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大词典》、《辞源》释“月令”“春令”“夏令”“冬令”所引例句皆出于《礼记·月令》。在《礼记·月令》中 ,这是一组意义相关的词语 ,其中的“令”都是“政令”之义。《汉语大词典》和《辞源》将“冬令”之“令”释为“政令” ,这与《礼记·月令》语境文义相吻合 ;而将“春令”“夏令”“秋令”之“令”释为“节令” ,这与“令”所处文本语境意义相悖。这两部辞书对这一组意义相关词语的解释未能充分顾及其含义上的相关性 ,因而释义前后抵牾 ,缺乏准确性。本文考察了《礼记·月令》的文本语境 ,并结合儒学“礼法自然”的思想观念 ,对上列词语中的“令”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第十简有“《关雎》之改”句,关于“改”,各家释说不一,李学勤释为“改”,学者们多从之。本文在儒家诗教的前提下,对《诗论》关于《关雎》的评说和汉以来“三家诗”关于《关雎》的评说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该字释为“改”,完全符合“三家诗”对《关雎》的理解,从而对李学勤的释说,又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诗意"与"诗义":欧阳修"诗本义"的现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欧阳修《诗本义》阐释实践为依据,详细分析欧阳修《诗》学重要范畴之一“诗本义”的丰富内涵,指出其主要有二个意义层次:“诗意”与“诗义”。扼要地阐明欧阳修《诗经》阐释学的宗旨与特点及“诗本义”二层论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宋代《诗经》阐释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执热"新解     
《孟子·离娄上》 :“今也欲无敌於天下而不以仁 ,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 :‘谁能执热 ,逝不以濯 ?’”《孟子》所引诗句 ,见《诗经·大雅·桑柔》。《诗经》郑玄笺、《孟子》赵岐注皆解“执”为“持” ,故把“执热”解为“手持热物”、“持热”。此说或许源于墨子。《墨子·尚贤中》云 :“《诗》曰 :‘告女忧血阝 ,诲女予爵 ,孰能执热 ,鲜不用濯。’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 ,承嗣辅佐也。譬之犹执热之有濯也 ,将休其手焉。”墨子将“执”理解为“持” ,故云“休其手” ,因而后人把“执热”理解为“手持热物”。此解近人仍…  相似文献   

5.
吴大震的《广艳异编》是凌初“两拍”的另一重要蓝本。《续艳异编》非王世贞所作,它是《广艳异编》的选本,“两拍”中某些被认为源自《续艳异编》的作品实际来自《广艳异编》。《情史类略》成书较晚,其中一些曾被认为是“两拍”来源的作品系从《广艳异编》中移植而来。《广艳异编》中有很多稀见的小说资料,不少为“两拍”所取材,有的作品被凌初稍加润色即阑入书中,是“两拍”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6.
《老子》中“道”的本义近乎对立统一规律,亦即宇宙的根本规律;而“德”是君主或国家领袖(“圣人”)与“道”相合的品格,其内容的诸方面可以用“无为”来概括。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德”的实质与毛泽东晚年所说的“设置对立面”有契合处。因此,毛泽东哲学思想与《老子》的历史智慧一脉相承,实际上是对《老子》“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刘勰《辨骚篇》列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总论 ,是第一篇全面而高度评价《楚辞》之专论。然龙学界却普遍认为“博徒”与“异乎经典”之“四异”皆为贬词。其实不然。它们恰恰是充满感情色彩的褒美之词。《楚辞》之所以能够博得“《雅》、《颂》之博徒、词赋之英杰”之美誉 ,关键是因为它“取熔经意 ,自铸伟辞”的通变创新精神。刘勰由此而归纳出“执正驭奇”的文学创作原则 ,迄今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熹解《论语》忠恕“一以贯之”,以“圣人之心,浑然一理”为一,以“一本万殊”解“一以贯之”,并与《中庸》忠恕“违道不远”联系起来,讲“‘忠恕违道不远’,正是说忠恕;‘一以贯之’之忠恕,却是升一等说”,从而建立了“天地无心之忠恕”“圣人无为之忠恕”“学者著力之忠恕”的理论结构,并在这个结构中阐释《论语》忠恕“一以贯之”与《中庸》忠恕“违道不远”区别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秦汉"小儿医"略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秦汉时期“小儿医”方面的医学成就,通过文献梳理、解析的方法,研究认为:《汉书.艺文志》“经方十一家”著录《妇人婴儿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可见针对“婴儿索痉”、“婴儿病间(痫)”、“婴儿瘛(瘈)”的病方;张仲景著《金匮要略方论》有《小儿疳虫蚀齿方》、《救小儿卒死而吐利不知是何病方》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关于名医淳于意的事迹,涉及二十多个病例,其中有医治“婴儿小子病”的记录;华佗医治的病例中,也有儿科疾病。看来,有学者以为“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幼科或儿科,初萌唐宋”的意见,可以有所修正。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红楼梦》、《镜花缘》、《花月痕》等小说广泛存在“榜”现象。“榜”在小说文本里或于开篇做个总体的预见和暗示,或于小说中间做相关的提示,或于小说的结尾处做一个总括。“榜”将众多的人物和事件统筹起来,从而起到介绍人物与人物定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重点分析了“榜”在小说文本中的概况与特征,探讨“榜”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竹简《文子》四次称引的“传曰” ,当指早于竹简的“传本”《文子》。“传本”《文子》与今本《文子》经说体部分有着一致性。“传本”《文子》的撰作时代约在战国中期前后 ,广泛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九篇本《文子》是“传本”《文子》与竹简《文子》的合编本。  相似文献   

12.
“《管子》四篇”存在着明显的“实化”精神、“虚化”政治的问题,这一问题与中国“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政治思想传统完全契合。本文着重辨析了“《管子》四篇”将老子之“道”往实际政治的方向引领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管子》四篇”中所表现出的君主专制思想因素,也将“《管子》四篇”对政治活动中精神作用的夸大与其他思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前修时贤说《蒙》卦初六爻之贞兆辞“以往吝”,歧义颇多。本文通过对《周易》古经含“往”字的句式的归纳分析,认为“以往吝”之“以”为衍文。  相似文献   

14.
“双陆不胜”、“鹦鹉折翼”反映的是武后还政于李唐的事情。这两则故事在历史上流传广、影响大,范仲淹《范文正集》、苏辙《栾城集》、李弥逊《筠谿集》均有引用。然而《旧唐书》未收二事。《新唐书》载有“双陆不胜”,《资治通鉴》亦载有“鹦鹉折翼”。实际上这两件事属于民间传闻,而这民间传闻又与佛经和佛经变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文子》中“平王”的身分,自古以来,说法不一。通过检对八角廊《文子》简文,我们发现其中保留有两处“天王”的记载,通过对“天王”一词的考证发现,简文中的“天王”是文子对谈话对方的称呼用语。《文子》中的“平王”应是周平王宜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先民在距今两千多年前,创造了一种“爱人”、“爱民”、“重民”、“民为贵”的高尚“仁爱”精神和普遍性价值的道德关怀。这种道德关怀,先被周朝统治者创造性地吸收并系统化利用,从此世代相传,熔铸成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高尚政治美德和优秀政治传统。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见诸于《管子》、《论语》、《孟子》、《荀子》等古代典籍中。如今,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生活中,都程度不同地存有“重民”、“民本”等基因。  相似文献   

17.
用现代观点诠释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不同意认为《物色》篇位置排列“有误”的观点,认为目前的《物色》篇的位置暗含了社会与自然并列的思想。《物色》篇提出的“阴阳惨舒”说揭示了人的心理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同构对应”和“物我交感”,也说明了自然景物是文学本原之一。本文认为“阴阳惨舒”说、“联类不穷”说和“情往似赠”说等三说,可以看成中国古代“绿色”文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东晋书圣王羲之,世称“王右军”。但王右军之“右军”,文献记载不一。一云“右军将军”,一云“右将军”,今多从《晋书》作“右军将军”。通过分析唐修《晋书》以前各类文献对王羲之官职的记载,结合东晋的品秩,纵观王羲之一生仕历,认为王羲之任的是“右将军”而不是“右军将军”,右将军会稽内史也不同于一般的郡守。  相似文献   

19.
“阿”、“子”、“头”是《世说新语》中最常用的几个词缀,从这些词缀在《世说新语》中的使用情况,及与《世说新语》同时代和前代的其他著作的相互比较,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词缀有了相当的发展,由词根附加词缀构成双音节词成为当时汉语词汇双音化潮流中的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20.
汉人一致称道 :孔子《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 ,亡国五十二”。这是考证孔子《春秋》的重要证据之一。所谓“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是指孔子《春秋》之中有“弑君”之事三十六起 ,“亡国”之事五十二起。牛鸿恩《“弑君三十六 ,亡国五十二”考实》(载《聊城大学学报》2 0 0 3年第 5、6期 )一文 ,根据他自己给出的主观“界定” ,否定这一史实 ,并称笔者的“选题不具有学术价值”。牛先生不仅对笔者的研究成果表示不屑 ,而且从根本上否定孔子作《春秋》的历史功绩 ,实在“背于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