风朴实,通俗易懂,具有鲜明的通俗性特征;它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具有鲜明的群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法理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晓青 《南都学坛》2008,28(2):88-96
利益平衡既是一项立法原则,也是一项司法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中也同样适用。知识产权法中的利益平衡原则可以从法理学的角度加以认识:它是知识产权法中协调利益冲突的需要,是实现知识产权法中平等与正义价值的需要,是知识产权法平等正义价值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利益目标的需要,是实现知识产权法之公共利益目标的基础和保障。特别是,知识产权法本身存在着重要的公共利益目标,而其本身作为保障私权的制度,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引入利益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13.
灵感型运思是本来阻绝的思路豁然贯通 ,进入到一种文思泉涌般境界的运思 ,是在潜意识层中孕育成的创造性成果突然跃到了意识层。它具有突发性、易逝性、创造性和积累性的突出特征。其大致过程 ,总是以一个积累阶段作为准备 ,从凝思与潜思开始 ,经过机缘与应激 ,最后实现灵感突现。灵感型运思的培育和驾驭 ,应当把握住积累与实践、自由与放松、发现与捕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总统选举人团制度是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影响着200多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保障了美国政府政权的平稳交接。同时它也存在许多缺陷和弊端,甚至出现所谓的"少数票总统",是美国国内最具争议的一项政治制度。但选举人团制度不仅具有操作上的合理性,而且由于历史与理念方面的原因,想要彻底改变它是非常不易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杖刑历史极为久远。远古笞杖鞭不分,均源于鞭扑薄刑。就其在刑罚中的地位而言,三代鞭扑之刑不入五刑;西汉文景废肉刑、定笞刑,依然笞杖不分,却是主刑;东汉已有杖刑,但为法外刑,往往鞭杖连称;魏晋时期杖刑虽不入五刑,但已为法定刑;从北魏时起,杖刑是五刑之一,且是最轻刑等;从隋朝至清末,杖刑则作为稍重于最轻刑等的笞刑而列入五刑。此外,有时,它又是附加刑或代用刑。清末修律,废除了杖刑,但它在社会上仍然有着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义位是由特定的语言形式表示的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义单位,是语义系统中最基本、最自然、最现成的语义单位,是与单个的词义相联系的一级语义单位,是与"义项"、"词义"、"语素义"、"语素组义"都有某种关系而又不完全等同的语义概念,是由特定的语言形式表示的一种语言义,是静态的、概括的、固定的语义单位,它不包括特定语言环境下产生的特殊的、临时的、具体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侗族传统社会里,以歌为媒是择偶活动的主要方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其意义在于:一是诱发人的情欲意识并促使恋爱的双方最终结合,二是发挥娱乐功能使人获得情感的愉悦,三是促使个人提高综合能力形成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清教徒移民将清教契约思想带入英属北美新英格兰殖民地.清教契约思想以<圣经>为依据,以世人对上帝的虔诚为核心,主要是对世人与上帝以及人们相互之间关系的规范.该思想被运用到新英格兰殖民地地方教会与世俗社会生活中.它所反映的自愿、平等、自由等思想与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对新英格兰地方自治乃至美国民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速写体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种体式,至今没有得到关注,这跟它没有产生影响较大的作品有关。它有特定的文体特征:它是新闻和文学之间的边缘文体,篇幅短,时间跨度小,少历时性叙述;多场景化,少回溯、插叙等情节手法;多简笔勾勒,少精雕细刻。它无法用理论界流行的“散文化”来概括。它的兴盛与急速变动的时代和作家迅速反映时代的创作追求有关,也跟大众传播的兴盛分不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廉政学说有着深厚的道德基础,它要求官员廉洁,但不回避官员的利益问题,而是强调厚禄对于官员廉洁的重要性。它要求官员遵守道义,以此作为廉洁的准则,但不反对官员追求富贵,而是要官员得其应得,不求分外之物。它没有将廉洁视为官德的最高境界,而仅看作是官员的基本要求。它强调官员廉洁自律的道德价值,要求官员注重自我修养,社会加强官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